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文艺理论的研究
2020-03-31毕草智
【摘 要】 习近平的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又一次新的发展和历史性飞跃。本文首先认为习近平文艺理论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进行了新探索,其次对文艺创作提出了新要求,最后对文艺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理念: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批评工作。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习近平文艺理论;社会主义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著作也开始被系统的翻译和介绍进来。以此为起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是同时代的需求相适应的,就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所以从五四运动时期由瞿秋白、鲁迅等人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引入中国至今,由于中国近代历史的特殊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有几次较为明显的转折。
大致上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发展迄今为止大致上经历了三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由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的一个起点;第二次转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由邓小平领导的对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过程中,总结“文革”教训,并且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重新阐释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初步形成;第三次转折就是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文艺理论也相应的应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新的发展,正式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的分析了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文艺工作的得失成败,并从新时代的角度出发,对我国文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党如何开展领导文艺工作的方法和方式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一、习近平文艺思想对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新探索
关于社会主义文艺本质的探索自列宁时期就有了相关的论述:“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者服务”。[2]毛泽东对于文艺本质的问题也有过重要阐释:“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3]而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历代领导集体也都曾依据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征针对此问题展开叙述,但总的概括来说,社会主义的文艺,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正是人民与文艺的关系问题。
对于人民与文艺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文艺观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释,将这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老问题讲出了具有时代价值的新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的时代最根本的转变就在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这个转变当中一个关键性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對“美好生活”的正确界定十分重要。区别于“温饱”,“美好”显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更要上升到文化层面,精神上的富足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核心需求之一。对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另一个方面上说,就是旨在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艺作为精神文化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如何发展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需要一个与时代相对接的更加全面的阐释。也正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与文艺的关系做出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4]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正是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
1、人民需要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指出了人民对于精神层面尤其是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等各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就是要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把握人民最根本的需要,关注满足人民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核心需求,不断提高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国际的眼光出发来诠释文艺和人民的关系。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世界的目光也已逐渐聚焦中国。国际社会对这个重新崛起的东方古国充满着好奇,他们想要了解中国,想要感知中国。而在这个开放的国际环境中,最能够传达中国声音的恰恰就是文艺作品。
区别于官方的介绍和正规的新闻发布,文艺作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更能够走近人民生活,更能够被广大普通老百姓所接受。艺术作品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展现中国风貌、阐发中国精神。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才提出了文艺作品还应当起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作用,要通过文艺作品,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推广到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将新的时代充满自信的中国展现在国际舞台上。也真正的将人民需要文艺的内涵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
2、文艺需要人民
对于文艺作品应如何创作的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有过重要阐述:“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5]而习近平总书记也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简明而深刻的指出了“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6]只有真正扎根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文艺作品刻画出的人民才不会是简单的、抽象的符号,才是有灵魂的、生动的文艺作品。
3、文艺要热爱人民
邓小平曾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7]而这样一周血肉联系自然就要求文艺要热爱人民。对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深刻阐释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社会主义文艺作品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体现,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就应当是热爱人民。只有热爱人民,才是真正的为人民创作,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文艺作品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要拆除“心”的围墙的角度和层面上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更向前推进了一步。
二、习近平文艺理论对文艺创作提出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8]在新的时代,文艺必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优秀作品以满足人民发展变化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于文艺作品创作的具体过程,习近平总书记也根据文艺发展现状和时代背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文艺作品要弘扬中国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要将中国精神作为其创作的灵魂。这一论断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起到了指明灯一样的作用。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如果没有作为方向指引的灵魂为支撑,就会变成苍白的空壳,就会成为无味的消遣而失去价值。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文明中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中国精神从来没有改变过。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各种思潮之间的碰撞也十分频繁和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也步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思想大活跃、文化大交融的状态。这就要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艺作品更要坚持将中国精神作为其创作的灵魂。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文艺真正成为“铸造灵魂的工程”。
除此之外,在一个多元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习近平文艺理论提出社会主义文艺还应充分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恰恰就是文艺创作最好的灵感源泉,而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通过文艺创作的形式得以继续继承和发扬。当然,“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9]就像2018年底在各大平台迅速走红的歌曲《生僻字》一样,将汉语中晦涩难懂的生僻字通过艺术创作,这正是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艺术的糅合而产生的新的艺术作品。并且在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充分吸收、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文明优秀的成分,努力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多种文化互相交织的文化盛宴里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2、文艺作品要做到内容创新与媒介创新相统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文艺也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出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近年来,自由撰稿人、网络直播、自媒体等等以网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从业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其创作也十分活跃,且比起传统的艺术形式受众更广、传播更快、影响更大。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的发现了这一新的时代产物,并指出“这些人中很有可能产生文艺名家”、提出我们对待网络文艺的态度应当是“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10]在引导和团结这些新生的文艺工作者时也要用全新的方式和方法。之后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具體的方针,力求争取将网络文艺发展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新的有生力量。充分利用好新生媒体的优势,克服其存在的缺点,在创新文艺作品内容的同时也要将媒介创新结合起来,使网络文艺成为社会主义文艺中一股崭新而充满正能量的力量。
3、文艺作品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大量的资本涌入文艺市场,我国文艺界也由此产生和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作品的快餐化倾向和机械化生产;文艺作品内容的低速、庸俗、媚俗问题;文艺作品和艺人过度包装、追求奢华、形式大于内容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11]指出了文艺作品要克服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浮躁”。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健康向上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克服“浮躁”,坚守艺术理想,创造真正回归本质的文艺来充实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将文艺作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但不是完全不顾经济效益,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做好平衡。
三、习近平文艺理论对文艺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理念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也必然是文艺工作的绝对指导力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从属于政治”,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艺同政治关系的重新阐述,共产党从未放弃对于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重视和引导工作,使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也正是在党的正确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才迎来了大发展和大繁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党是文艺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文艺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层面出发,及时制定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规划和指导,引导社会主义文艺工作妥善应对各种新问题、新形势和新状况,弘扬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2、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文艺理论指出,新时期对于党对文艺工作的引导提出了新的原则和要求,核心的要义就在于:首先就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来展开工作,其次,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引导政策都要充分的尊重和遵循文艺发展规律。这些重要论述,更进一步深刻阐释了党的领导同文艺工作的关系,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艺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出的宝贵经验。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选好配强文艺工作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强大的文艺人才队伍。贯彻好文艺发展的方针政策,充分尊重文艺发展规律,采用符合其规律的方法来管理和引导文艺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批评工作
文艺活动中,除去文艺创作之外,更重要的环节还有文艺批评。好的文艺作品的不断积累与流传,离不开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帮助和指导。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过文艺批评恰恰就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在此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文艺批评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说“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12]
作为文艺批评的主体,文艺批评家就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不断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改善当前文艺批评界所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声音微弱、文艺批评标准混乱的现象。习近平文艺理论要求文艺评论工作的展开不能套用和照搬西方的文艺批评标准,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化的标准去衡量文艺作品的优劣。要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坚守文艺作品的艺术标准,真正做到“真理越辩越明”,使文艺批评为我国的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形成真正起到指导作用,促进我国文艺事业健康发展。
习近平的文艺理论具有的深厚的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的实际具体相结合的成果,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也正是这些随着时代一起进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催生了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文艺理论的发展与形成,对我国今后文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注 释】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544.
[2] 列宁全集(第12卷)[M].人民出版社,1987.96-97.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55.
[4] 習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M].学习出版社,2015.14.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60.
[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5.17.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11.
[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43.
[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5.29.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5.14.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5.10.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15.32.
【作者简介】
毕草智(1995—)女,山东济宁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