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液体高精度加样的数值仿真研究
2020-04-01闫慧敏和发展刘耀基
闫慧敏 杨 伟 和发展 刘耀基 王 超*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各大医院、检验中心生化检测数量快速上升,同时许多疾病的精准诊断越来越依赖于高精度的生化定量分析,促使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朝着高速高精度方向发展[1]。加样速度与精度是影响高速高精度检测的关键因素之一[2]。目前,试剂的加样量都在微升量级,加样精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样方式中多采用空气柱隔离的方式,将系统液和试剂进行隔离,避免了试剂在针内被系统液稀释的风险。为了确保仪器的加样系统能够精确地定量试剂,掌握加样针内的试剂的运动状态和加样状态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流体仿真软件,以纯化水为研究介质,采用流体仿真的方法复现实际加样的过程,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分析加样速度与加样量等因素对加样过程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微量液体高精度加样提供理论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加样针属于加样系统重要部件之一[3-4]。采用市场上一款加样针,针内壁直径从针尾到针尖由1.2 mm过渡到0.5 mm,针尖有斜角,材料为不锈钢,外壁有涂层,材料为特氟龙。反应杯的外观结构为T型,其材质为聚丙烯,物理和化学特性稳定,外观透明且易于观察。本研究给定加样针在反应杯中的位置,其在反应杯中的加样状态、加样针及其结构见图1。
1.2 流体运动
当圆管内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时,流体分层流动,相邻的流层之间存在相互滑动,仅在切线方向产生作用力,流体运动为层流;当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时,除了在切线方向产生作用力,在垂直切线方向存在压差和升力作用,这种运动称为湍流[5-7]。当雷诺数(Re)<2000时,流体运动为层流,当4000>Re>2000时,由层流向湍流过渡,当Re>4000时,流体运动为湍流。圆管层流和湍流见图2。
当圆管内的流体处于层流运动时,靠近壁面的流速小,远离壁面的流速大,圆管内的流速以抛物线的方式分布;当圆管内的流体处于湍流运动时,相邻流层混合在一起,流场中出现许多漩涡,且旋涡不规则的运动。
图1 加样针及其结构示意图
图2 圆管层流和湍流示意图
在加样系统中,为实现空气隔离系统液和试剂,针内的流体应以层流的方式运动。本研究加样针内试剂采用纯化水代替,温度在(25±2)℃。在流体力学中,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用Re来表示,其计算为公式1:
式中v为流体的流速(m/s),d为圆管直径(m),ρ为密度(kg/m3),μ为流体动力粘滞系数[kg/(m-s)]。
经过计算可知:在加样针内径1.2 mm处,当加样速度v<1.5 m/s,即Re<2000时,为层流;当3.0 m/s>v>1.5 m/s,即4000>Re>2000时,由层流向湍流过渡;当v>3.0 m/s,即Re>4000时,为湍流。因此,为了实现空气隔离系统液和试剂,针内流体的运动速度应<1.5 m/s。
1.3 仿真方法
仿真是通过数值求解控制流体流动的微分方程,从而得到不可压缩流体在某一连续区域上的离散分布,进而近似模拟二维或三维模型中流体的运动状态[8]。在满足流体连续性、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9]前提下,采用多相流(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和标准K-ε方程,对微量液体高精度加样的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样针内流体的运动状态
2.1.1 仿真分析
以加样针为仿真分析对象,应用三维软件建立加样针三维几何模型。根据加样针在反应杯中的加样位置,对加样针和反应杯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简化。由于几何模型是对称结构,故用二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加样针二维及三维模型和网格划分见图3。
图3 加样针二维及三维模型和网格划分示意图
在满足流体连续性、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前提下,采用多相流VOF模型,两相介质分别是空气和纯化水,流动方程采用标准K-ε方程,针内壁设置一定的粗糙度,反应杯内壁设置为光滑壁面。运动状态边界条件见图4。
图4 运动状态边界条件示意图
(1)当步数(STEP)=0时,加样针和反应杯中空气体积占100%;STEP=1,入口两相体积中纯化水的体积设置为100%;STEP=2400时,入口两相体积中空气的体积设置为100%;STEP=3070时,入口两相体积中纯化水的体积设置为100%。模拟加样过程,纯化水和空气的流速均为0.1 m/s。加样针内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见图5。
由于加样针内壁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在加样针内径1.2 mm阶段,由于整体流速小,纯化水的动能不足以克服针内壁的摩擦力,纯化水沿着加样针内壁不规则流动,加样针内的空气和纯化水混合在一起,空气未能起到隔离的作用。
图5 流速为0.1 m/s时加样针内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2)当STEP=0,加样针和反应杯中空气体积占100%;STEP=1,入口两相体积中纯化水的体积设置为100%;STEP=600时,入口两相体积中空气的体积设置为100%。模拟加样过程,纯化水和空气的速度均为1.2 m/s。
