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网络视角下甘肃文化产业的路径探讨

2020-03-31王旭詹绍文

艺海 2020年2期

王旭 詹绍文

〔摘 要〕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当前,突破甘肃文化产业面临的大而不强的困境,推动甘肃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归整文化资源;二要扩大集群网络规模,实现多元化经营方式;三要搭建知识交流平台,增强网络主体之间的交流;四要完善中介服务系统,协调集群发展。

〔关键词〕甘肃文化产业;创新网络;文化产业集群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多以中小文化企业为主,它的创新活动离不开市场、生产系统等脉络,所以,在文化产业集群内各单位间形成的“创新网络”对文化企业创新有重要影响。甘肃虽然是文化大省,但距离文化强省还有差距。截至2018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78.16亿元,而《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超过500亿,占GDP比重达5%以上。从当前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判断,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因此,增强甘肃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使其持久循环发展,带动甘肃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创新网络理论,总结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针对不足进行发展道路探讨,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是引领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文化旅游业列入了甘肃十大生态产业体系之一。因此,甘肃加速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内部优势来看。首先,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素有“羲轩桑梓”之称。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会处,形成了浓郁的民俗文化;红军长征经过会宁、甘南等地,留下众多的革命遗址,由此形成了独具甘肃特色的红色文化;以敦煌莫高窟为首的石窟文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发源于甘肃的敦煌学、简牍学、彩陶学已经成为世界显学。其次,政府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目前已出台《甘肃省“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制高点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其中,甘肃省委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及努力建设好“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也就是说文化产业集群化是一条必经之路。最后,全省文化产业分布已初步形成,文化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甘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已挂牌成立,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话剧《兰州好家》等相继获得“全国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文化大奖特别奖”等奖项,深受好评。

从外部机遇来看。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贯彻国家发展文化产业部署的基础上,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一会一节”——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经济和文化的纵深发展,为文化产业的深度合作,文化产品的对外推销,优秀人才引进等提供了大量的机遇。

(二)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不足

甘肃虽然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距离文化产业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实际层面来看,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上的差异,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同时,业态分散,聚集度不高,难以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效应来形成产业。其次,文化创意企业以创新、创造、创作为根本手段,以知识产权的实现和消费为交易特征,但甘肃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旅游、文化服务。截至2018年,文旅产业占全省GDP的7%,文化产业中的原创设计、产品供应等高价值环节缺失,同时缺乏创新,导致后續发展难以持久。

从理论层面来看。孔庆来在研究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时认为,文化旅游是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突破口,但甘肃文化企业普遍小而散,专业人才匮乏,观念滞后,发展意识不强,从而整体竞争力不够。周静茹在梳理甘肃特色文化与文化强省之间的关联性时认为,甘肃特色文化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整而不合、缺乏理论建构以及体制机制,这六大问题是支撑发展文化强省尚薄弱的地方。姚庆荣在研究甘肃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时,发现甘肃省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低,且文化科技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政策支撑不足等问题。总的来说,甘肃文化产业存在如下不足:在企业方面,文化企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小,且产业化单一,过于分散,创新能力太弱;在政府方面,提供的政策力度不够,金融支持不足;在产业方面,缺乏文化产品以及上下游关系链,无法做到持续发展;在高校科研方面,与科研机构关联性差,知识获取更新以及人才吸收能力不足。

二、创新网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的形式变得复杂化、多样化,从之前的单一企业创新逐渐呈现出网络化、非线性化等特征,企业与创新环境之间的动态过程也越来越受重视,创新网络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研究重点。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加强构建创新网络,中小企业方面,通过与网络中同行业企业相互竞争、相互联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企业的成本,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优势;从行业整体方面,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可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提供咨询、资金支持到后勤等一体化服务,使中小企业成活率更高;从政府管理方面,有利于政府进行整体把控,提出政策支持,对网络内企业采取更加灵活宽松的财政、税收等福利政策,吸引更多企业以及相关辅助性行业加入,扩大网络规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基于项目合作、契约等临时性任务使不同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交叉的共生网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隐性知识流动。同时,文化产业与传统的技术产业相比,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们的创新活动更多地依赖地方市场、环境脉络和生产系统。方永恒、李文静从文化产业集群与社会网络嵌入型出发,认为文化产业集群要积极构建社会网络体系,有利于集群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创新能力以及集群内部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郭淑芳通过实证研究创新网络对文化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企业—企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企业—政府机构”对文化企业创新绩效都产生了正向的影响。通过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创新网络对以“知识”“创意”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完善是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网络视角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归整文化资源

