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动物学教学改革之初探
2020-04-01孙媛李海云温山鸿刘清神钟子穗
孙媛 李海云 温山鸿 刘清神 钟子穗
摘要:在学分制培养模式下,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三个方面对动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分制;动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140-02
一、引言
现阶段,学分制改革是高校培养模式的主流趋势。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学分制取消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以选课代替排课,根据所选课程而形成新的学习团队,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2],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我国高等院校内全面推开。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学分制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从2017年春季开始实行学分制培养模式。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分类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十分广博[3]。在高等农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人才培养计划中,动物学是大学本科生后续学习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动物学课程也是一年级本科生在由基础义务教育学习向高等专业教育学习转变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专业课程之一,是步入生命科学知识大门的基础和开篇。这门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本身,都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普通动物学课程建设如何适应培养模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新形势下提高学习效率,在掌握动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就此笔者针对学分制下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做简单概述。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囊括从单细胞原生动物到多细胞脊椎动物的19个动物类别,同时阐述各个门类动物的分类、生物学特性、演化发展过程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3],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分散。相对于广博的学习内容,“动物学”面临着课时较少的问题,我校动物理论课时仅32学时。基于此,优化教学内容尤为重要。
根据生命体基本构成,将动物学内容梳理为体制、体节、排泄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演化等专题,即构建各类动物结构与功能的知识框架。抑或根据有机体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特点,可将动物学教学内容归纳整合为单细胞原生动物、多细胞双胚层动物、多细胞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多细胞三胚层真体腔动物、无脊椎向有脊椎过渡动物、脊椎动物等主题内容。通过上述优化整合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零散繁多的知识点,归纳为彼此关联的框架体系,并通过合理划分有限学时,采取同一专题集中授课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系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2.廣涉科研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即将到来、我国科研实力飞速提升之际,动物学教学内容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将动物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比如讲解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代表动物疟原虫时,引入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及其研发的青蒿素抗疟药物,以及屠呦呦团队如何针对近期东南亚地区疟疾耐药问题而优化青蒿素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5]。再如讲解哺乳动物反刍胃及反刍动物时,引入我国学者于2019年6月在Science上同时发表的3篇有关反刍动物演化的研究论文[6-8],相关研究内容为心律失常、肿瘤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最新见解,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通过持续不断地将科研最新动态补充更新到教学内容中,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新的专业领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解,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其知识储备,提高其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设立试讲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分制培养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初衷,因此,以往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分制的培养理念,而增加学生参与、主持课堂的时间是今后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根据动物学教学安排,在如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拿出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脊椎动物专题下,前期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相对承前启后的内容先由老师完成,之后的鸟类或哺乳动物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参与。以鸟类为例,提前3周左右时间学习,按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配适当的试讲内容,比如第一组介绍鸟类的外形、皮肤的特点,第二组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特点,第三组讲解消化和呼系统的特点等。笔者认为,安排学生试讲,对老师也提出了比单纯授课更高的要求,比如老师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知悉各教学重点,对学生试讲过程中忽略或讲解不到位的知识点进行及时梳理与补充;同时要对学生现场试讲完成度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包括知识点是否全面无遗漏,陈述流利度,PowerPoint制作情况等等。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制作试讲课件、现场陈述、回答提问等一系列环节,既掌握了学习内容,又锻炼了团队协作、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展现自我的勇气。通过设立试讲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做到教学互长,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延伸课堂教学。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我校“动物学”课程建立了课程网站,网站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习日历、课件PPT、教案及历年真题等。利用该网站学生可对动物学知识进行预习或复习。2017年新增在线测试模块,学生可对所学知识自主测试,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除此之外,还可将慕课等学习资源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将网络环境和网络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环节,创立线上线下碎片化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随时随地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學分制培养模式下,考核方法也需要不断调整。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并细化考核标准,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成绩可设立出勤、随堂测验、课程作业、课堂实践等项目,各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其中,以课堂实践为例,进一步细化评价项目,具体包括PPT制作情况、试讲内容、现场陈述等环节,各占课堂实践成绩的20%、50%、30%。除了细化考核标准,及时向学生反馈考核结果,尤其是平时考核成绩,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学习状态,并针对考核中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性建议。
动物学课程在学时不断缩减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各环节的不管改革与创新,才能与学分制培养模式相适应,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云生,高丽萍,蔡永萍,等.学分制下《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804-5805.
[2]刘亚军,高丽萍,王云生,等.学分制下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75-16477.
[3]李海云.动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安宁,董武子,史怀平,等.《动物学》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家畜生态学,2014,35(8):94-96.
[5]Wang JG,Xu CC,Liao FL,et al.A Temporizing Solution to "Artemisinin Resistanc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2019,380:2087-2089.
[6] Chen L,Qiu Q,Wang K,et al.Large-scale ruminant genome sequencing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ir evolution and distinct traits.Science [J].2019,364(6446):eaav6202.
[7]Lin Z,Chen L,Chen XQ,et al.Biological adaptations in the Arctic cervid,the reindeer (Rangifer tarandus).Science [J].2019,364(6446):eaav6312.
[8]Wang Y,Zhang CZ,Wang NN,et al.Genetic basis of ruminant headgear and rapid antler regeneration.Science [J].2019,364(6446):eaav6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