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细节:“坚强、治学、读书”等6篇
2020-03-31
坚 强
1942年,心理学家弗兰克尔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里边,许多人包括那些乐观的人都崩溃得不成人样了,而弗兰克却强迫自己不断回忆过去的幸福生活,把年轻时和恋人相处的美好时光、绿草如茵的校园风景、美妙动听的音乐会活生生地插入铁窗、囚衣和饥饿之中。为了配合时空倒置,他还想找东西刮胡子。没搞到刀片,便用玻璃刮。获得自由时,他年轻的容貌和举止惊呆了亲友。
他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只不过是罕见的坚强意志支配下,运用了重新排序的能力。
(文/寇士奇)
治 学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南京一所学院举办文科科研讨论会,有篇探讨最早见于《玉台新咏》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该篇几个语词的考辨,认定作品时代不能早于“六朝”。胡小石先生在座。胡先生年老耳背,话没听清,经身边助手相告,立即缓缓站了起来,斩钉截铁两个字:“不对!”当场琅琅背诵了几篇西汉碑文片段,文章所考几个语词赫然在焉。其余的啥话没说,就坐了回去。夏承焘先生说治学,也嘱咐学生慎写文章,“说有容易说无难”。
(文/周维强)
读 书
在旧金山一居民区散步,在街角看到一个奇特的箱子,比信箱大两倍,箱身漆成火红,被一根粗木杆支起,带玻璃门,分两层排着书籍。这种义务“图书点”,我前后看到两个。箱子的主人是书迷和慈善家。他或她把自己读过的书找到好去处,除让路人借阅,还可互通有无,谁都可以把自己的书放进去。
不能不为不知名的好心人设计的周全惊叹——箱子前的柏树下有长椅。看到它,疲乏冒上来。好!此刻就是读书时。打开箱子,浏览书籍,随便抽出一册精装本翻起来。淡淡的树荫,小鸟的脆鸣,鸽子粗声的咕咕,霧气从大海那边飘来——警句自动跳进眼帘。好在此刻心境恬宁。
(文/刘荒田)
境 界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儿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树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寥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尘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文/梁实秋)
粗 朴
东汉时期,有一首诗《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公无渡河”是说没有渡口、没有船,你不应该渡河的。“公竟渡河”,本来不可以做,可是你做了。这可能是一个发疯的男子投河而死,妻子赶到江边,捶胸顿足唱出来的四句歌词。
民间的声音和文字不一定有特别的意义,有的只是很直接的情感呐喊。可是我最欣赏的诗就是《公无渡河》这种,它可以完全不管形式,没有押韵、对仗、叠句,就是这么直接,只是不想让自己的丈夫死掉。
如果是在今天,我们可能会把这首歌删掉,因为它不够优雅,汉朝的乐府却把它保留了下来。民间的生命力有一部分真的有点野蛮,但在文学里,这种粗朴的力量非常重要。
(文/蒋勋)
真 实
馒头铺前来了一个老乞丐,他没有乞讨,给了一元纸币买馒头。铺子老板厌恶地将钱还给乞丐,然后用一双很长的筷子夹起一个大馒头,放进了讨饭碗。
这一幕既包含势利,也带有温情,这就是生活实景。善与恶、美与丑,有时会在同一件事中出现。而生活,难免不尽如人意,同时却又充满希望……
(文/天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