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未来发展之路
2020-04-01陈苗苗张红梅吴雨婧
陈苗苗 张红梅 吴雨婧
【摘要】 文章深入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新模式,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的未来发展模式,提出成立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设想,构造了该产业学院的基本构架,并从七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推进“三教”改革、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评等方面的问题,探究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高职会计专业(群)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性的发展模式,同时希望该模式能够为未来全国乃至全球的会计专业(群)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会计专业(群);财税;国际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5812(2020)04-0127-03
一、前言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在2019年题为“数字经济与智慧财经”的演讲中指出,“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亟需发展智慧财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特征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时期,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智慧财税专业群,大力发展智慧财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时代新要求。顺应时代背景和国家战略性发展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发展和改革的政策文件,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信息化为会计领域奠定基础,服务全球经济治理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因此,本文着眼于深化职教改革,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了打造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构想,旨在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构架
秉承校企深度融合的理念,以智能互联网为平台,联合产业进校,形成智慧财税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中,“校政行企”共建共享资源平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实践教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建立社会培训教学体系,从而实现产、教、学、研、训全链条整合。产业学院构架图如图1所示。
产业学院构建“智慧财税育人中心”“智慧财税生产实践中心”和“智慧财税产业与社会服务中心”“智慧财税研发中心”“智慧财税信息中心”等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智慧财税育人中心”培养学生财税审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仿真实训操作;“智慧财税生产实践中心”与产业有机衔接,开展真实的财税业务实践,建设特色鲜明的实训标准、实践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提升产教融合育人水平;“智慧财税产业和社会服务中心”引入智慧财税生态服务体系,组建专业化的团队为社会提供社会培训、财税服务、政策宣传、财税咨询、国际化财税服务等;“智慧财税研发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中心、生产实践中心和服务中心提供智力支持;“智慧财税信息中心”为产业学院的运行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具体布局如下页图2所示。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基础上探索跨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合境外企业和入住产业学院,引入国际化高水平教学标准,跨境设立实训基地,提供境外财税培训等,最终打造具有国际化的智慧财税产业学院。
三、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内容
相对于“现代学徒制”“厂中校、校中厂”等现代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来说,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是更加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它是将教育与产业联合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学院,在产业学院,具有庞大的海量的信息服务平台,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融合的“双导师育人团队”,教学过程直接对接职业需求,研发成果第一时间转化专业理论,专利技术和教学成果直接转化企业生产力,且具有多维度的学生综合能力考评机制,高度的国际服务水平,以及能够维系校政行企协同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等,从而实现了校政行企共荣共生和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一)创新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借助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资源平台,校企共融共生,共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践行“1+X证书”制度,实现“五个对接”,构建以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基础课程,以管理会计类为核心的专业理论课程,以其他语种、国际化财税课程为辅修课程,以产业链条上财税岗位为主导实践课程的“四位一体”创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构架如图3所示。
(二)校企共同推进“三教”改革
在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中,校企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教师梯队、教育方法、教材建设等均发生结构性变化。
1.在教师梯队构架方面。打破传统的教师团队模式,由产业学院内的行业大师、行业专家、行业骨干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双导师育人团队”。在产业学院中,学校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攻关企业技术难题,能够做到将理论知识讲授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企业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真实财税业务实践教学,在真实财税业务过程中答疑解惑,传授知识。同时启动“青蓝”工程、“双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培育工程的三大培養工程,不断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2.在教法改革方面。在智慧财税产业学院中,实现所有信息云平台共享,课程教学智能化,教学数据云平台获取,教学过程对接产业链条,教学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云共享平台获取企业财税数据,通过财税数据分析寻找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点,在课程上形成课程作业,该课程作业同时成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的建议性文件,为企业内控的建设提供帮助。同时大胆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制、情景式等新型教学方法。
