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百年,人类能到哪里去(上)
2020-03-31郑永春
郑永春
“暗淡蓝点”是航天史上最为经典的照片之一。在1张64万像素的照片里面,地球仅占0.12像素,只是阳光照射下的1颗暗淡的蓝色圆点。卡尔·萨根说:“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未来一百年,我们能否离开这极小的舞台,在宇宙剧场的另一处开辟新的世界?
我们需要“备份星球”
2013年2月15日早上9点20分,天上升起了一丝光亮,那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画面。撞击的地点是俄罗斯的一座小城——车里亚宾斯克。
这颗小行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前其实很小,只有18米的直径。18米差不多就是1辆公交车的大小。就是这么小的一颗小行星,如果撞击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可能会导致数千人受伤、数千栋房屋受损。如果这颗小行星的体积再大一点,比如直径有1千米,那么整个上海也许都会被夷为平地。
1994年,彗星苏梅克-列维9号被木星的引力“撕”成了21个碎片。这些碎片前赴后继,撞到了木星的表面。我们知道,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碎片撞到木星上,就像是把煤球扔到水里去一样。这些碎片在木星表面留下了一个个暗斑,其中一个暗斑就相当于两三个地球的大小。虽然,真空无法传递声音,我们在地球上听不到这场撞击发出的任何声音。但地球上的望远镜目睹了撞击产生的一次次闪光,我们知道,每一次撞击一定惊心动魄。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碎片撞到地球上,我们可能就会遭遇灭顶之灾。
除了小天体撞击,人类可能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灾难,比如超级火山爆发、超级地震、超级海啸、地球磁极倒转、超级太阳爆发等。各种灾难的隐忧下,我们需要一颗“备份星球”。它在哪里呢?
我们能飞出太阳系吗?
“旅行者号”是否已经飞出了太阳系?
浩瀚宇宙,人类想要寻找一个新的家园。首先要知道,我们最远能抵达哪里。
前几年有报道说,“旅行者号”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是错的。“旅行者号”并没有飞出太阳系,它只是飞出了太阳风“吹拂”的势力范围。
什么是太阳系的势力范围呢?太阳刮出来的“风”叫太阳风,里面有各种带电粒子。太阳风虽然很有劲,“风”很大,但它也是有边界的,吹到一定的地方就变成了“强弩之末”,再也吹不出去了。我们把太阳和太阳风影响的空间称为“日球层”,也就是太阳风的势力范围。
太阳系真正的边界在哪儿呢?太阳是一颗恒星,离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距离为4.23光年。我们把太阳和比邻星距离的一半,定义为太阳系的边界。因此,太阳系的半径至少有2光年。在现有的条件下,凡是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都不是我们能够抵达的地方。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航天器完全不可能飞出太阳系。
遥不可及的比邻星b
虽然,航天器无法飞出太阳系,抵达系外行星,但我们可以用太空望远镜先来探一探。天文学中,有一个热门领域叫“寻找系外行星”,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其中的主力,立下了汗马功劳。系外行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1995年之前,我们甚至不清楚其他恒星的周围究竟有没有行星。直到1995年,2位瑞士天文学家在飞马座51这颗恒星的周围发现了1颗行星,2019年,他们凭借这项开创性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至少已经发现了至少5 000颗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其中有100多颗是像地球一样的行星,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快速增加。这些像地球的行星中,有些比地球大,我们称它们是地球的“大表哥”;有些和地球的大小相似,我们称它们为“地球2.0”。其实,找到一颗大小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这些行星并不发光,我们很难判断那些行星上面到底有没有生命,那里的环境是否适合生物生存。
2016年,歐洲南方天文台在比邻星周围发现了1颗行星——比邻星b,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系外行星。但即使是最近的系外行星,以迄今为止最快的飞行器的速度,也要历时大约14 000年才能抵达那里。
2016年,霍金与一些科学家曾联合提出一项计划。发射一块很轻很薄的光帆,在地球上建一个大型的激光望远镜阵,发出一束激光,对准光帆进行加速。因为有光的压力,光帆越飞越快,可以持续加速到光速的1/5。如果实现的话,只需要20年,光帆就能抵达比邻星b。但是,很可惜,这一计划还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离实现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