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31王慧
王慧
摘 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会计管理过程中会计监督的作用不容小觑。事业单位属于特殊组织形式,包含服务型、管理职能型等工作模式。随着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与财务信息透明度相关要求逐渐提升,会计监督职能逐渐受到重视。会计监督体系是财务信息透明及财务安全的根本保障,可促使財务信息更具准确性、真实性。会计监督目的在于完善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提升数据真实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完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目的是维护财经纪律,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尽可能降低财务支出中的违法行为,保障财务数据真实性,让事业单位各项决策以及财产分配有据可依。会计监督通过对会计相关数据的阶段性核算进行合理、合法的审查工作,对不符合政策或法规的支出项目或支出凭证可要求补办手续或纠正,可减少随意滥用国家资金现象,降低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发生率。随着党风廉洁普及程度的不断加强,会计监督问题逐渐成为了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核心问题,但目前仍会受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及重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监督职能的发挥上并不完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提出几点相应意见。
一、会计监督问题所在
(一)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会计工作逐渐变得复杂,对监督的范围、深度均有了更高要求,会计监督人员应该接受专业会计监督相关培训,但目前仍存在会计从业者兼任监督者的现象,虽说其会计事务处理经验丰富,但会计监督职能实施所需的水平及能力欠缺,监督职能的发挥力度不足。事业单位通常人才流动率较低,人员固化情况明显,导致优质的会计人才无法被引进,现有人才则“手捧铁饭碗”,不愿主动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他们甚至对国家最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都不能很好的了解掌握。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在监督方面有所轻视,造成会计监督制度缺乏合理性与高效性,在实际工作中模棱两可,无法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而良好的专业技能是有效加强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其次由于会计监督人员主观能动性因素,在面对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国家政策调整背景下,在会计电算化发展方面可能缺乏动力,或即便看到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也无法充分理解与运用,导致其会计工作仍旧延续传统状态,其固有的技能与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专业素质问题成为了会计监督的最大阻碍。
因此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普遍存在整体专业素质不足情况,法制观念仍需更新,职业道德缺乏培训,在风险的防范方面缺乏意识的主动性,导致会计监督工作进展速度缓慢。
(二)监督体制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流程体系存在明显不完善性,部分经济项目在缺乏审批情况下仍在进行,或一边进行一边审批。在经费报销方面的“先审核、后审批”的情况直接对会计人员把关效能产生影响。其次,在授权审批制度的执行方面仍有待加强。由于现阶段聘用的会计监督人员面对繁杂的监督事项时可能无法面面俱到的处理,导致会计事务处理的滞留性,工作方法应不断改进,使之更适用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需求。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影响下审计力度有所提升,但由于事业单位数量较多,项目审计任务较重,加上人员有限,导致对各项事务可能无法做到定期审计。繁杂的监督事项若处理不当易造成积压,处理的滞后性导致监督执行力度不足。
(三)监督制度有待完善
不少单位在监督方面认识程度不足,未聘用专业人员展开监督工作,同时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制度建设缺乏严肃性与规范性。有些单位在监督制度上虽说已经合理制定,但往往逐渐沦为面子工程,在实际操作中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加以约束。这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模式有关,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员工或声望较高的领导,其决定可能直接对会计监督工作产生影响,但其可能对会计监督制度建设并不重视,缺乏其带头与领导作用,导致上行下效,监督制度沦为虚设。另外由于监督人员从属于单位,受负责人的领导,部分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一言堂”的管理模式仍旧存在,致使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领导者的约束,不能客观公正的进行监督工作,这些都对会计监督的执行力度造成了较明显影响。
在监督机制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此方向缺乏深度了解与培训,在监督形式上存在固化现象,大多采用内部审计的形式,在事后或年末展开监督。虽然在统计、管理、监督上更为便捷,但却存在明显局限性,会计监督处于被动局面,无法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及效力,监督工作进展缓慢。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相应对策
(一)提升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根据现有会计工作人员的年龄、知识面、文化学历、工作积极性、岗位要求、会计技能等展开相应培训,通过在岗培训强调其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以便于其更适应新时期对会计监督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会计监督展开系统性培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监督业务水平,让会计监督专业人员了解监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影响因素、潜在漏洞等等。
在会计监督相关机制上要逐渐完善,根据现有的问题落实责任到人制度,让每位会计监督者了解自身工作职能、目标、要求、权利、义务等。制定严格的工作守则,确保其在处理各项数据时认真仔细,继而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二)完善工作方法
会计监督人员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单位领导说话一刀切的情况而影响到监督有效程度,应认识到会计监督执行力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财务安全问题。因此,在工作程序上首先应规范化,人员责任制度明确化;其次,应让会计监督人员提升监督责任感,强调日常工作中的严谨性;最后,应在审核机制上予以强化,任何违规操作均应被制止与惩罚,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单位领导,在会计监督面前应一视同仁,保障监督的执行力度。
人才引进方面,则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习机会以及上岗机会。利用“政-校-企”三方合作让大学生顶岗实习,储备更多的专业会计监督人才。同时,也可采用面向社会广泛招聘的形式,让更多高素质优秀的会计监督人才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事务处理贡献力量。
(三)相关制度严格化
执行力度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重要改革方向,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不仅执行国家、省、市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切实地将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建立起来,实现互相督促、互相监督和互相制约,在决策及执行重要经济事项中必须具备明确的制约、监督程序,应强调监督检查职能的发挥,加大对各类违法乱纪行为惩处力度。一方面,针对单位的领导者,要不断的宣传法规知识,使其能够全面地了解政策法规所涉及的内容,从而做到正确且合法的决策。另一方面,要把相关政策法规在单位全体员工中普及,使他们真正地了解,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审计部门对审计任务合理规划,加大检查频率,提升审计机关的威慑力。审计机关的检查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可起到显著震慑作用,降低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发生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方式方法起到引导作用。可考虑协同社会审计机构帮助完成部分审计任务,缓解由于人手有限、项目繁杂所造成的事务处理滞留情况。
在监督机制方面,可通过外部举报与内部监管的方式达到双重监督模式,例如采用多级领导审核制度、公开财务状况等手段,保障会计监督有效程度。最后,应根据国家规定,在财务管理制度上以自身发展实际状况为依托,将制度细节化,让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确保会计监督工作进展顺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以及国家会计政策的相关调整,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正面临着全新挑战。在会计工作中,会计监督直接关系到会计事务的顺利进展以及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虽说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意识、相关制度、工作方法上,但相信随着人才的引进、各项培训的开展以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也将随之完善,在专业素养与工作积极性下监督职能可充分有效发挥,保障事業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毋静宜.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市场研究,2017(02):67-68.
[2]徐小君.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3):81-82.
[3]李红彩.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基层单位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7(18):67-68.
[4]陈瑶.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1):24-25.
[5]尹倩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25):118.
[6]白德荣.浅谈我国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