1.政府为主导,依托当地文化资源,整合周边文化产业,建立政策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现阶段,甘肃划分为陇东南文化历史产业区、兰州都市文化产业区以及河西走廊文化生态产业区,依托三大区域不同的定位,将其区域共有的文化资源做整合,与当地文化旅游相结合,以龙头企业为首,将周边中小微文化企业归拢,形成文化聚集区,建立政策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

2.政府针对区域出台政策扶持,建立健康良好的制度环境。一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将在吸引资金、聚集人才和促进相关产业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相比较于其他产业,具有特殊性,当地产业政策及其连续性对文化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有重要影响。政府需针对吸引投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

(二)扩大集群网络规模,实现多元化经营

1.利用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完善相关支撑产业建设,扩大网络规模。文化产业是个巨大的产业群,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集群中最核心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辅助产业。因此,利用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在集群内合理构建孵化器、产业园区等吸引其他相关支撑企业落户,扩大集群网络规模,构成完善的产业链,不同园区之间相互联系,协同发展。通过地理上的接近,加剧企业竞争,减少代理成本,激励供应商的发展,促进企业改进产品、加强创新的同时,有效提升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

2.积极运用品牌核心战略,实现经营方式多样化,培育本土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可以推动产品热销,为产品市场开辟道路。单个文化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而企业通过集群的群体效应,较容易形成“区域品牌”,因此,政府、园区等要积极运用品牌核心意识,将当地可供利用的各种有效资源整合起来,如创意、产品等内部资源,优惠政策、现代媒体等外部资源,形成合力打造甘肃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从而实现后续的“资源—品牌—产业”多元化经营。

(三)搭建知识交流平台,增强网络主体之间的交流

1.集群内部搭建知识交流平台,增强集群中企业的组织间学习,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组织跨部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知识与信息分享活动,建立良好的组织间学习氛围,以提升员工之间知识整合和吸收的能力,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打好基础。其次,不同园区之间可组织创办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的知识、信息与资源分享活动,实现跨越式学习,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的创新绩效。

2.依托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文化产业智库,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甘肃文化产业人才紧缺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岗位欠缺,另一方面人才优惠政策不足。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从上至下提供了大量的岗位空缺,针对空缺岗位,首先,在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智库,为全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其次,在高校、专科院校开设相关技能培训,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最后,完善激励政策,给予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改进人才管理和用人制度,吸引并调动创新创意人才,突破人才紧缺瓶颈。

(四)完善中介服务系统,协调集群发展

1.甘肃省的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大多为小微企业,分布散且协作抗压能力弱,使得企业成活率不高。因此在文化产业集群中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如建立行业协会、金融中介机构等,衔接网络内各文化企业结点,充分发揮小微企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及时传递各项优惠政策,并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资料。一方面,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润滑剂;另一方面,帮助小微企业的成果快速成品化,在后续发展中进行持续追踪,实现一体化服务。

2.在集群网络中,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必不可少,由于中介服务机构各司其职、独立工作,使得整体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因此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的同时,也要完善中介服务系统,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加强集群整体的竞争力,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

结 语

甘肃省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初步发展的省份,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许多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甘肃应利用创新网络理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集群,降低成本,提升规模,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性价比的特点,提高文化产业效率,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 袁丹, 雷宏振. 我国文化产业集群绩效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东岳论丛, 2014, (6): 79-83.

[2] 孔庆来,巩立超.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J].兰州学刊,2012(12):163~167.

[3] 周静茹.甘肃特色文化与文化强省建设的关联性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01):97~106+128.

[4] 姚庆荣,海平.西部欠发达地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甘肃省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5,31(05):118~121.

[5] 盖文启,王缉慈. 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J ].中国软科学, 1999 (9) : 102~106.

[6] 魏江.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03(04):54~60.

[7] 方永恒,李文静.文化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嵌入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03):171~174.

[8] 郭淑芬,卢丽娜,郭金花.创新网络对文化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28(01):75~82+9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产业集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机理和策略研究”(71573200/G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