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浙江精神焕发浙商新生

2020-04-01张青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1期

张青青

摘要:新时代下浙江精神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指引着浙江快速健康发展。浙江精神中的“勇立潮头”精神深刻地体现在温州的经济发展中,如快速启动“两个健康”先行区,深入推动“八八战略”、实施改革开放等。不仅如此,各大高校纷纷响应,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并输送到企业中去,同时大力激发“企业家”精神,旨在给浙江发展带来更好的推动力。

关键词:浙商文化;浙商发展;浙江精神;新浙商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1-0107-02

一、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

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到处都有温州人的身影,他们“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可贵品质闻名天下。许多浙商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他们以这种孜孜以求和永不气馁的态度来创业,既为自己积累了财富,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敢闯敢做的创新精神。浙商是拼出来的天下,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恰恰是在浙江几乎零资源的前提下对经济文化的创造性提炼。他们理念超前,观念常新,具有审时度势、灵活多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善于从别人不注意的信息中捕捉商机。他们讲速度,出手快,眼光准,头脑非常灵活,捕捉信息灵敏,始终围绕市场转,这种灵活多变的战略使他们一次次规避了市场风险。

义利兼顾的诚信观念。身处商界,义利兼顾,诚实守信,千百年来被一代代浙商奉为圭臬。浙江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其重商的文化,浙东学派主张“工商皆本”“义利兼容”“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这些通商惠工、经世致用以及士农工商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下,促进了浙东地区民间自主工商业活动的孕育和成长,成为浙商文化的源头活水。

二、艰苦奋斗是发展推力

恶劣的自然环境。40年前,温州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人多地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自然环境给人们的教育,也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职业禀赋。

艰难的创业阶段。浙江企业走过的路,正是中国经济向产业链高端奋力攀升的缩影,凝聚着几代浙商的求索与顿悟、奋起与自强,背后始终有浙江精神在支撑。这是一部浙江改革开放史,也是浙商的拼搏史,更是企业家精神的淬炼史。

辉煌的历史成就。浙商不仅是浙江的浙商,也是中国的浙商、世界的浙商。目前,在海外、省外投资创业的浙商约800万人,他們创造的经济总量,最高时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浙江省”。这是浙江、浙商对中国和世界的特殊贡献。

三、浙江精神是背后的支柱

浙江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浙江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人民几千年奋斗发展的宝贵财富。它代代相传,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改进。它始终激励着浙江省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一代又一代浙商的名字被遗忘了,从鲁冠秋、宗庆后到马云、李书福,他们是浙商的骄傲,是浙商精神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发展。

浙江精神是浙商发展的中流砥柱。2017年11月,在民营企业研讨会上发布新时期浙江商人的精神:发扬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创新的开拓精神、为国家事业的精神、开放合作的精神、守法诚信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创业、创新、责任、合作、法治、奋斗,不仅体现了新时期中国企业家的共同特征,也体现了新时期浙商的个性。这不仅显示了浙江商人现有的优势,也显示了浙江商人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新时代浙江发展的新要求

勇于承担新任务,解决新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应该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坚持不懈地做好每年十个方面民生实事。

我们将瞄准新目标,全面实施“两个高水平”规划。浙江在新征程中想要继续走在前列就得有责任担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转型升级,实现振兴农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频道和大都会区;并以“一次到位”的改革方式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指导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要抓住重点,补短板,补强短板,坚决打赢“三大战役”。只有勇敢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积少成多,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五、新时代培养浙商的新举措

1.推动实现“两个健康”发展,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之都。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是改革开放的重镇,民营经济一直是浙江最大的特色、资源和优势。在这方面,温州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探索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构建中小微企业生态圈,建筑市场准入的最佳市场,促进“精确地减少企业的负担”,打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是巩固民营经济发展的六步走的基础。数量多、范围广的小微企业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温州将建立一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信贷容易贷款”和差异化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监督机制,并实现“不偿还本金和贷款更新”和使用“紧急贷款”为合格企业。温州也促进了工业的创新体系等,降低了企业土地使用成本,全面整合和清理相关企业的政策,发布产业政策的口袋书,并加速实施产业政策奖励。

2.打造两新党建人才培养链,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大力发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发挥好,形成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构建新型政商关系。2012年3月,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明确提出抓好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针对温州目前从事两新党务工作的人员来源较窄,招聘渠道不畅,两新党务工作者党务素养整体不高,党务培训效果不理想等现状,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与瓯海区委组织部探索成立了“红翔”学院,打造两新组织党建人才的培养摇篮。这项工作在今年全省两新工委书记会议上得到推广,为解决两新党务工作者力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3.在非公有制经济统战工作的新常态下,把激发新温商精神作为新的着力点。在新时代,浙江不会忘记初衷,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的精神,给企业家礼遇、尊重和荣耀,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开展“青蓝接力”行动,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前沿创业人才,永葆温州民营经济活力。它继承了永嘉学派“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文化基因,赋予新时代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注重品质、追求卓越等内涵,使浙江精神焕发出新的活力。

六、结语

浙商文化是一种土壤,是根源;浙江精神则是基石,是种子。浙商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创造为浙商精神的总结和提炼提供了最新鲜的素材,也体现了浙商精神的强大力量。同时,浙商的创业活力,浙商的全球化跨文化生存,也不断丰富着浙商文化和浙江精神。如今的温州,正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模式创新、技术变革、二代接班等现实考验摆在浙江民营经济面前,更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推进“两化”融合,实现“青蓝接力”,聚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培育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要想发展,只有苦干实干,找准影响和制约浙江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风险点,以真招实招破难而进,才能助推浙江省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浙商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袁亚平.行走天下:浙商新形态[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