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俗文化背景下的群文舞蹈创作

2020-03-31杨静

艺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民俗文化群文

杨静

〔摘 要〕我国是一个文化多样化国家,不同地区拥有属于当地特点的民俗文化。而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则为群文舞蹈。群文舞蹈的创作基础来自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背景,舞蹈作品中展现出更加强烈的民族色彩,具有感染力,可更加充分的引发观看者的情感共鸣。本文对民俗文化背景下群文舞蹈艺术创作方法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舞蹈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考,从而提高群文舞蹈艺术的综合价值。

〔关键词〕地方民俗文化;群文舞蹈艺术;艺术创作方法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艺术的创作源泉来自生活,所以,舞蹈艺术创作者的生活背景可对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舞蹈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许多舞蹈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其中包含的舞蹈元素大量来自当地人们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元素将其中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可使得舞蹈艺术更具内涵价值。

一、地方民俗文化对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影响作用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由于舞蹈与人体动作具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舞蹈会展现出人体的独特魅力以及艺术的生命力,又因为地方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动作表现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群文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如果想要创作出优秀的群文舞蹈作品,在舞蹈编排上就需要使得舞蹈动作和想要表现的主体思想深深扎入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从生活中提取出艺术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生活在舞蹈中得以升华,才是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中心理念。同时,在舞蹈的表现形式上也需要考虑到群众的审美心理,使得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在我国传统地方舞蹈中就有许多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舞蹈创作作品,例如壮族的扁担舞,扁担无本身来自壮族人民的劳动生活,该舞蹈最初想要表现的就是壮族人民在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中的欢快情绪。舂米是人们获得劳动成果的最后过程,在表现时采用竹筒的敲击作为伴奏,使得节奏变得更加多样化,以及具有强烈的打击感。再伴随表现人们劳动过程的舞蹈方式,可以引发观看者的情感共鸣,受到群众的喜爱。具有丰富地方民俗文化的舞蹈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当前舞蹈作品中的经典,最主要原因就是舞蹈中所包含的独特民俗文化。

二、当前群文舞蹈艺术创作以及地方民俗文化融合创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地方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随着当前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广大年轻一代已经对民俗文化的发展并不重视,甚至已经不了解个人生活地区的民俗文化,再加上当前外来文化在我国社会中的影响不断加强,大部分人们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识逐渐被外来文化和现代化社会所产生的独特文化所取代。同时,在当前社会中,也有部分民众认为传统民俗文化是落后的,旧时代文化应当被时代所抛弃。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地方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逐渐消失的民俗文化已经无法满足舞蹈创作者的创作需求。

2.缺乏民俗文化创作高端人才 由于当前我国地方民俗文化不被重视,甚至大量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所以大部分舞蹈创作工作者将创作目光放在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舞蹈上,这样就导致民俗文化创造高端性人才的缺失。群文舞蹈创作中兼具艺术性与专业性,要求舞蹈创作者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对当地文化民俗具有深刻的研究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或者舞蹈创作团队虽然具有专业的舞蹈创作水平,却缺少对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导致在群文舞蹈创作活动中难以融入地方特色文化。

3.当前民俗文化缺乏系统性保护以及研究 民俗文化是一项深远的研究科目,而群文舞蹈的艺术创作从选材构思和编舞的过程中都需要有更加深远的民俗文化背景作为基础。但目前大部分民族文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保护,很多民俗文化的研究只处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表面层次,很多民俗文化背后的深远意义未得到发掘。在当前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地方部门缺乏对于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导致很多优秀的地方民俗文化逐渐遗失,得不到有效的传承。由于缺少高深的民俗文化研究作为支持,这就导致在群文舞蹈创作中缺少民俗文化具体研究的支持,因此,群文舞蹈创作受到一定的阻碍。

4.缺少可持续创作的资本投入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高,我国对于群众文化的建设不断被重视,所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资本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可是政府部门将大量的资本投入用作建设体育场馆或者公共性基础设施,对于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投入明显不足。这就导致民俗文化的舞蹈艺术创作缺乏资金的支持,创作者没有积极性,极大地降低群文舞蹈作品的数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舞蹈创作者将创作精力放在更符合当前符合群众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舞蹈创作上。

5.符合地方民族文化群文舞蹈创作作品得不到商业运营与推广 群文舞蹈虽然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但实际上也是文化产品,需要在社会上进行商业运作与推广,才能够获得经济价值。但目前我国群文舞蹈艺术作品虽然有较高的价值,理念也有丰富的产品,在当前经济市场中。却没有得到商业运作和推广。很多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群文舞蹈艺术作品仅仅与当地景点进行合作来进行文化演出,或者在一些晚会活动上进行公益演出,很难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提高地方民俗文化与群文舞蹈艺术有效发展的策略

1.与高校合作加强创作人才培养,打造出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高质量团队 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推廣核心为创作人才的培养,地方政府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由政府文化部门牵头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出高素质的群文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人才,同时,通过分级分批进行选拔培训以及跟踪培训的方式使得这部分人才充分地融入民俗文化群文舞蹈艺术创作工作中。文化部门也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提高创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工作优惠政策以及激励措施,给目前的民俗文化创作工作者一定的工作压力构建高质量艺术创作团队。

2.加强地方民俗文化的发掘,为舞蹈创作提供原始素材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舞蹈创作工作者没有办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对当地民俗文化进行研究,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加强地方民俗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使得民俗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样才可以为创作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原始素材,提供更多的民俗文化舞蹈创作思维。在民俗文化的发掘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与考核,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社会性价值。

3.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提高舞蹈创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虽然,地方民俗文化群文舞蹈创作更加看重创作工作者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表现手法,但舞蹈创作最终也会成为市场中的经济商品,创作工作者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因此,应当加大创新群文舞蹈艺术创作的投入,由政府文化部门牵头,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等方式,建立更加全面的群文舞蹈艺术创作投入保障机制,鼓励社会企业也参与到文化的保护与合作中,提高经济社会对于民俗文化舞蹈的积极性。例如,在一些政府部门所推行的文化活动中可以邀请企业进行冠名,不仅可解决创作资金不足等问题,还可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4.加强市场运作,发掘群文舞蹈作品的经济价值 应当在市场中积极培养市场主体,发掘市场需求,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而达到对群文舞蹈创作的激励,增强群文舞蹈创作的内生动力。首先政府方面要全面落实各项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将群文舞蹈作品创作也融入市场活动中。同时,在政策上给予一些善于经营能够带动文化发展的企业和市场主体,对群文舞蹈作品进行推广,研究当代人民群众对于群文舞蹈作品的需求进行创作,使得传统民俗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也可以结合地方性群众文化活动打造品牌提高民俗文化对于经济市场的影响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民俗文化群文舞蹈艺术创作中,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带头作用,加强与社会高校的合作培养优秀的高端创作人才队伍;同时做好当地文化基础工作,加强资金投入和市场运营,从多样化的角度提高群文舞蹈艺术创作。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李怡林.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9(05):141-148.

[2]李昕.探索群众舞蹈创作如何满足新时期社区文化需求[J].大众文艺,2018(20):4-5.

[3]颜煌. 试论舞蹈公共创意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模型构建[D].北京舞蹈学院,2014.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民俗文化群文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群文活动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