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双塔村
2020-03-31樊进举
樊进举
群众幸福我幸福,冷暖时刻挂心上。吃亏在前而后已,享受在后勇担当。睿智铺就致富路,巧手描绘贫困庄。人居环境庭院美,灯火璀璨喜若狂。流光溢彩撩人醉,仙境飘渺入帝乡。
——这是人们对河南安阳县崔家桥镇双塔村党支部书记宋玉印的啧啧称赞!
鸟雀酣眠,天色微明。萤飞临水见,犬吠隔篱闻。旖旎洹畔双塔村,闻说鸡鸣见日升。街道两旁的鲜花摇曳着身姿,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清风扑面而来,暗香飘渺缭绕。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战略,给这个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使之迈入了乡村振兴全面奔小康的快车道。
那天,与友相约,我们一大早便信步走进了人们向往已久的省级文明示范村——安阳县崔家桥镇双塔村,一睹这个村的村容村貌。但见风光秀丽的村庄,沐浴着玫瑰色的霞光,仿佛一只鲜嫩的春笋,永远向上生长。无论从正面侧面或仰或俯,远远望去她的身影,就像是贴在天际轮廓上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还带着几分清爽与神秘。
静观天上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四通八达宽敞笔直的大道,星罗棋布交相辉映的街灯,姹紫嫣红芳香浓郁的观赏林带,涂抹一新图案新颖的墙壁,花坛画屏相映成趣,绿树阴翳掩映。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就像一盏盏璀璨的文化明灯,时时处处给双塔村百姓以智慧的熏陶。双塔村的另一个文化亮点是各条大街小巷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如思源街、厚德街、怀朴巷等等,这是对群众潜移默化的风俗引领,形成了民淳俗厚、古道热肠的文明风俗和精神风貌。
那优美的环境、舒畅的心情,犹如误入帝乡仙境,欣欣然令人沉溺其中。真可谓:景不醉人人自醉。
步行来到村中间的休闲娱乐运动广场,我们看到许多村民一大早就来到这里,有的在健步走,有的在翻越单双杠,有的在舞刀弄剑,有的在跳广场舞,其乐曲缭绕飞扬,舞步飘然轻盈,村民们精神矍铄,悠哉乐哉。年过花甲的翁汉,脸上的笑容抹平了岁月沧桑的皱纹;年过古稀的老妪,幸福的印记镶嵌在额头。看上去,他们对幸福生活充满了追求与期盼。
正当我们一行人啧啧称赞之时,前面不远处拐角路口忽然传来笑声,一位身板硬朗面带和善亲切笑容的汉子迎了上来,说:“呵呵,你们走累了吧,欢迎来双塔做客!”此人便是61岁享有40年党龄的村支部书记宋玉印。我们说明来意后,一边走一边畅谈着这几年来双塔村的巨大变化。从他那神情和蔼的语气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村更多的过去与未来。
如今的双塔村美则美矣。然而“路难走,学难上;婚难求,老难养。”这是过去双塔村的真实写照。
双塔村共有192户,798人,耕地面积658亩,是隶属于崔家桥镇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其地理位置偏僻,地势低洼,“北横漳河泄洪,南贯洹河排涝。”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再加上种植粗放,村民们每年收入屈指可数。那年月,街道污水横流,蚊蝇肆虐。通往村外的泥沙路凸凹不平,行走艰难。村里没有学校,适龄孩子每天上学需要跑到几里地之外的邻村求学,给家长接送孩子带来诸多不便,还容易造成交通等许多安全隐患。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眼看到了男大当婚的节骨眼上,却因路途不便家境贫寒等因素,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到这里来。由是很多小伙子错过了时机,难觅对象而成为光棍汉,面临养老的现实问题也尤为突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吹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政策的春风也吹进一村一落。在加快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村两委领导班子面对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较差的现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方筹措资金,修路建学校,美化亮化基础设施;土地林地流转,携手联合办社,获得流转性收入;盘活村里土地资源,产业扶贫,使土地增效农民增收;棚内蔬菜嫩绿,田间瓜果飘香,林下鸡鸭成群,农特产品销售,获得经营性收入;观赏树木郁郁葱葱,花卉含蕾竞相开放。村民投工投劳,外出打拼,获得务工性收入;校园幽静靓丽书声琅琅,莺啼鸟鸣百业待兴。
秋天是美丽成熟、充满希望的季节。宋玉印引领我们刚走出村外,几辆满载瓜果蔬菜的三马车,在通往田间的道路上一字儿排开,开足马力正向村内奔来。菜农们要将蔬菜经过精心包装后,再运往蔬菜批发市场销售。他指着这一大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告诉我们:“2018年,双塔村租用100余亩土地,与河南正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种植韩黄梨,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建立蔬菜大棚22座,开辟600余亩碧桃、松柏、栾树、复叶械等20余种特色园林绿化树木,年收入可望突破50万元。同时,投入资金32万元,打凿80米灌凝深井12眼,铺设地埋线6000米,解决了40米以上浅水层缺水、土地干旱灌溉不足的难题,实现了40亩地一眼井。截至2018年底,全村21人6户贫困家庭脱贫。”在谈到农民如何增收就业时,他继续接着话茬介绍说:“此外,合作社又集中流转了周边三个村1400余亩土地,安排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就业,与27名贫困户签订了劳动就业合同,每人每年增收15000元,兴源合作社已经成为全镇产业扶贫基地。按照规划,双塔村将通过引进生态农庄、游乐场、温泉度假村等方式开发生态旅游,果蔬采摘,绿化育苗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年人均纯收入。”