3.在教材改革创新方面。教材的展现形式多样化,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纸质教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电子教材、新型多媒体教材、情景式教材等多元化教材体系,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有趣,形成随时随地无边界的学习氛围;根据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理念,校企共同研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合作编写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和行业需要的教材等。
(三)校企共建“三项联通”实训基地
依托“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平台,“智慧财税育人中心”建设仿真实训基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同步进行;学生进入“智慧财税生产实践中心”进行顶岗实习,提供真实财税审服务;同时与境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共享跨境财税服务基地,建设境外财税服务标准,组织学生赴境外财税服务基地学习、培训,培养本土化财税技能人才,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财税服务,形成“仿真实训+顶岗实习+跨境服务”多维度三项联通的财税实训基地。
(四)打造国际财税服务新平台
在智慧财税产业学院国际化进程方面,智慧财税产业学院主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积极与境外国家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建立国际化专本研衔接合作办学,在境外国家联合当地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定期向境外实训基地输送学生,学生在境外的实训基地学习当地的语言、当地的文化风俗、当地的财税制度和财税工作流程规范等,培养国际化财税智能人才,同时,与境外国家校企联合,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承接援外培训、提供财税技术与服务输出,进行海外员工职业教育培训,打造国际化产学研联盟。
(五)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智慧财税产业学院设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即“智慧财税研发中心”,同时对接政府、企业和学校,第一时间洞察产业发展需要、政策需求以及国际化先进管理水平、技术成果,并形成研究报告、论文成果以及技术专利等,该研究成果及时高效地对接政府,为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关的政策文件提供参考建议,形成的先进管理水平和专利技术等可以第一时间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国家出台的最新的财税政策以及最前沿的理论可以经过财税研发中心的提炼和简化迅速进入学校的授课内容,从而有效地解决财税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界的财税知识更新落后于企业实际需要的现实难题,使得科研成果无障碍对接企业发展和学校教育,大幅度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六)探索学生综合能力考评新机制
在产业学院内,学生综合能力考评机制多元化。例如: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依托大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评级更全面更准确。学生成绩考评采取理论考试+真实生产实践绩效+基本素质测评的“三位一体”的考评方法等。总之,学生综合能力考评全方位立体化,有效避免了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考核,对学生的测评更加客观和真实,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更强,岗位适应性更强,专业技术更有效对接职业需要等。
(七)建立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壮大,离不开有效的正确的可持续性发展保证机制,产业学院内设有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独立方等各方面力量共同组成,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共同制定产业学院管理性政策文件,研究产业学院的发展战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及产业学院内教师、研发人员、工人等的权利保障等问题,以推动产业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进一步探索
未来的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不仅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更是实现跨国企业与跨国学校的深度融合,在产业学院中“智慧财税生产实践中心”是国际化的产业群,由跨境各行各业的企业组成,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园区,文化相互包容,技术相互扶持,互赢互利,共用“智慧财税信息中心”所提供的资源平台,共享海量的全球的资源信息,共同发展壮大。“智慧财税育人中心”是国际化的高校联盟,它是由跨境的各大高校组成,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园区,人才培养标准互融互通,国际化的先进专业教学标准在产业园区得到普及和应用,知识学习和人才培养无国界限制。形成以各国文化教育、语言教育为核心的基础学科教育,以国际化通用的财税知识为核心的专业课,以具有本土特征的财税知识为选修课程和以产业链条上财税岗位为主导实践课程的“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资源来自于“智慧财税信息中心”提供的全球性的资源信息。“智慧财税产业和社会服务中心”提供全球化的无国度的社会培训、财税服务、政策宣传、财税咨询等服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际化的财税人才标准,能适应国际化财税岗位,同时该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具有可复制性,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该产业学院。
五、总结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也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的未来发展之路值得理论界和实务界去深思,本文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了设立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设想,从七个方面探讨了产业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推进“三教”改革、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测评、如何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索了国际化智慧财税产业学院的前瞻性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性的发展模式,同时希望该模式能够在未来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会计专业(群)發展。
【主要参考文献】
[ 1 ] 黄柳苍.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财会研究,2017,(02).
[ 2 ] 付艳.“国际”背景下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学周刊,2019,(01).
[ 3 ] 彭少杰,裴潇.“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师,2018,(09).
[ 4 ] 范丽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04).
[ 5 ] 曲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向融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研究——以长春财经学院管理类专业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4).
[ 6 ] 姚美娟,董必荣.“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