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弘扬丝路精神的行动策略

2020-03-31段艳丰蔡东伟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弘扬倡议一带一路

段艳丰?蔡东伟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全球视野,在阐释丝路精神深刻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弘扬丝路精神面临着沿线国家文化差异显著、国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现偏差、“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遭遇困境等多重挑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弘扬丝路精神的行动策略:要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价值共识;促进国内良性互动,有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应对挑战,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丝路精神;弘扬;行动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及其“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历史传承和践履,[1]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第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公共产品,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了一个有着深厚文明底蕴的大国在价值追求上重焕丝路精神的当代实践理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厚重的现实展开和充实的未来理想的三位一体。丝路精神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文化根基与核心理念。”[2]在新时代,深入分析探讨我国弘扬丝路精神所直面的挑战,并从实践层面探讨弘扬丝路精神的行动策略,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丝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一带一路”倡议将积蕴的丝路精神极为深刻展现出来,是对沿线各国共同秉承的丝路精神的传承弘扬。

1、“一带一路”倡议展现出了中国对和平发展与永恒价值的强烈向往,是丝路精神更深层次的展现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以及呼声越来越强烈,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中国也在这一时期认识到加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渠道,能够助推世界多极化发展新格局的形成。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其中扮演着主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是中国大力弘扬丝路精神决心的展现。

2、“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各国和平合作,是沿线各国和地区纷纷响应的倡议

中国提出和践行的“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要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共享、文化包容、经济发展均衡、政策普惠的经济合作新格局。这个格局的形成,并不意味着以中国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视角所设计的,而是以沿线各国、地区所有的利益为中心,沿线各国、各地区均可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一个高度开放的合作格局,在满足沿线各国和地区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能为人类社会追求更好生活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主导沿线各国建设一套文明而又宽容、和谐而又包容、互惠互利而又相互尊重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着重强调了不同文明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话,要以求同存异为宗旨、兼容并蓄为要求、和平共处为原则、共生共荣为理念。

3、“一带一路”明确基础设施“硬、软”联通等多方面,是丝路精神中互利共赢思想更高层次的展现

“一带一路”倡议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遇,将沿线各国的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等转化为合作优势,寻求沿线各国利益最大化契合点,构建发展共同体。从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来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工业相对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倘若没有“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国家融入到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难度非常大。而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这些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契机,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势能够形成共享的同时,资源的流动性与重组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世界的财富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更加趋于平衡,这正是丝路精神中互利共赢思想更高层次的展现。

4、“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對未来而构建出的开放而又包容的平台,已经形成强大的集成和集聚效应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全球范围内的不稳定性也在日渐增多。为了改变经济全球化发展所处于的波折态势,如何应对挑战,更好助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平稳发展,让全球经济能够走向高度开放、高度包容的发展之路。中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不仅是为了推动本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彰显大国责任和担当,为促进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搭建起了高度包容、高度开放的平台,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形成了密切的经济合作,以及经济关系,这恰恰将经济发展的视野放在了国际层面和世界层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世界经济的快速复苏以及增加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还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力求沿线各国经济增长与分配平衡、资本与劳动保持平衡,以及效率与公平保持平衡的基础上,将视野放在了全世界范围之内,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二、新时代弘扬丝路精神面临的多重挑战

审视我国当前丝路精神弘扬的现实境遇,沿线国家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国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偏差、“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遭遇困境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构成直接挑战。

1、沿线国家文化差异显著的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涵盖了包括儒家文明、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在内的诸多文明类型,毋庸讳言,这些文明系有其相似性,但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各国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是客观事实。一是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人统计沿线各国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达50多种,民族语言高达200多种,这无疑为各国交流带来挑战。二是宗教信仰的差异。“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国家大多有宗教信仰,包括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多种宗教类型,因而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三是价值观的差异。沿线国家由于在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从而造成各国民众的价值观的不同。于是乎,这就容易造成某些国家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进行价值选择会产生困惑以至于误读、误判“一带一路”倡议。一言以蔽之,“各国的文化差异既有利于它们相互借鉴文化,发挥各自文化的禀赋优势,实现精神产品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又会构成它们文化交往的障碍,乃至出现文化冲突。”[3]

2、国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现偏差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国内相关地区而言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成为聚合各类发展资源以期提升区位发展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各地方政府及时响应号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可小觑的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所蕴含的区域发展机遇的认识,由于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差异,各地对此的判断与把握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总体而言,各地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均有较高的期待。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行政区划式”的发展现象,各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各行其是,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地方政府对自身发展优势把握不足,出现同质化发展现象。有的地方政府热衷于在所谓“一带一路”的“起点站”、“桥头堡”上造声势、做文章,缺乏求真务实的发展举措。可见,这些问题正是各地方政府内耗、排挤,地方保护主义太浓的典型表现。

3、“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遭遇困境的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符合沿线各国共同利益的公共产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多国家对此表示肯定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自于国外的质疑之声却屡见不鲜。“一带一路”的版图涉及面如此之广,可以想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面临的矛盾和阻力有多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意曲解使中国在传扬“丝路精神”时遭遇了国际话语困境。自倡议提出以来,某些国家一直试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以及实施标准等进行污化,所谓的“地缘扩张论”、“债务陷阱论”、“经济掠夺论”等层出不穷。如有的国家和学者将“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意图曲解为中国向周边国家和欧亚大陆进行扩张的所谓“地缘扩张论”,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弘扬丝路精神的行动策略

