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换声区问题的解决方法
2020-03-31张航
张航
〔摘 要〕在高职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换声区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课程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用科学的理念,对学生的换声区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声乐教学;换声区问题;解决办法
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换声区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换声区的过渡能力和声乐的整体教学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当今的高职声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男学生在进行过渡换声区的练习时,基本上就是以大喊的方式进行;女学生在进行过渡换声区的练习时,基本上就是以躲的方式进行,没有把共鸣的腔体打开;导致了学生在歌唱的时候,一般都是喉头上提,所发出的一系列声音都没有气息的支撑,显得比较粗糙、沙哑以及发虚。因此,老师在进行换声区的教学时,应该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展开训练,引导学生更好地过渡换声区,让他们的综合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换声区的定义
换声区是每一个唱歌者要面对的大问题,其是自然专区进入至高声区的过度声区,其声音从原有的收放自如而变得比较吃力,甚至还会出现喊、卡、挤、虚的情况,并没有气息支持。从生理特性方面分析,唱歌者在练声时可达到一定音高,声带闭合也会变得比较困难,声带可能会出现拉扯,从而影响到气息正常的流动。唱歌者嗓子也会变得无法用上,且声音也会变得较为松散,甚至还出现了岔音的情况,而由于某一声区边音转入相邻声区边音即主换声区。 在日常声乐训练时,由低音到高音,或是从高音到低音演唱时,音域会有一定的扩张。在唱到一定音高时,声音会变得细、尖,且喉头上提,这时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容易唱破,这一个“不舒服”就是换声点。
二、换声区问题的解决办法分析
(一)利用半音阶的方式练习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换声的能力,可以通过半音阶练习的方式来展开训练。而半音阶的练习则是指经过不断练习半音上行或者是半音下行的形式,让换声区得到完全的统一。练音阶是要练习音与音中的平衡性,让音域范围之内的音可以形成上下音色的平衡以及统一。同时,还可以训练各种声音的衔接性,锻炼每个发声器官的能力;以此更加灵活地运用每个音,紧密结合每个音之间的发声,祛除因为音区过渡时产生的痕迹,让歌唱者的音色得到完美的统一。
在实际的练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将上行半音的音阶和下行半音的音阶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进行换声的过程中,要注重不能使用过重的音量,更不可以发出过强的真声,因为在这个过渡的阶段是非常容易出现真假音不和的现象,让过渡的痕迹过于明显。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要有节制的、有耐心地用半声来进行过渡练习,并且还要控制好发声时产生的音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练习。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之后,经过控制音量的方式进行半音阶的训练,然后达到声区整体性的状态后,就可以渐渐增强气息力度,以及扩张发声器官的练习,让歌唱的声音慢慢地从半声状态过渡到全声歌唱的状态。
(二)利用哼鸣的方式练习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哼鸣练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换声区的掌握。哼鸣练习是有利于学生体会声音,进而产生共鸣的感受;更有利于解决换声区的问题,以及控制气息与声音之间的平衡,并让声音达到高度的集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哼鸣也可以称之为哼唱,其可以通过练习控制弱音以及口腔的松弛度,这种练习方式是属于用鼻腔来进行“ng”音的发声。哼鸣的方式有两种,即闭口哼鸣、开口哼鸣这两种方式,其都是经过咽管的指引而形成的管状,并且通过上下贯通的一种共鸣感受。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把嘴唇微微地闭合起来,把舌头放平,再把舌尖稍微抵着下面的牙齿,然后以微笑的方式把软腭稍微往上提一下;就像是嘴里含着一些水,在发声的时候,老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声音是从眉心处散发出的,将气息均匀且柔和地呼出来;就好像声音是在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一样。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让学生练习哼鸣时,声音一直要保持在气息上游走,不能中断,这时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头腔的共鸣。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将闭口哼唱的方法变为开口哼唱,在这个过程中,嘴巴可以模仿各种歌词的口型,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地体验到,放声歌唱时声音的感觉和声音的位置,同时还可以让喉咙肌肉得到快速的放松。最后,在稳定了开口哼唱状态的时候,就可以加入声音,同时体验哼唱带来的歌唱感受,并且把这种感觉融入开口歌唱的环节中。因此,哼鸣练习是能够有效地解决换声区的问题,继而扩张学生的音域。
(三)利用真、假声的方式练习
在高职声乐教学中,对于换声区的过渡问题,老师可以利用真、假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假声的练习下,拓展自己的音域。在真假声的练习中,其混合的程度是随着音高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声音越高,假声就会越多,头腔的共鸣也会更加地丰富;反之,声音越低下,发出真声的概率就越多,自然在胸腔的共鸣也会增多。而老师想要让学生在换声区过渡的时候,能够做到高声区、中声区、低声区的无痕过渡,就必须要让学生把握好各个真假声的比例,并且能够调节好每个腔体之间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换声区的无痕过渡,进而提升学生歌唱水平。
老师在教学生练习假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音;因为只有在高音区,才能更好地找到假声的感受,并且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上而下地进行练习,这样当学生在唱到低音部分时,才会一直保留着假声的感觉,在此时,配合气息来进行调节就会有混声的效果出现。在进行真假声歌唱的练习中,老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将自己体内的气息贯通,让学生学会将口咽部位打开,变成椭圆形。只有这样,学生的气息才会更好地、更均匀地连贯起来。在这种模式下,不管学生在歌唱时咬字有什么变化,也不管是吐字有什么变化,他们都能够将气息和声区一直保持在垂直的状态下,进而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歌唱。
对于高职声乐教学来说,换声区的问题一直都是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教学问题,也是近年来声乐界一直非常关注着的一个课题。怎样用科学且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位高职声乐老师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将换声区里的问题完美地解决了,才能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情绪和表现中,将发声看作是一种习惯动作,进而呈现出一种放松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具有更高技巧的一系列歌曲演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半音阶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将音色进行统一化;其次,老师还可以利用哼鸣的练习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哼鸣的过程中感受发声,进而提升自己的音域水平;最后,还可以利用真、假声的练习方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在真假声的过渡中,找到真假声的过渡比例,进而完美地解决换声区的过渡问题。
(责任编辑:伍益中)
参考文献:
[1]郭麗松.浅谈高中《歌唱》教学模块中的声区与音色的统一[J].北方音乐,2017,37(03):130.
[2]姜姗姗.浅谈声乐教学的理念[J].戏剧之家,2017(01):89.
[3]王志丽.声乐教学研究之男高音各声区训练研究[J].艺术评鉴,2016(0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