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教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与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2020-04-01王丽娟丁向真郑蕊张自萍马春燕李志英沈岩东王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课程思政

王丽娟 丁向真 郑蕊 张自萍 马春燕 李志英 沈岩东 王盛

摘要:探索助教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挑选助教,建立讨论提纲,构建学习、管理和评价系统,设置激励机制关键环节等措施,在助教主导的研讨会中系统、连续地渗透思政内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破解难以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难题,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实现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助教主导;小组讨论模式;课程思政;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157-03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1]。高校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是将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对接的全新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核心、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环节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合理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期待和成长发展需求,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和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课程思政最终要做到知識教育和价值引领相互配合,化教书和育人“两张皮”为“一张皮”,实现德智并举。然而,目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实效性差强人意,面临众多难题。第一,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在不影响专业知识传授的前提下,适度、合理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选择的思政内容要与所授专业内容相契合,不能偏离课程的教学方向。因此,不应是大张旗鼓的,而应是有度、有法的。第二,随着教育部小班教学模式的推进,专业课程课时普遍地被压缩,课堂授课时间被集中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中,无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实现思政内容的嵌入。第三,一些优质的思政素材由于专业课程属性问题,很难被直接融入课程讲授中。此外,大多数高校专业课程也的确存在思政素材匮乏和难以挖掘思政元素的实际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形式和方式,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效。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开展课下课程思政学习,理论上可以改善和弥补上述问题。然而,课下的学习无人引领,学生们自身缺乏足够的政治修养,很容易造成目的不明确,方法不正确,无法实现有的放矢,使得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对接,从本质上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方位“课程思政”的目标。我们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结合专业学情分析,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合理路径,全面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二、助教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在“课程思政”中的具体举措

实践中,我们把学生随机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的指导下,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一方面,希望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第一课堂之外强化以思政内容为主的“第二课堂”环节,缓解有限学时与课程思政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部分专业课程中难以融入和难以合理嵌入思政元素的桎梏。同时,又能够拓宽思政教育传播渠道,系统化、连续性地自然渗透思政内容,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形成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3]。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特色课程育人教学方法,也期望为如何在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中具体实践“三全育人体系”探索一条可供借鉴的做法和思路。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助教TA:由任课教师招募科研能力强、成绩优异的研究生和上年度成绩优秀的本科生担任TA,代替指导教师作为研讨会的主持者,设定研讨基调,鼓励建设性的批评,保证所有观点都得到尊重,确保每个人都有均等的参与机会。

2.构建切实可行的小组讨论提纲体系:准备适当的思政素材是小组讨论学习成功举行的重要因素。遵循有序原则,以实现由易到难的衔接为目标,同时兼顾挑战性,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找准思政元素嵌入课程的位点,实现思政素材与课程的有机融合。选择素材和课程形成切实可行的讨论问题体系,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适合小组开展讨论学习,从而形成有机融合教材内容的课程思政讨论问题提纲体系。

3.建立学生学习体系:把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规模由5—6人组成,在助教的指导下,以准备的思政素材与课程为主要任务,以研讨形式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每次持续1.5—2小时。阶段性对每组讨论学生的情况进行评定,组内、组间开展星级讨论明星评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生助教的科研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上讨论学习扩展到第二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延长学习时间,拓宽思路,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

4.建立助教管理体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助教的角色与任务,TA负责组织、记录和答疑,每次讨论学习之后每个助教针对记录的每组情况进行总结,对讨论学习情况进行等级评价,分析成败之处后,助教组开会进行组间讨论学习情况交流,取长补短,解决问题,推广经验,并向任课教师反馈,突出助教主导作用,培养助教教学、团队合作等能力。

5.建立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与评价方式,实现组内、组间学生-助教自评、互评,由教师用实证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对比各讨论学习小组在课程思政效果上的差异,检验教学效果,并进行评比,给予奖励,增进管理支持。

6.设置激励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由于学生学习任务较多,招募助教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激励。为此建立助教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参与讨论引导学习的制度,对助教按照参与讨论的次数,适当发放劳务课酬,提高助教的参与意识。对小组同伴参与态度和表现予以荣誉奖励,设立优秀讨论小组表彰、发给荣誉证书、发布光荣榜、评选星级讨论明星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助教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教学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中的价值

1.找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教学位点,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专业课传授专业知识,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专业性人才的目标。找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教学位点,实现二者有机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两者有机融合的目的看似简单,其实难以一蹴而就,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多少思政元素较为适宜,融入的数量和时间是否应该有一定的界定?若蜻蜓点水地融入思政元素,未必会引起学生注意,若用大量课上时间去开展思政教育,则会淹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专业课程会变成思政课。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将既定的思想元素分块分类、统一协调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助教主导下,以已有的学习经历、经验参与到讨论中,引导学生,使小组其他同伴更容易、更快速形成知识共享,找准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知识位点,构建合理的德育贯通专业课的知识体系,将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自然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感受、领悟、升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实现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

2.打破二元對立教育模式,实现全过程、全场域育人。传统的课程思政,以课上教育为主,学生作为客体,多是单方面的观念灌输,地点依托于教室。助教主导的小组讨论改变只有教师、学生参与的二元教育模式,引入优秀学生的力量,分担教师的职责,同时在时间、空间上弥补课上教育的不足。教师工作时间、地点相对固定,8小时之外的教育薄弱,地点变化少。而助教为学生,能在教师固定的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履行教育职责,并能在宿舍、实验室、食堂、图书馆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开展教育,更具灵活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全过程、全场域育人。

3.提供隐性思政教育载体,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与思政课教育的显性模式不同,课程思政则为隐性教育[4]。课程思政不直接暴露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体系,而是通过隐蔽的教育载体,对学生施加多种影响,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发展。助教及其小组成员之间所形成的高质量的、稳定的同伴指导关系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来获得认知,实现自我引导。助教的职责除学业帮扶外,还包括策划、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大学生活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关系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容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活动、校园文化和环境、团体辅导方法拓展第二课堂,实现课程育人,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4.建立监督评价体系,落实“课程思政”理念。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如何合理地评价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5]。在课程思政的落实环节,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尤为关键,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课程思政的践行又有可能变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我们的评价体系由组内、组间学生-助教自评、互评组成,结合问卷调查,由教师用实证的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对比各讨论学习小组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检验教学效果。并且进行评比,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助教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教学实践中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落细落实,在物质保障与制度保障的基础上来确保课程思政的稳步推进。

四、小结

助教TA指导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以点带面,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发挥专业课“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5]。采用助教TA指导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推进思政课程,能明确思政教育教学目标,落实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助教TA指导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需要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更好地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促进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朱玉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9-22.

[3]王丽娟,王盛,纳小凡,李志英,丁向真.同伴主导的小组讨论模式在动物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06):187-188.

[4]李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26):65-66.

[5]涂方剑,颜海.素质导师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8,(6):30-32.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课程思政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