新时代,弘扬丝路精神要直面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对此进行总结反思,寻找应对策略。毋庸置疑,新时代丝路精神弘扬必须具体化、实践化,要深度凝聚丝路精神弘扬行动的凝聚力、逻辑力、感染力。要统筹国内外、虚拟与现实,在历史纵向、国际横向的比较中,社会信息化下从认知和行为维度进行传播,认知发展真相。通过增强信念,价值认同、鼓励、实践、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对内实现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良性互动,有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主动应对欧美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存在的挑战,提升国际话语权。

1、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价值共识

精神力量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还离不开精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上积淀下来的丝路精神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基本的遵循。丝路精神发端于古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延续、发展、传承并实践。新时代,弘扬丝路精神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重大实践,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应有之义,也是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行动策略。“民族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一样是很少的。每一方面都只能按自己所创造的关于对方的图景去理解对方,具有深入观察的眼力的个人是很少的、少见的。”[5]可见,唯有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凝聚共识。

首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弘扬丝路精神所内蕴的和平合作等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凝聚各国价值共识。“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外界不可避免地存在比如共建“一带一路”能否做到透明、公正、廉洁等疑问。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建立首要的任务是各国间互信的确立,可以通過传播好中国故事,通过文化与价值的认同来实现。文化与价值的认同是建立在彼此的尊重基础上达成共赢的过程。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6]这既是中国进行对外交往时的基本遵循,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的现实诉求。因而,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秉承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借助文化传播纽带,不断深化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往。在与各民族的交往中秉持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原则寻求利益契合点,达成共识。其次,传承弘扬丝路精神,要大力借助融媒体,即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有机融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以互联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以广播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而,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互补共赢的最佳宣传效果。“改进中国官方媒体传播‘一带一路的内容与方式,塑造公信力,使之赢得更多国际受众。”[7]要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敢于变革传统的外宣方式,使传统的单向信息传输向双向互动信息传播变革。要深入了解丝路沿线各国宣传的做法和风格,使我国外宣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最大程度被沿线各国民众接受。

2、促进国内良性互动,有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传承弘扬丝路精神,首先要立足国内,中央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引导国内各方面有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央要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各地方政府有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上而下对地方行为进行规范。新时代弘扬丝路精神要进一步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交往等方面的合作,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工程,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政府和企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力量,要防止“行政区划式”的发展方式,防止国内省、区、市之间出现断裂,[8]避免出现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战”局面,要建立并完善国内“一带一路”合作平台以防止地方重复建设以及低水平的恶性竞争。有鉴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要打破利益藩篱,使区域内的贸易、生产以及人员等要素能够实现自由流动,各要素能够得到最优化配置。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引导其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中国企业的形象。走出去的企业要尊重并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中,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承担起提升社会就业、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等社会责任。企业应充分考虑到国际合作对象在资源禀赋、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上的互补性,要防止出现“断裂化”趋向。合理引导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自上而下规范地方行为。

3、主动应对挑战,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

鉴于中国在弘扬丝路精神所遭遇的国际话语困境,因而,新时代要弘扬丝路精神,从整体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必须主动应对挑战,注重在国际话语权视域下,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就是要通过弘扬丝路精神,“向世界传播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理念和主张,构建认同,形成更合理的国际话语体系和国际秩序。”[9]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首先,要正确认知“丝路精神”,凝聚丝路精神话语认同。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互鉴、尊重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各国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各国对话倡导和平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国际社会认同的价值体系并搭建相应的平台,以国际话语表达方式有效传播丝路精神。这是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的前提。其次,要及时破解“一带一路”話语的曲解和误读。“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远景目标与行动方案日趋清晰,但是对存在的曲解和误读要及时厘清认识,减少疑虑,为丝路精神的弘扬创设积极的国际话语环境。再者,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体系。丝路精神的弘扬,需要创设有利的国际协商话语环境,赢得参与国的认同、支持。要在人文交往方面多渠道切实加强“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此外,国际话语权的构建离不开规则的制订,因而,在深入研究现有国际规则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是不二选择。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是涵盖了包含经济、文化、生态、科技、社会发展等在内的全球性复杂系统工程。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展望未来,我们要立足新时代,统筹国内国外,虚拟与现实,在历史纵向、国际横向的比较中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开拓内外联动、务实合作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图景,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04.

[2] 刘卫东.“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6.

[3] 赵波,张春和.论“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蕴——基于世界文化交往思想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6(01)135-139.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7.

[5]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世界历史的透视(上册)[M].齐世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08.

[6]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002).

[7] 王秋彬,崔庭赫.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构建的思考[J].公共外交季刊,2015(04)60-66+126.

[8] 赵磊.“一带一路”:一位中国学者的丝路观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9] 计宏亮.“一带一路”国际话语权的建构刍论[J].理论导刊,2015(07)101-103.

【作者简介】

段艳丰(1982—)女,汉族,江西萍乡人,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蔡东伟(1979—)男,汉族,河南商丘人,博士,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意识形态研究.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路精神弘扬研究》(MKS162006)

猜你喜欢

弘扬倡议一带一路
倡议书的写法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Happy Afternoon Te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