论易安词中的“花”与“酒”
2020-04-01姚清霞
摘 要:古人在诗词创作中常用不同的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花”与“酒”这两种意象在易安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贯穿在作者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词人对“花”与“酒”的运用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这两种意象的内涵转变来探索词人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变化。
关键词:易安词;花;酒;意象;情感变化
作者简介:姚清霞,女,1996年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
一、李清照与易安词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被称作“千古第一才女”。其一生历经了宋代的繁华昌盛与动乱不安。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优越,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使她在文学创作上的天赋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她擅长写词,但在诗、文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天赋与勤奋让她在众多男性文人中脱颖而出。遇到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后,她开始了幸福的婚后生活,与丈夫一起饮酒做对,收集金石,日子过得简单而平淡。在前朝党争的影响下,夫妻二人被迫分离,无法相见。高宗南渡时,李清照夫妇流落江南,苦心收集的藏书也大多损坏遗失。后期赵明诚弃城而逃,郁郁而死,李清照饱尝了家破人亡与国土沦陷的痛苦。多重的打击使得李清照的内心痛苦万分,老无所依的她最后在漂泊之中度过了晚年。
易安词指的是词人李清照的词与词风,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易安词由此得名。易安词的创作随作者李清照的人生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人生前期的闺中生活与少女情怀,人生中期与爱人分别的思念之苦,人生后期对国破人亡幽怨与感伤。易安词的风格从清新秀丽逐渐转变为幽怨悲戚,“愁”一直是易安词中的主要情感基调。
二、人生转变中的花情与酒意
通过易安词作的内容与情感变化,我们可以透视作者李清照的一生。“花”与“酒”这两个在词作中被大量运用的意象,是把握易安词的关键所在。在李清照现存的40余首词作中,超过半数的词作运用了“酒”这一意象,而对“花”的意象的运用,则远远超过了半数。大多数古代文人在创作中会选取相应的意象来作为自己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寄托。李清照在花的意象的选取中,多用“梅花”、“荷花”、“菊花”、“桂花”等,而在酒的意象的选取中,除了“酒盏”、“金樽”、“玉酌”、“沉醉”等侧面描写酒的意象,还有“病酒”、“残酒”等直接描写酒的意象。
(1)轻松畅快与浅淡忧伤
前期的易安词主要描写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生活,她热爱大自然,对美好的生活和爱情充满着向往,此时词人的心态积极阳光,充满了向上的力量。这一时期易安词中的“酒”大多用于表述词人在游玩中尽情畅饮,潇洒恣意地流连于 天地之间。而“花”的意象则集中在少女借花感叹青春易逝,表现出词人对青春年华的眷恋与珍惜,又隐隐约约透露出些许淡淡的愁思。如《如梦令·常记溪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①这首词记录了词人出行游玩的场景,词人被美景深深地吸引,在愉悦的心情下,与朋友一起享受美酒佳肴,饮宴之后,已然醉得寻不到回家的路。“沉醉”是这首词中对“酒”的意象的运用,一是直观的描写了词人因佳酿而染上浓浓的醉意,二是借此表达词人对大自然中美好景致的痴迷与眷恋。这里的“酒”是轻松又畅快的,而“藕花”指的是荷花,词人在酒醉后划舟返航,在花海中肆意畅行,向我们展现出的是她无忧无虑,愉悦自在的少年生活。
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整首词记录了词人在雨夜饮酒后醒来询问花事的场景。“残酒”用来表示词人醉酒酣睡后仍未消散的醉意,“海棠”和“绿肥红瘦”相对应,通过描写海棠花在雨打风吹后的凋零来表现出词人对娇嫩花朵的喜爱与怜惜。同时,这里的海棠也用了拟人的手法,海棠的盛开象征着少女美好又短暂的青春,词人在醒来后急切的关怀海棠花的情况,显示出的是她心底对青春易逝的担忧与感伤。由此可见,处于青春时期的词人,她的创作更多是在展现年少的自由与快意,富足的家境允许她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感受人间的美好。偶尔展现出的一丝愁绪,也仅仅是一个内心细腻的少女的青春忧思。因此,这时的愁绪总体上是轻浅而淡然的。
(2)幸福欢欣与缱绻思念
