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钟南山现象”

2020-03-31卜金宝

雷锋 2020年2期
关键词:钟南山武汉疫情

卜金宝

新年武汉爆发的肺炎疫情,让一个老人再次进入国人的视野。

连日来,关于他的微博、微信、访谈等,一再“刷屏”。人们关注他、敬仰他,称赞他坚守良知、国之栋梁、定海神针、仁医国士、大写的人……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再一次成为“明星”,堪称新时代的“道德楷模”和价值标杆。

“钟南山现象”发人深思 。

钟南山为人们所熟悉,源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

那年的春天,作为一种连病原体都没搞清楚、却有着致死风险的未知传染疾病——“非典”,引发了广州乃至全社会的恐慌。危难之际,钟南山向整个广东的医疗机构喊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他说,“我这里是广东呼吸病专科研究所,不送这儿来,送哪儿去?我应该负责!”在他的指挥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通过救治多名患者的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了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

钟南山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和责任担当,深刻地影响了那场抗击“非典”的战役 。世界卫生组织派出的专家组认为: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专家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曾动情地说:“这次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鐘南山一“战”成名,万人敬仰,被表彰为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20年1月,中国再次遇到疫情的严重威胁。在武汉,这个“九省通衢”、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省会大市,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危难之时,非常时期,钟南山不负众望,又一次临危不惧,勇敢“逆行”,一直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1月18日,钟南山在深圳抢救完病人后返回广州。下午,这位再三提醒人们“不要去武汉”的老人,却“逆行”武汉。第二天,他从武汉赶往北京参加会议,会后即刻返回武汉一线,调查了解疫情。第三天,他在央视新闻节目中疾呼:“目前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随即,武汉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也拉响了全国防控疫情蔓延扩散的警报……

钟南山已经84岁了。他不顾危险与疲惫,奔波在一线为民众缓解恐慌,为国人提供良方。1月2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他充满深情地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短短数语,多少人为之感动,为之落泪,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的决心和信心。

历史也永远地记住了他。

探寻钟南山的人生轨迹,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确立信仰,执着追求。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早年获美国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创办的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是我国最早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母亲廖月琴,是一位知名医生,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他小时候常看到父母替人看病,解除痛苦。“一个人要能够给世界留下点什么东西,这个具有最大的意义。” 父亲的告诫,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钟南山记住了父母的期许,立志当一名医生,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其间,他在全国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当时的400米男子跨栏全国纪录。北京体委希望他留在体工队,他婉言谢绝,坚守治病救人的初心。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是立身之本。为掌握前沿医学知识,钟南山于1979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把2年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他发誓为祖国争气,拼命工作,取得6项重要成果,完成7篇学术论文。他的突出成绩赢得了外国同行的尊重和信任。完成2年学习后,他谢绝学校和导师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到祖国。“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他说。

正是这种为国分忧、为民服务的理想追求,为钟南山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守住良知,敢于担当。钟南山有句名言:“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这是他的科学家良知和担当精神的生动写照。

钟南山在幼年时期,父母就教他做一个诚实的人。他淘气顽皮,曾把母亲给他的伙食费拿到街上买东西吃。母亲知道后严厉批评他:“你这是不诚实的表现!”父亲要他想一想:“为什么撒谎?”

父母的教诲,钟南山始终铭记在心。“只说真话”,成为他的诺言。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例“非典”患者,随后,在全国迅速蔓延,被感染者,却无药可医。当时,相关方面的权威专家已经明确:“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但钟南山却有自己的判断,始终不盲从。在后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宣称“疫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会前被告知“不要讲太多”的钟南山,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仍然坚持自己看到的真相。这次新闻发布会后不久,他牵头的公关组宣布,“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是非典型肺炎的真正病原”。这一结果,获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之后,中国抗击“非典”战役打开了新局面。

不患得患失,一切只对事实负责,对人民生命安危负责,钟南山无愧于民众对他的信任。而此次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官员慵懒麻木、欺上瞒下的问题,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理所当然地遭到国人的鞭挞和痛斥。