当我们问到双塔村近两年为何变化如此之大时,宋书记饶有兴趣地说出一连串许多数字:“为加快打造和发展美丽双塔,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协调,克服各种困难,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铺设柏油路1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双替代、‘厕所革命、外墙保温工程、天然气入户率均达到100%;铺设地下管网3780米,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栽植绿化树木1500余株,绿化草坪9000平方米;空心村治理5500平方米,美化墙壁3.8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1450平方米,让美丽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了气质。在市级文明示范村基础上,以创建省级文明示范村为契机,投资350余万元建成了村文化大院、村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文化走廊和篮球场、3个文体广场,改造了‘农家书屋 。”
在我们看来,这些有效数字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并熟记于心。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宋书记想方设法为筹措资金,布局设施规划,耗费了多少心血与汗水,煎熬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人瘦了,脸黑了,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群众幸福我幸福” 这句话便成了他的口头禅。
为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通过开展“孝善之家”评选活动,在全村形成尊老敬老、勤劳淳朴的良好氛围。引导和组织农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定期举办村级文艺汇演、戏曲演出等活动,推動乡风文明建设与时俱进,为双塔村全面建成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支撑。该村先后被授予“省先进五好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基层党校”“省级生态文明村”“省十星调解委员会”“省民主示范村”“省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多项殊荣。2019年该村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镇”。
党建引领谋发展,脱贫攻坚奔小康。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村村民真切地感受到村两委干部为群众做了一些实事。他们自发组织,打着腰鼓,扭着秧歌为村党支部送来了盆盆鲜花和锦旗28面。村支部书记宋玉印激动地说:“这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更大鞭策和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争当群众满意的干部。”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尾声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从贫困与艰辛到阵痛与涅槃,再到可复制与可推广,这种改变,正在这片更广袤的大地上发生。他们像涓涓细流,滋润贫瘠的土地,像灿烂灯火,驱散贫困的浓雾。有诗意更有创意,有生气更有人气。
据说,安阳市在双塔村广场举行了“乡村振兴百村行”活动启动仪式,标志着双塔村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越来越多沉睡的资源被唤醒。从此,这个一度被称为“缺钱村,光棍多,土地瘠薄苗难活”的特困村,逐渐变成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赢之路。
8月13日,天上布满了灰白色的阴云,微风习习,仿佛带着夏季罕有的凉爽匆匆而来。双塔村迎来了久违的欢乐时刻。由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调研组组长、省委组织部驻村办主任王刚一行10多人组成的产业扶贫观摩团,莅临双塔村现场观摩指导。
“双塔村党支部发挥领头雁的作用,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帮扶本村6家贫困户14.4亩土地进行了流转,解决了贫困户无力耕种土地的困难,依托合作社与本村和周边村共27户贫困人口签订了劳务合同,解决了他们外出就业难的问题……”观摩现场,宋玉印侃侃而谈。
走出村部办公室,宋书记又带领我们进入村史馆,我们看到一块块荣誉牌匾熠熠生辉,一部部历史画卷图文并茂,一件件农耕器具沾满泥土的芬芳,一拨拨观赏来客赞叹不已。村史展览馆独具特色,留住乡愁,激活记忆,成为传承乡村文化建设一道风景线。
从村史馆出来已是正午,双塔村被凝固在蓝天白云下,街道上行人稀少,唯闻香飘四溢扑鼻而来的佳肴美馔的味道,人们坦然沉浸在午餐的饕餮中。站在村子里的一个制高点眺望四野,能尽情感受这片土地的淳朴与俊秀,也感受着那些纯真而深沉的人带来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