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门当户对,志趣相投,可谓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因此李清照的婚后生活是十分幸福的,她与赵明诚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从她这一时期的词作中品味到词人婚后生活的甜蜜与快乐。如《鹧鸪天·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大力赞赏了桂花,历来文人喜欢写梅花的鲜妍明媚,楚楚动人,喜欢用菊花来赞美君子高洁的品质,却鲜少有人在创作中涉及到桂花。作者从桂花的形态入手,称赞桂花柔美轻盈的外在,怡人悠远的香气和毫不张扬的个性。又以梅花和菊花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李清照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她欣赏桂花的内在美,而这种内在美实际上也是在暗指她自己。《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写道:“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词人看到沾着露珠的娇嫩花朵,心生欢喜,又怕自己的丈夫看到花朵后觉得她的容颜不及花朵美丽,因此词人将花朵插在鬓发间,想要自己的丈夫看一看,到底是花美还是人更美。这首词的生活气息十分浓郁,意象选取的是一朵待开的“梅花”,词人与花朵比美,将新婚后的甜蜜生活与夫妻之间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两首词,我们能感受到李清照独特的个性,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让她有时间去关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更有精力去抒发自己内心的志趣。
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被迫分离后,词作的主题内容和风格开始了较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词人陷入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中,因此词作中的“酒”与“花”,常常以借酒消愁,借花言情的形式出现。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人在重阳节独自一人饮酒赏菊,佳节里无亲人相伴,一切都索然无味,只好盯着香炉里的瑞脑出神。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在这样的节日里被无限放大,白日里的浓雾和乌云无法让词人心情愉悦,夜半帐中的寒意更让她觉得凄凉万分。这首词中的“酒”,已经不再是畅快痛饮,而是伴着词人的愁绪一点一点地被饮下。重阳节里赏的“菊花”,词人虽在花海中满袖盈香,却无法与远方的亲人一同分享,缱绻在心中的思念更加难以排解。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中的“红藕”指的是红色的荷花,词人看到荷花凋谢,不禁联想到自己的青春也如同荷花一般从盛开到衰落,时光匆匆流逝,而心上人却不能在自己左右,待到再见时,已不知会是何种光景。此时词人对“荷花”的意象的应用,已然没有了年少时在荷塘畅玩的欢快,而是充满了对红颜易老的感慨和对丈夫绵延不绝的思念。
(3)孤独寂寞与凄凉苦楚
后期李清照的人生历经变故。南渡后藏品的丢失、丈夫的离世、国家的沦陷等,都对李清照造成了极大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让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心中充滿了无法排遣的凄凉与苦楚。此时李清照的创作中再无半点清新与欢愉,对丈夫的怀念和对自身遭遇的感叹成为这一时期的易安词的主要内容。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整篇词作都在强调一个“愁”字,更有无尽的沉郁和凄婉蕴藏在其中。“淡酒”无法将心中的寒冷驱散,先前词人还可以借酒消愁,而此时却是连酒也无法再消解心中的苦闷,足可见词人心中的苦闷之深。“黄花”遍地,词人也再无当时赏花饮酒的心境,无人欣赏,无人采摘,再美的花朵也失去了存在意义。《忆秦娥·咏桐》中:“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词人登高观景,满眼所见皆是凄凉,“残酒”、“香断”,一切都无法再回到从前,物是人非的心情难以言喻,词人对过去的生活有着无尽的怀念与眷恋,可是现实却是如此的荒凉可怖,她如同被吹落的梧桐叶,寂寞的随风飘零。
通过对易安词中“花”与“酒”的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变化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李清照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女性文人,她的词作中体现出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理想。她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采用白描的手法,再结合她个人细腻的内心,总能将身边的事物刻画的生动而鲜明,让读者可以轻易地产生共鸣。在她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下,其作品集中了婉约派的婉转清丽风格,却也不失豪放和慷慨之气,易安词也因此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被后世广为传颂。
注释:
①诗词引文均出自《李清照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12.
[2]周洁琼.李清照词中花 意象探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