家庭健身,坚强支撑。钟南山常说,他能在年纪增长之后依然有精力投入工作,跟他几十年坚持锻炼分不开。

据说,他托举的最高重量可达100公斤,卧推可达70公斤。即便出差,他也会带上拉力器。没有器械的时候,他会跑步、做俯卧撑、高抬腿,总之,每天坚持4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

在北京医学院读书期间,钟南山的运动成绩就已非常突出:球类、田径全都在行,还曾在校运会创下几项纪录,很长时间都无人能破。最令人称奇的,还是他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取得的骄人表现:以54秒6,打破400米男子跨栏全国纪录;以非运动员身份参加百米竞赛,跑出11秒2的好成绩。

钟南山院士没有选择做专业运动员,不过他的妻子和女儿都是专业运动员。老伴李少芬与钟南山院士同岁,气质非凡,原来这位温文尔雅的老人曾是一位运动名将。李少芬1950年加入广东女子篮球队,1951年入选中南区女子篮球队,1952—1966年在国家女子篮球队效力,成为著名电影《女篮5号》的主角原型。她所在的国家女子篮球队,1961年获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冠军,1964年获匈牙利、法国、罗马尼亚、中国四国篮球邀请赛冠军。1966—1972年,李少芬在广东女子篮球队任教练兼队员。1972—1978年任广东省女篮教练。1978—1986年任广东省体工大队副大队长。1986—1993年任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曾任广东省篮球协会副主席、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

钟南山的女儿钟帷月,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优秀游泳运动员,获得过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1994年还打破了短池蝶泳世界纪录。李少芬介绍,这个运动之家常常在一起打球,有时也会一起出去游泳。家里改造出一间训练房,有跑步机、双杠……这就是钟南山院士一家人都健康又年轻的秘诀。有这样一个体育之家,加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锻炼,钟南山院士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也没有出现老年人常有的视听障碍、反应迟缓、记忆力衰退、腰腿疼等问题。他表示:“除了不能再参加运动量大的竞技比赛外,感觉年龄对我没有太大影响,我现在还可以承担所有的日常工作,这跟坚持身体锻炼有很大关系。”

关爱病人,保持本色。世界著名医学家、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有句格言:“尽我力所能及与判断力所及,无论何处,遇男遇女,贵人或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钟南山视之为做人行医的座右铭。

这些年来,钟南山一次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获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国家级荣誉,他还先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但他的头脑十分清醒:自己只是一个医生,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他看重的是自己的医德,是挽救病人的生命。

钟南山接诊过一位气喘3年多的女工,发现她的症状与哮喘不完全一样,建议她住院。在一次查房时,了解到她早上系鞋带时感觉极不舒服的细节,联想她的病状,怀疑是气管肿瘤。于是,为她做纤支镜检查,发现一个隐蔽得很深的肿瘤将气管堵塞了五分之四。随后安排会诊和手术。术后病人完全康复。

钟南山多年照顾一位患病的普通邮电工人,在广州被传为佳话。

钟南山收治患重症肌无力症的女工屈洁琼,给她以最好的治疗。这位女工病逝前留言,钟南山如同再生父母。

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钟南山看来,这是医者本分。他从来都是只看病情,不看背景。无论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一接触病人,其他一切置于脑后。” 他说。

时至今日,钟南山还在做每周四下午的门诊。每到这一天,很多人慕名而来,门诊室、候诊区,连走廊都挤满了来看病的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钟南山坚持了下来。他离不开门诊,离不开他的病人。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他在两次全国抗击疫情关键时刻的勇敢“逆行”。

“追求事業有信仰,敢讲真话有担当,患者至上有爱心”,钟南山身上彰显了一位白衣天使的大爱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品格境界,昭示了一位科学家的良知担当。

我们的社会敬仰钟南山,我们的社会呼唤钟南山,我们期盼更多的钟南山式的英雄涌现。

猜你喜欢

钟南山武汉疫情
最美的等待
钟南山:做诚实的孩子
疫情中的我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钟南山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武汉加油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