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背后的疫情报告系统

2020-03-31

宁夏画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疾控中心传染病病例

仍在持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一套“系统”在悄然运转。

这套系统的历史可追溯至“非典”時期——它耗资11亿元,在过去15年间持续监测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传染病可实现2小时直报。

非典之后,中国搭建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国家卫健委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4天后网络直报功能正式开启。

记者从地方疾控部门获悉,各地医院接诊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即要上网直报;确诊后的病例,要再次上报。系统中的数据直达各级疾控中心,包括中国疾控中心。

全球最大的疫情直报系统

填写病例报告卡,提交。

几乎就在医院端完成这一操作的同时,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政府,都将接收到同一病例的信息。

这套覆盖全国、由地方直报中央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在过去15年间持续监测我国39种法定传染病。

这套系统的发端,可溯至“非典”时期。

虽然中国在1959年便启用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制度,但很长一段时期,采用的是手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原始”方式。一件病例的信息,需要通过一张填写好的卡片,经过乡、县、市、省、国家等逐级报告和汇总统计。最初的疫情信息往往需要1个多月,甚至几个月才能到达决策人员手中,获取疫情数据犹如大海里捞针,非常困难。

2003年,中国疾控中心着手搭建这套网络直报系统。2004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共投资11亿多元。

目前,网络直报系统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覆盖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96%的乡镇卫生院。

借由网络直报系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一旦发现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直报至国家层面。传染病疫情信息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7天缩短至2~4小时。

第一起网络直报

2019年12月29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和院方一起,上报4例病例,为“不明原因肺炎”。《长江日报》的报道披露了这一消息。

这是目前有公开信息可考的,此次新冠肺炎最早的一次网络直报。这次直报,为疫情的发现揭开了冰山一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柳叶刀》发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论文里,也印证了这个信息。论文提到,2019年12月29日,当地医院运用“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机制,发现了最早报告的4个病例,这4例均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相关。

作为一种人类知之甚少的新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初并不在网络直报系统目录中。在系统内部,它的最初身影是“不明原因肺炎”。

“不明原因肺炎”是继2003年SARS疫情之后提出的名词,并建立了监测机制,目的是尽早发现新型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正是其中一例。

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医院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报告医院,由医院在12小时内组织医院专家会诊和排查。会诊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必须注明“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初期,由于未明确按照法定传染病管理,不排除有医生由于不敏感而未上报的情况。

上述论文披露,2019年12月8日~12月31日,发病的感染者总数共有41例。

2小时内上报

1月15日,深圳市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上报首例病例。“作为其他疾病报告的,因为当时(新冠肺炎)还没有列为乙类传染病报告”。深圳市卫生系统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这意味国家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应对提至最高级别。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网络直报,系统信息设置调整、人员培训都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单广良介绍,按照国家对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中国疾控中心完成了网络直报系统新冠肺炎动态监测功能的开发和测试。

1月24日,新冠肺炎的网络直报功能正式上线。这意味着,各地医院可以在网络直报系统中上报新冠肺炎病例信息。

按照2006年原卫生部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甲类传染病疫情应于2小时内上报。

2月3日,湖北省某市疾控中心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报具体流程是:各医疗机构接诊后发现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每天交由专家组会诊,会诊通过作疑似病例上网直报,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阳性的由定点医院作为确诊病例上报,阴性的则排除,按订正的其他病种报告或处理。定点医院上报至系统中的数据可以直达各级疾控中心,包括中国疾控中心。

全天候运行的监测

上报病例中的内容,除姓名、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外,发病时间、诊断时间等信息,也均在直报系统中记载。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单广良认为,这样的网络直报实现了新冠肺炎感染病例的个案信息、诊治信息和感染来源等相关信息的快速报告,提高了疫情监测的及时性和监测信息的准确性。

“简单地说,就是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现得早、发现得准、发现得全。”单广良说,任何医院发现的病例都是直接报送到了中国疾控中心,通过上报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已经出现了多少轻症的、重症的或死亡的病例,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以及各地区病例的数量等情况,可以及时和准确地掌握疫情现状和流行趋势,有利于制定科学的防控决策。

疫情结束后,针对病毒的监测也不会停下。

(文字源自《新京报》)

猜你喜欢

疾控中心传染病病例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儿童秋冬季传染病的预防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2019新型冠状病毒效果图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