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关注剪纸艺术的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0-03-31贺平

艺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设计教学艺术设计

贺平

〔摘 要〕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利于促进剪纸艺术传承,激活民间剪纸的艺术价值。将民间剪纸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实践,需要教师精心设置科学合理的思路——通过主题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意运用能力;通过探究教学,挖掘剪纸艺术的精神内涵,以增强学生设计表现的人文性与思想性。

〔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设计;设计教学

剪纸是我国流传深远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剪纸以纸作为基本的创作材料,具有轻便、透光等特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剪纸图形图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能够生动地传达出美好的祝福和祈愿。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已成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关注民间剪纸艺术,通过文化传承,不断激发教育灵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有利于促进剪纸艺术传承,亦有利于促进有质量的文化创新。

一、民间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是通过对纸张剪裁、造型,进行美术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

我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史记》中有记载“剪桐封弟”,是指周成王通过剪裁梧桐树叶的方式,赏赐他人——“剪桐”方式已具备剪纸的基本特征。严格意义上说,在造纸技术出现之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剪纸作品。从考古遗迹来看,已发现最早的剪纸遗迹是位于新疆的南北朝墓穴剪纸,其是一种陪葬的物品,样式与传统民间剪纸极为相似:以常见的动物、植物、景物等作为基本图案,采用标准的对称表现形态。可见,当时已出现程式化的“对剪”技法,且可以灵活运用到多种形象的创作之中。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发展,造纸技术也已经成熟,桑皮、麻纸等已步入寻常百姓家,这大大促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繁荣。杜甫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我魂”生动地表达出剪纸在当时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即以剪纸艺术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祝福、对亲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到明清时期,传统民间剪纸发展更为繁盛,这一时期的剪纸艺术已经从单纯的纸张剪裁向更多领域发展,如扇面、灯饰等生活用品与剪纸艺术的关联就十分密切。

从剪纸的题材来讲,其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悠久的历史故事,也有生动的自然风物,其中有美好寓意的剪纸题材,尤其受民间大众的喜爱。如梅花与喜鹊寓意“喜上眉梢”,花瓶上的牡丹图案寓意“平安富贵”,莲子、石榴等意象表达“多子多福”等。

然而,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剪纸艺术家面临后继无人的处境,中国艺术设计的潮流也渐渐向西方艺术靠近,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度面临严重的危机。2009年,在14个省区市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剪纸艺术成功入选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提供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扩展,在艺术设计领域,亦得到设计师的广泛青睐。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的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古今中华儿女的共同智慧和艺术品格,体现了中华传统艺术在内容、形式、技艺、情感等方面的审美特征。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有利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拓展艺术视野,领略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千年艺术与文化的底蕴。因为民间剪纸艺术不只是实物性的艺术作品,也不只是教材或理论,其蕴含着作者的构思、意象选择、技法选择、寓意传达等多方面的意旨,因而,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拓展艺术视野的鲜活素材。

(二)有利于促进剪纸艺术传承 民间剪纸艺术“申遗”成功之后,其在国内的传承危机得到化解,但是仍然面临着多元思想文化碰撞下的传承问题。一方面,剪纸艺术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极易被贴上“过时”“陈旧”的标签,因此,在艺术设计中应用民间剪纸艺术元素时,通常要以当代设计思潮与范式重新解构与建构剪纸元素,以弘扬其背后的文化精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设计人才,因而可以说,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间接促进了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当代艺术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当前,国际设计主流话语权仍在“西方”,我国在艺术设计方面也在不断地向西方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传统艺术的持续传承。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可以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全面认知民间剪纸艺术,不断激发其对传统剪纸工艺的学习兴趣,使其成为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艺术设计创新 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的传承方式可能难以真正让民间剪纸艺术焕发蓬勃生机。任何文化的传承都与创新密不可分,新时代的民间剪纸艺术发展也应当与艺术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是最具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群体之一,其善于将各种元素融为一体,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设计作品。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有利于学生在吸收民间剪纸艺术“养分”的同时,开展基于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创新实践。一方面,可促进剪纸艺术在当代的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创作与设计能力,为自身的就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路径

(一)通过主题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 民间剪纸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一方面,可以通过剪纸发展历史主题,整体讲述不同发展阶段的民间剪纸作品、特征。将剪纸文化与历史相结合,生动呈现不同背景下的剪纸文化特征,从而提升学生对剪纸发展历史的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剪纸作品鉴赏主题,当将作品进行分类,如按照具体意象和寓意分类、按照名人名家进行分类等,通过分类讲解,让学生把握不同类别的剪纸所呈现的美感,感受不同作品所传达的文化含义。例如,教师可以将植物类题材作品安排一个课时,对剪纸中常见的梅、竹、牡丹、莲花等意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谐音、双关等手法在剪纸艺术中的运用形式。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能够将艺术、历史、文化、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剪纸艺术,进而让学生探索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二)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意运用能力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不应当仅仅以教师讲授为主,还应当将学生的动手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意运用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民间剪纸艺术主题创意设计,运用其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剪纸”主题设计作品。教学环节可以分为构思、创作、分享、评价四个阶段。在构思环节,学生应当运用所学的艺术构思和设计的相关知识,对设计作品的整体定位和情感传达进行初步的思考,奠定整体的创作格调;在创作环节,学生则需要依据理论、借助工具实现构思中的“剪纸”主题设计作品;在分享与评价环节,教师邀请学生公开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讲述其设计意图以及与所要求主题的契合程度,之后由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点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意运用能力。

(三)通过探究教学,增强学生设计表现的人文性与思想性 民间剪纸艺术是一门值得深入探究的学问,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关注民间剪纸艺术,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与实践层面,还应向探究层面深入拓展。探究教学应施行“课堂探究+课外探究”相结合的模式,应以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和思维层次为基础,注重启发性教学,其目的是增强学生设计表现的人文性与思想性。课堂研究,即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展示和课堂讨论,课外研究,即将研究过程延伸到课外。教师可向学生布置探究主题,指导学生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以团队形式展开研究,在课堂上由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并进行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通过探究教学形式,了解将民间剪纸运用到艺术设计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以增强学生设计表现的人文性与思想性,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朱曉红.高等艺术教育中引入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意义[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14-115,118.

[2]王文静.剪纸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J].艺术评鉴,2019 (07):187-188.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级一般,P2970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及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设计教学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企业实际的针织服装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与“工作室模式”探讨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
设计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美术剪纸教学
浅析设计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