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看习近平“扣子论”的重要性

2020-04-01陈荟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青少年

陈荟芳

摘要: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出现了生命价值观模糊和价值取向趋于物质等现象,给我国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敲响了警钟。习总书记的“扣子论”通过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启发我们正确认识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扣扣子;青少年;生命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317-02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日趋成型、人格逐渐发展稳定并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习总书记的“扣子论”对于我们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扣子论”的哲学内涵

1.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决好关键部分。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并且相互间会影响、作用和制约。认识事物时应避免单一和片面,既要看到内部联系,又要关注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既要了解其正面,又要兼顾其反面;既要认识现状,又要回顾过去和展望将来。人生就像扣扣子,衣服上的每一粒扣子虽然依序并存,但却密切相关且相互作用,每一粒扣子扣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其他扣子。未来社会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关键在于青年一代,只有抓住这个关键,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要用因果聯系的观点看问题,突出问题导向。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包含着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因”和“果”既存在先行后续的关系,彼此间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按顺序从上到下来扣扣子,那么扣好第一粒扣子可谓为“因”,扣好其余几粒扣子便是“果”。若第一粒扣子扣不好,其余扣子都会受影响。只有从解决“扣好第一粒扣子”的问题入手,才能使其他扣子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3.要用永恒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意防微杜渐。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过程,其发展过程不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是由一个个有限的过程到达无限发展的世界的过程。“扣好第一粒扣子”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不单单是扣错一粒扣子的问题,紧接着第二粒、第三粒以至所有扣子都会扣错。人的价值观是发展变化的,青少年时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在日积月累中将影响其一生,若不防微杜渐,最终将影响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二、“扣子论”对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1.看到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交互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的快速发展期,新生事物和旧有事物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社会文化中不断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新的冲击,给青少年在如何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这两个方面带来新的压力和困惑,教育的不到位更加剧了各类青少年生命价值观问题的出现。随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由于中西方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某些青少年对自己的存在意义与未来发展产生怀疑,在思想上出现迷茫、混乱与失落。

2.辩证看待青春期心理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青春期是生命个体由童年期到成人期的过渡和转化的特殊时期,是生命个体身心发生质变且最为活跃的阶段。基于生理上的成长成熟,青少年在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之间矛盾徘徊,一方面他们渴求独立自主、不受支配、不被控制,另一方面他们又易受外部世界的干扰和影响,偏执敏感、反应过激,一旦受挫就极易产生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两极化情绪。

3.正视多年应试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累积效应。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导致分数成为衡量学校教育的第一指标,主导思想偏向功利化,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阳光心态缺乏系统机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升学压力使得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持续加重,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和个人空间,更无暇进行成长阶段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探索,成长变得片面且单薄。学校对课外活动能有助于青少年心智发展和心理成长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学校经常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来开设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填鸭式”讲授理论知识,“计分式”开展课程考试和评价,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性、群体间的代际性。

4.关注家庭教育缺失与功能失调的连锁反应。现今中国社会的家庭婚恋观急速变化,父母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得教育教养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整个社会生存压力和生活压力普遍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家长习惯将注意力放在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上,很多时候溺爱取代了关爱,成绩替代了成长,沟通变成了批判。友善、和睦、包容和融洽的家庭气氛难以形成,青少年经常在争吵不断、悲观失望和虚荣攀比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很多家长在不自觉中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导致青少年在进行价值选择的时候,往往倾向于选择金钱、名利和社会地位等,忽视了道德和精神的影响。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学校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其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使其成为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其尽早确立科学的生命价值体系。我们要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要让其明白,前景美好,道路曲折,任重道远,中华儿女一定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引导青少年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德,树立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和推动社会更和谐美好的奋斗目标,不断提升青少年的个体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2.丰富校园文化,创造阳光积极的校园氛围。针对青少年群体特点,分类别、分季节、分阶段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心理活动。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行为训练能力,使青少年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人格,在求知境界上自我价值感越来越高,耐挫力、情绪管理力、环境适应力和人际交往力得到不断增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释放压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锻炼意志。

3.实施全面引导,处理好“育才”“育人”和“育心”三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1]要提升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实效,必须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友好、温馨和健康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和舆论机制,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积极因素适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处理好“育才”“育人”和“育心”三者之间的关系,“育才”着眼于“育人”,“育才”侧重于“育心”,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方式改革,创建多元、普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环节,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环节,以提升幸福感为重要指标,形成节节贯通、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链条。

4.联合各方力量,丰富生命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发挥合力,不断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任老师,要为青少年树立正面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可通过开设系统的生命教育的课程,对青少年在生命起源、生理结构、青春期教育、两性关系和生命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其人格获得健全的发展,能够“信其道”“爱其亲”[2]。整个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一套系统、健全的婚姻家庭法律法规,为青少年形成正确婚姻家庭观念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提高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及整个国家的公民素质,保证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持续稳定和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晓梅.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N].光明日报,2019-02-14(06).

[2]李俊.家训文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7):133-136.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