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发挥生态优势打造中草药田园综合体

2020-04-01夏璟璟

上海农村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崇明综合体红花

■夏璟璟

随着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深入推进,崇明正处于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关键期。作为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发展符合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乡村特色产业,是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进广大人民群众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当前乡村康养产业蓄势待发,中草药也已成为百姓日常健康养生必备的消费品。而崇明在特色中草药种植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打造集药用食用、科普展示、教学研讨、康养休闲、体育恢复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将对提升崇明全域乡村产业能级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一、崇明中草药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崇明中草药种植现状

1.西红花一枝独秀。崇明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引种西红花并实现产业化生产,是我国最大的西红花种植地,一度占据国产西红花市场份额近九成。目前主要集中在庙镇和建设镇,栽培面积保持在2000亩以上,每年出产优质干花蕊1吨以上,年供应优质种球约300吨,年产值2000余万元。

2.银杏叶欣欣向荣。崇明百路达药业银杏科技园始建于1994年,拥有6000亩银杏林,银杏叶提取物主要用于制作医治心血管疾病的片剂和胶囊,2018年产值达1.8亿元。银杏科技园正致力于打造银杏特色专题性科普基地,同时积极研发诸如银杏面膜等衍生产品。

3.多品种蓬勃发展。薄荷、灵芝主要种植在港西镇,其中薄荷种植历史40年,种植面积1150亩,产量230吨(干品),年产值552万元;灵芝种植历史6年,种植面积50亩,年产孢子粉约7吨,年产值约500万元。铁皮石斛种植历史6年,种植面积60亩,年产值约160万元。目前,竖新镇正在探索打造的以元胡、浙贝母、黄精、白芍等主要中草药品种栽培种植的“林药”产业区项目已经落地,种植达113.2亩。

(二)崇明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发展前景

1.生态优势明显。崇明是上海最核心的生态空间,拥有上海最优质的生态资源本底,森林覆盖率达到26%,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接近90%,环境质量明显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银杏科技园之所以落地崇明,就是因为崇明具有良好的水质、土壤、空气,以及适宜的经纬度(光照),这些对提高中草药质量、保证用药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西红花之所以能在崇明“一家独大”,得益于崇明岛得天独厚的沙壤土。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为中草药种植与康养、旅游等产业元素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2.发展条件具备。一是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而崇明又面临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承办中国花博会两大历史机遇,崇明正处在上述五大“天时”千载难逢的交汇期。仅以乡村振兴为例,庙镇永乐村凭借西红花特色种植,被列为特色农业型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得以在更高平台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级。二是崇明特色中草药种植区域周边都具有丰富的医疗、养老和旅游资源,有利于打造融合康养休闲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如西红花种植集中在庙镇和建设镇,庙镇有以康复为特色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崇明分院,还有其他片林、香朵开心农场、西岸氧吧等旅游资源;建设镇毗邻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花博会主园区),且拥有全区首家区级养老院。而铁皮石斛有机种植园地处绿华镇,临近有“崇明第一大闸”之称的崇西水闸,又坐拥明珠湖和西沙湿地等优质旅游资源。三是崇明区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要依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崇明分院迁建契机及西红花、石斛、灵芝等特色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全国各地中医药资源向崇明集聚和应用,积极申请国家中医药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此外庙镇结合自身特色,编制了中医药康养小镇专项规划,以中医药为核心,着力打造生态颐养小镇、健康产业基地和文化展示窗口。

3.发展前景诱人。一方面,花博会效应不可估量。崇明正抓住举办第十届花博会机遇,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明确进一步强化西红花、铁皮石斛等花卉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花博会效应。另一方面,林下经济趋势向好。崇明作为上海的“绿肺”,拥有45.7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6%,但如此体量巨大的林地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林药”经济的试点推广,对林地广袤的崇明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难以估量。

二、当前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建设制约因素

(一)缺乏总体布局规划,战略性不足

中草药种植属于小众产业,从区级产业规划上来讲,其战略价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花博会的花卉产业规划中虽涉及西红花、铁皮石斛等中草药,但只是一笔带过。事实上,中草药种植的背后,是巨大的康养市场及其庞大的配套产业链,开发高品质的中草药养生项目,建设中草药田园综合体,与世界级生态岛的产业发展定位高度吻合,其重要战略意义有待重新审视。