图6 流速为1.2 m/s时加样针内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加样针内壁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在加样针直径1.2 mm阶段,靠近加样针内壁的纯化水的速度相比远离加样针内壁的速度小,针内纯化水的流速以抛物线的方式分布,纯化水在加样针内的流动属于层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空气与纯化水有明确的边界,空气起到隔离的作用。加样针内纯化水流运动见图7。
图7 加样针内纯化水流运动示意图
通过仿真结果可知,在针内壁粗糙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优化加样速度,液体的动态特性较稳定,空气柱能够起到隔离系统液与试剂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加样精度。
2.1.2 实验验证
搭建加样实验平台,在不同的加样速度条件下对加样系统进行定量测试。当加样速度在1.2 m/s条件下,注液量在99~101 μl范围内波动;加样速度在0.1 m/s条件下,注液量在97~102 μl范围内波动。因此,合理的优化加样速度,加样针的注液量波动范围较小,有助于提高加样的精度与稳定性,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实验数据见图8。
2.2 加样针注液状态分析
根据仿真计算与实验验证,给定加样速度1.2 m/s,分析不同体积液体的加样状态。
图8 实验数据
2.2.1 注液状态仿真
以反应杯作为主要仿真对象,对反应杯结构进行细化。为了减少提高仿真计算速度,优化加样针流道,仅将针尖部位作为研究对象。加样针二维模型和网格见图9。
图9 加样针和反应杯的二维模型和网格示意图
在满足流体连续性、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前提下,采用多相流VOF模型,两相介质分别是空气和纯化水,流动方程采用标准K-ε方程,反应杯内壁设置为光滑壁面。注液状态边界条件见图10。
图10 注液状态边界条件示意图
(1)当STEP=0,加样针和反应杯中空气体积占100%;STEP=1,入口两相体积中纯化水的体积设置为100%;STEP=1250时,入口两相体积中空气的体积设置为100%。
图11 反应杯内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纯化水从针尖注出后,以一定的速度冲击反应杯底部,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着杯壁向着杯口方向快速运动,最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反应杯底部。
(2)当STEP=0,加样针和反应杯中空气体积占100%;STEP=1,入口两相体积中纯化水的体积设置为100%;STEP=11500时,入口两相体积中空气的体积设置为100%。
图12 增加纯化水体积后反应杯内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纯化水从针尖注出后,以一定的速度冲击反应杯底部,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沿着杯壁朝着杯口方向快速运动,最后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反应杯中。由仿真结果可知,部分液体从反应杯中溅出。
通过仿真结果可知,在加样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纯化水体积的增加,纯化水注入反应杯的稳定性变差,影响加样的精度。
2.2.2 实验验证
搭建实验平台,在加样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测试不同体积的液体加样的稳定性。通过实验现象可知,在加样体积较小时,液体无明显的溅液现象;增大加样的体积,有少量液体从反应杯溅出至杯口,并有部分液体粘在反应杯壁上。实验现象显示,在加样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注出液体体积的增加,纯化水注入反应杯的稳定性变差,影响加样的精度,且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一致。实验现象见图13。
图13 实验现象示意图
3 讨论
通过理论计算得到针内流体层流条件下的液体流速区间,仿真模拟加样针内流体的运动特性。层流速度条件下,由于针内壁摩擦力的作用,纯化水的动能不足以克服针内壁的摩擦力,纯化水流沿着针内壁不规则流动,加样针内的空气和纯化水混合在一起,空气未能起到隔离的作用。层流速度条件下,增大加样速度,针内纯化水的流速以抛物线的方式分布,空气起到隔离纯化水和系统液的作用。通过实验验证,层流条件下,通过优化加样速度,液体的定量数据波动范围小且动态特性较稳定,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的结果一致。
在加样速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纯化水体积的增加,纯化水注入反应杯的稳定性变差,影响加样的精度。通过实验验证表明,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分析一致。
本研究采用流体仿真软件,以纯化水为研究介质,采用流体仿真的方法复现实际加样的过程,并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分析加样速度与加样量等因素对加样过程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微量液体高精度加样提供理论支持。实际应用中反应杯内壁存在一定的粗糙度,且反应杯内壁存在一定的挂液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反应杯内壁挂液的现象做进一步研究,验证挂液现象对生化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影响。
4 结论
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表明,在针内壁面摩擦力作用下,通过优化加样速度提升液体的动态稳定性,空气隔离柱可以有效隔离系统液和试剂,避免试剂在针内被系统液稀释,有利于提高加样的精度及稳定性。因此,合理的匹配加样速度和加样量,有助于改善加样的动态特性,提高加样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