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多少未来提前到来
2020-04-01沈阳
沈阳
空旷的街道、憔悴的病人、英勇的医护人员和紧急行动的各国政府,构成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第一幅图景;而电影和旅游产业的停摆、传统行业受阻与互联网产业的兴盛,正在构成疫情中的第二幅图景,两幅图景叠加,映照出疫情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深层次变化。
在世界范围内,停航、拦截、隔离使人类仿佛回到“城堡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重组在所难免。更加强调文明自身特点和本地化解决方案的“主权式全球化”,在疫情过后可能会延续。
在各个国家内部,凡是人与人之间不接触就能够做到的事情,都成为民众刚需,非接触式产业获得极大的刺激动力。在需求的洪流中,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电商、无人机、在线会议、影像识别等产业顺水行舟。这不禁让人遐想,如果机器人、远程办公和3D打印技术更加完善,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或许可以不通过跨国越洋来布局。
非接触式生活本质上是机器智能对人能力的延展,是一种未来趋势。人一方面能通过网络强化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快速提升自身与外界连接的功效。无边界连接进一步扩展了疫情中人的精神生活圈。同时,机器智能每次实现对人某种能力的替代,都会造成人的这一部分原有功能的萎缩。因而,人如果不能在精神层面扩展出新的空间,对社会的功能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疫情加快了“非人际接触的AI生活”趋势,可能会导致一些失业现象,而这本该是若干年后机器人对人大规模替代后才会发生。未来,当机器人大规模普及之后,有一部分人会靠领取“机器人或AI补偿性低保”来维持生活,疫情加速了这一天的到来。
至于个人,我们每天的上网时间从去年6月份的每天4个小时,增加到今年2月份的每天8个小时左右。平均上网时间达到8个小时本来应该在10年后才发生,但现在我们提前到达了临界点。这也意味着我们每天除了睡觉的8小时之外,剩余的16小时中,有8个小时在网络上,超过了在现实世界活动的时间,疫情促使我们提前到达“虚实逆转线”。具体来说,疫情迫使老年人上网,远离互联网的人群快速在线化。有了基本的水电气保障,到家电商的流行以及网络信息的充分供给,疫情正推动着“宅男宅女的虚拟化生存”。
新冠疫情需要经过“检测发现、隔离、防控”三个步骤才能得到控制。在这三个步骤当中,发现和防控对于大数据的要求颇高。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不同的信息来源,将人的信息ID与行为轨迹、健康状态进行整合处理。可以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全民性的数据归一,并且这种归一建立在“用户授权”的基础之上。疫情的持续将会使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积淀下来,人运用大数据洞察社会的能力也将再次加速提升。可以说,疫情推动实现了“弱隐私的大数据洞察”。
新冠疫情让本该在未来到来的很多事情加速到来。这种加速度大幅增加了许多风险,需要我们以更完善的信息透明机制来应对。同时,这种加速度也带来了许多机遇,让10年后来临的事提前了。这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观念调整与策略准备。▲(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