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领时代之新 创系列品牌
2020-03-31王龙仇学平李新新
王龙 仇学平 李新新
以辞赋彰显文明实践之清风
说起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市(县)中的清镇市,贵州省和贵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推介最多的是两个字:“品牌。”
2019年12月16日,记者慕名踏访了清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单幢建筑位于该市体育文化公园中心,占地 18000平方米,从外面看上去,像个巨大的立体三角形,在绿树鲜花的环绕下美轮美奂。虽然修葺一新的展馆展厅让人目不暇接,但一下子“吸住”记者眼球的是楼前的一块大褐石上镂刻的《清镇新时代文明实践赋》:
“礼播淳风,行昭显允。聚上善以黔人,彰诚信于清镇。融融衍大同之化,正气镜涵;蒸蒸享小康之居,新风流润。则有文光耀采,笔墨争荣;祥地含贞,书院垂训。兰亭妙笔,誉嘉书法之风;吐凤锦章,世传瑶轴之韵。黔首皆居仁里以尚贤,怀丹心而崇信。
……
至若淳俗安民,志愿助世。莫求其报,照烛于旁人;互帮所难,遗芳于庶类。兼其职校青年,政民佳士。来者如云,分组结对。奔走乡镇,义务效利民之劳;骋力城区,勤恳彰素心之美。扶贫义诊,济康泰于苍黎;农业咨询,传先进之新技。乐以相扶,义而知礼。人人怀助化之心,时时守潜德之志。”……
该赋连标点共496字,读来文采飞扬而不花哨,内容扎实而不流俗,用词贴切讲究,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是写不出来的。记者询问当地人:“此赋一定是请功力深厚的老教授写的吧?”
“不是老教授写的,是一个26岁的小伙子写的,叫冯尧,刚从本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是位优秀的学雷锋志愿者。”知情者说。
“简直难以置信!”记者脱口赞道,“最可贵的是该赋用文学形式把文明实践该干什么、给谁干、谁来干、怎么干、干啥样,都说得差不离了!”
接着来到二楼参观,《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字经》又让记者吃了一惊:
“明初心,筑堡垒,定内容,建机制,搭平台,集民意,谋项目,树品牌,齐参与,广传播,展特色,暖民心,感党恩。”
仅仅用13个动词39个字,就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知行体系”说得非常清楚。每一个三字词组都有很具体务实的内容。当记者了解到这部“三字经”是该市宣传部机关一批青年志愿者集体调研创作的结晶时,不禁赞道:“真是高手在基层,一‘经胜万言!”
在记者看来,从文明实践的《清镇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字经》,本身就是响亮的两个品牌,因为它们都具有构成品牌的独创性、独特性、高价值、高颜值四大要素。它们讲得最多的是一个“清”字。一个“清”字,写透了文明实践的根本目标:“清”字当头,正风淳俗;诚以养“清”,清风惠民。
所谓打通“最后一公里”,“通”就通在“官民并清”“上下同心,秉诚信而修善”,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文明水平。
这些都是文明实践指导方面特别是顶层设计上的品牌表现,而清镇市“品牌群”的主体,更多是集中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方面,这里仅举他们经略得最响的四个品牌。
以品牌打造志愿服务之丰碑
品牌一:坚持“三知一为”。就是坚持“知人、知情、知心,有為”,在密切党群关系方面,打造“党群心连心,互助一家亲”的活动方式。以“诚信党支部”“诚信党员”为龙头,着力打造“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先锋旗帜”,以王庄乡小坡村“干部+党员+能人+族老”为骨干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为样板,探索试行“党建引领、‘连部带动”新模式,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以“1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让党员在文明实践、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扫黑除恶、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同时收集、汇报、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以脚步量民情,体察百姓期盼;用声音聚民心,引导百姓感恩。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他们以打造党员联系群众“杨顺清连、排、班”为统揽,共组建36支党群连心工作队,987名党员联系服务18185户(覆盖贫困户1145户)群众65197人,走访帮扶群众6500人次,协调帮扶资金790多万元、项目77个,解决群众问题780个,带动2821户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741个贫困户有就业有产业有收入,有117名群众提交入党申请书、225个上访户承诺不再上访。
品牌二:全域覆盖,开展集中示范活动。他们以“风铃行动”(枫树,是清镇人民心目中的“吉祥树”。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个分中心、16个实践所、222个实践站,犹如一棵棵挂满了“群众需求风铃”的枫树,成为党和政府“精准对接群众之需,切实解决群众之事”的载体。“风铃行动”就是该市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统称)为统揽,利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三下乡”巡演、“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等载体,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集中示范活动,发挥总队、大队、小队以及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力量,为群众提供了包括“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健身体育、诚信建设、普法教育”等方面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实现全域覆盖。截至目前,共开展示范性实践活动80余场,服务范围覆盖16个文明实践所、222个文明实践站。与此同时,他们开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公众平台,创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期刊》(内部资料双月刊)。目前共发布相关工作信息2000余篇,阅读量达6000万余人次,相关稿件被人民网、中国文明网、贵州省文明网、贵阳市文明网等网站刊登。
品牌三:开展“诚信清镇·志愿湖城”样板活动。他们将诚信建设贯穿整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始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德治、法治、自治,创新开展行政事项诚信线上办理、失信线下办理,弥补了失信惩戒法制化的空白,推进乡村治理。他们评定诚信农户149248户、诚信市民54927户、诚信职工9413人、诚信企业219家(其中诚信环保企业20家),诚信机关53家,发放诚信贷款169669.92万元,为诚信农业企业和诚信农户,发放农业产业化诚信优先财政奖补贴息资金26.52万元,录入诚信动态管理信息5.8万余条,配合完成入党政审4人;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自然人1659人、法人277人,并纳入“黑名单”管理。他们制定动态管理标准1746条,开设信息录入端口358个,出台诚信优先优惠政策480余条。参加志愿服务加分达10296人次。发掘袁宗义、吴茂云等诚实守信道德模范7人,其中刘云、黄连华等3人被评选为2018年度贵州省“十大诚信人物”。
品牌四:打造政校结对共建志愿服务品牌。该市充分利用本地职业教育城19所职业院校10万师生资源,由团市委牵线,积极探索试行政校联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思路:一方面,将文明实践融入教学,强化师生的“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建设、生态文明、工匠精神等内容纳入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范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对职教城的殷切希望,把清镇作为青年学子追梦、筑梦的“出发地”,培育学子道德品行,打造职教城文明实践、有益社会的“十万青年十万军”。同时谋划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科学实践课、生态文明学校建设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从而影响家长、带动社会公众文明行为提升。另一方面,将文明实践融入服务社会,强化师生的“行”。以共青团为“桥梁”,构建“政校联盟”。目前已有13所职业院校与16个实践所形成结对共建关系,每周三和假期,职教院校学生志愿者走进结对的实践所,开展家电维修、义务理发、环境改造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受益群众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