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凤凰山
2020-03-31王文哲
王文哲
西宁南郊凤凰山,属拉脊山余脉,据传南凉时曾有凤凰飞临此山,故名凤凰台,所谓“凤台留云”,为西宁古八景之一。前人诗曰“凤台何日凤来游,凤自高飞云自留;羌笛一声吹不落,纤纤新月挂枝头”。
凤凰山向北延伸接近西宁市区,历来为寺庙道观集中之处,称南山寺或南禅寺。据张志珪先生文,南山寺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番僧舍剌藏卜建寺并奏请朝廷敕赐匾额“华藏寺”,经历四百五十多个春秋,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毁于战乱,其建筑概貌已无从考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以后,由府道官员、衙门幕僚、文案以及行业帮会集资重建,先后修建了老祖殿、萧曹祠、关帝庙、护法殿、瘟祖殿、三清殿、桓候殿、财神殿,释、道、儒三教并尊。同时还铺设了登山的百级台阶,台阶半途题木匾“登云梯”,山脚下设山门,对面平台上设戏台,戏台后面植杨树林,布局错落有致。是时,登临游览,纵目远眺群山叠翠,三川烟云,尽收眼底,成为人民群众登山览胜、敬香祈福的宝地。
西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受多元文化的影响,民众中泛神崇拜色彩浓厚,对佛祖、菩萨、玉皇、城隍、文武圣人都会顶礼膜拜。
有庙必有庙会。解放前南禅寺的庙会多为本地缙绅张世丞、陈绍棠等人和行业帮会举办,其中最为热闹红火的有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圣帝君”诞辰,也称“关帝会”,七月二十二的财神会,其时都要连唱三天大戏,盛况空前,热闹非凡。西宁城里的人们几乎倾巢而出,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只见山寺上空香烟缭绕,各殿挂满红绫彩帐,鼓钹钟磬之声不绝于耳,善男信女们虔诚地敬香叩拜,奉献香钱供品。家境宽裕的人家在戏台前的茶园里看戏品茶,一般人家则围在西台前和上坡上看“站戏”,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戏台后面的树林里,酿皮、凉面、甜醅、粽子、油炸糕等各种本地小吃应有尽有,提篮叫卖大板瓜子、拉花豆、熟鸡蛋、香烟的小贩穿梭往来。一些人东一圈、西一圈席地而坐,说古论今,划拳喝酒,以自家带来的熟食进行野餐,有的饭馆也来此摆桌营业,光顾就餐者不少。
凤凰山上的寺庙曾三度兴衰,几经沧桑。改革开放以前的二十余年间,这里的宗教活动完全停止。
1986年,南山凤凰亭得以重建,政府又投资兴建了山下的丁香园和山顶的南山公园,公路直达公园门前,原来光秃的凤凰山头,绿树成荫,花木葱茏,潺潺流水,景色宜人,且有亭台楼阁,假山奇石,水池喷泉,令人目不暇接,更有许多茶园点缀其间,供游人餐饮娱乐。
1996年,西北佛教居士林获准迁入南山寺萧曹祠。
2001年,上海浦东与西宁结为友好城市,投资重建了凤凰台,结构为两层,锥形玻璃罩覆盖顶部,上立八组拉膜结构艺术(下转第61页)(上接第50页)造型,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构思独特,创意新颖。古八景“凤台留云”处,有一块重约10吨的黄河石上镌刻“凤凰台”三个大字,背面刻有《凤凰台记》铭文,记录了凤凰台乃至整个凤凰山几度兴衰的历史。
2003年西宁法幢寺由园树庄迁至凤凰山麓,这里又恢复了昔日香火缭绕、钟磬叮当的祥和氛围。
凤凰山上还有一处独特的建筑——拱北,系伊斯兰教苏菲派圣人陵墓,始建于元代,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公元14世纪波斯阿拉伯不花剌国先哲四十余人,随成吉思汗西征军来到中国,其中一位先贤兰巴尼·艾卜杜·来海赫曼先到云南,后率徒到西宁传教,向信众传授伊斯兰教苏菲派理学。“返璞归真”后,葬于“凤凰山之阳”。为纪念他的功绩,元朝镇守西宁的苏莱曼王爷在西宁凤凰山建清真寺拱北,修建了墓殿并立碑“天方圣裔”以志之。拱北下方还有四墓,主墓刻石前为阿文,后为中文,大书“真一普照乾坤”,上联“真香一去显万物”,下联“梅花一点献诚心”。明西平侯沐英驻新时兴建东关清真大寺,同时也在凤凰山拱北建殿修宇,以后五六百年间,几经兵燹,几度重建。改革开放以后的1983年,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凤凰山拱北得以重建,大放光彩,亭台楼阁巍峨屹立,院墙、门廊、影壁及八卦亭上都镶嵌着由临夏能工巧匠烧制的牡丹、荷花、梅鹿、凤凰、仙鶴、孔雀以及园林山水砖雕,美轮美奂,给人以难得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