(二)产业发展总量偏小,知名度较低

受人、地、资金等因素制约,除西红花和银杏叶依托大型药业公司规模较大外,其他中草药种植都以农业合作社或农户的形式自主发展,总量偏小。用人方面,崇明中草药产业高端研发人才稀缺而低端用工成本过高。用地方面,受制于基本农田保护,多年生中草药无法大规模种植。投入方面,中草药种植在崇明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中仅占0.45%,体量较小。同时,由于经营主体小而散,缺少品牌塑造的意识和条件。如铁皮石斛,虽然产品供不应求,但销售方面仅靠口口相传。即便是占全国产量“九成”的西红花,虽然有著名的上药神象健康药业专门采购,但由于缺乏优质平台的对外宣传,尚未上升为崇明辨识度较高的品牌。

(三)未形成相关产业群,产业链单一

崇明西红花和银杏叶的背后是上海华宇药业和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其产业定位于获取中药材原料。而其他农业合作社和农户,由于办理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成本高,产业定位则更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农业种植或简单的初加工。如绿华镇曾有意愿支持铁皮石斛的经营主体,整合绿华镇较成熟的旅游业态,提升产业能级,但经营主体更倾向于现有的“家庭作坊”产业模式。灵芝孢子粉品质虽然上乘,但由于崇明本地缺少相应的保健品加工配套产业,只能控制产量且挂靠在外省市某保健品生产厂家名下加工销售。

三、打造中草药田园综合体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区级战略规划,打造大平台

做细区级布局规划、做优镇村专项策划。建议将打造中草药田园综合体作为探索乡村振兴“崇明模式”的重要内容,上升至区级战略高度。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围绕中草药产业发展远景,统筹编制区级布局规划。结合庙镇中医药康养小镇专项规划,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参与产业策划,优化镇村专项规划。

明确责任单位,实施多方面资源整合。明确由区生态产业促进办统筹协调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大平台建设。借助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进一步深化崇明区与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关系,全域推进崇明中草(医)药战略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深度融合;全面整合崇明科教文卫体等资源,如东平镇上药中医药文化园的中草(医)药科普展示,与崇明签署中医药事业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教学、庙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崇明分院的医养结合、陈家镇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的体育康复等。通过政府搭台,为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要利用农村综合帮扶通道,引入更多产业经营主体或相关规划、科技、管理等人才。

(二)坚持品质闭环控制,打好特色牌

严格控制中草药原料品质,以此作为中草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充分借助崇明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体系,用好崇明绿色农业发展负面清单、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农业智慧大脑”等新理念、新模式,建立完善全闭环、可溯源的中草药品质控制体系。

化解农业用地瓶颈,适度发展多年生中草药种植,探索推广西红花等一年生中草药与水稻的茬口衔接技术。利用中兴镇花菜产业结构调整、港沿镇生态科技农业集聚区建设等契机,探索在东部地区结合花博会发展集中草药种植、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中草药配套产业体系,吸引高端人才落户。

参照“两无化”种植品牌打造模式,建立和完善中草药种植品质标准化体系,将特色中草药种植纳入崇明区域性公共品牌建设范畴。利用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世巡赛、世界铁人三项、国际摇滚马拉松、昆仑决等国际顶尖赛事,加大崇明特色中草药品牌对外宣传平台建设,加强政府“背书”,加快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将中草药品种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三)优化市场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

借助土地管控、农业招商等途径。积极引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担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解决乡村发展过程中人、地、资金的问题。通过引入优质资本资源、导入先进生产技术、植入新型经营理念,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角”。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是要挖掘产品价值。以西红花为例,其药用食用价值都冠绝花类,堪称药食双绝。除了结合药用养生功能开发西红花大米、西红花崇明糕、西红花面膜等新产品外,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可充分挖掘西红花等崇明特色中草药的衍生价值,开发崇明本土菜肴、小吃、药膳等,发展西红花主题民宿等。二是要完善产业配套,以特色中草药种植为基础,完善配套加工产业,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低端产业业态,提升崇明中草药溢价能力。大力引导市场主体建设集种植食用、科普展示、教学研讨、康养休闲、体育恢复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草药田园综合体,建立产业跨链条循环,形成多业态互为依存的“第六产业”,促进农民本地就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崇明模式。

猜你喜欢

崇明综合体红花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红花榜
红花榜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红花榜
红花榜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