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诱芯诱捕器监测两种松毛虫的效果比较

2020-03-31喻锦秀阳党政何振李密钟武洪张真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茅松毛虫毛虫

喻锦秀,阳党政,何振,李密,钟武洪,张真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郴州市林业局,湖南 郴州 423000;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松毛虫属Dendrolimus包括许多重大森林害虫,分布在我国的有27 种,危害严重、分布较广的有6 种,包括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和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该类害虫以幼虫取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等松树针叶,影响松树生长,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松树成片死亡[1]。 准确有效的监测预报是松毛虫综合防治的基础,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大,且劳动强度大,测报准确率低[2]。20 世纪末马尾松毛虫信息素成分得到鉴定并人工合成[3-4],21 世纪初利用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进行监测预报逐步得到应用,现在利用性信息素引诱监测已经发展成了一项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实用技术[5-7]。

高度种属专一性是昆虫性信息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承载某种昆虫信息素的诱芯只对特定的昆虫产生诱捕作用[8-9]。 而在林间,常常出现两种或是多种害虫同时危害的情况,例如在湖南,马尾松毛虫常常和思茅松毛虫或云南松毛虫同时发生,如何准确有效地监测两种害虫的发生,这为性信息素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笔者在湖南桂阳县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混合发生区开展了性信息素监测试验,旨在摸索多种松毛虫同时发生情况下的信息素监测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桂阳县为湖南省松毛虫多发地区,试验点选在该县龙潭街道昭金村和浩塘乡浩塘村,在浩塘村设置1 号样地,昭金村设置2、3 号样地。 1、3 号样地为马尾松纯林,林下植被稀少,有少量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等杂灌木,松毛虫危害程度为中度(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幼虫 14 ~30 条/株);2 号样地主要为马尾松,伴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少量阔叶树,林下灌木、草本植物较多,生物多样性较丰富,松毛虫危害程度为轻度(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幼虫5 ~13 条/株);危害等级划分参考《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1681—2006》中马尾松毛虫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1.2 诱捕器布置 采用北京中捷四方提供的船形诱捕器,下板放粘胶片,诱芯支架卡于诱捕器上盖的孔口中。 马尾松毛虫诱芯和思茅松毛虫诱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提供,野外挂放时,将诱芯塞入诱芯支架的孔口进行固定。每块样地挂放3 种诱捕器,每种诱捕器各3 个(表1)。 在地势平坦、郁闭度较小的林地每种诱捕器呈三角形布设;在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林地9 个诱捕器呈“三”字形布设,同种诱捕器平行分布。 诱捕器挂放选择较为开阔、空气流通的林地,诱捕器距离地面2 m 左右,每个诱捕器之间相隔50 m 以上。

表1 试验样地和诱捕器设置概况Tab.1 General situation of sample plots in test and traps setting

1.3 诱捕效果观测 本次试验为监测越冬代成虫量,试验时间为 5 月 3 日至 6 月 13 日。 5 月 3 日完成3 个点的诱捕器布置,观察时期为整个越冬代成虫期,即诱捕器布置之日至成虫羽化末期连续2 次诱不到成虫时结束观察。 诱捕器挂放后每3 d 观察1 次,记录诱捕到的松毛虫成虫数量,同时注意检查粘胶片和诱芯的诱捕效果,并及时更换胶片和诱芯。

1.4 数据分析 将整个观察期中每个诱捕器中的总诱虫量进行统计,分别计算每块样地靶标昆虫诱芯和双诱芯对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的平均诱捕量。 用SPSS 14.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不同诱芯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以及思茅松毛虫成虫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最小极差法(LSD)(P=0.05)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靶标昆虫诱芯与双诱芯对马尾松毛虫诱捕效果 马尾松毛虫诱芯和双诱芯诱捕器在3 块样地诱捕马尾松毛虫成虫数量分别为13.30/14.00,6.70/5.70,10.67/9.67 头/器;经过方差分析,靶标昆虫诱芯与双诱芯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表2),说明思茅松毛虫诱芯对诱捕马尾松毛虫成虫没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2.2 靶标昆虫诱芯与双诱芯对思茅松毛虫诱捕效果 思茅松毛虫诱芯和双诱芯诱捕器在3 块样地中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成虫数量分别为18.30/19.30,8.00/8.70,13.33/15.00 头/器;经过方差分析,思茅松毛虫诱芯和双诱芯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表2),说明马尾松毛虫诱芯对诱捕思茅松毛虫成虫没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表2 靶标昆虫诱芯与双诱芯诱捕器引诱效果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attraction effect between target insect trap and double-lure trap

3 结论与讨论

针对单一虫种的监测,通常的做法是针对特定的监测对象,一个诱捕器中放置一种诱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同一片林地常常出现两种甚至多种害虫同时危害的情况,如何利用性信息素对两种或多种害虫混合发生的林地进行监测,目前尚未有研究报道。 2016—2017 年,项目组在郴州市桂阳县2 个村3 块样地进行了连续2 a 的监测试验。 监测结果表明,将马尾松毛虫诱芯和思茅松毛虫诱芯放置在同一个诱捕器中,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数量与只放置马尾松毛虫诱芯的诱捕器所诱捕到的数量无明显差异。 思茅松毛虫的监测结果也表明两类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数量无显著差异。 此监测结果在松毛虫轻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林地结论一致。

松毛虫诱芯中的主要作用成分是性信息素,昆虫性信息素涉及昆虫生殖这一基本行为,具有严格的种属专一性,在同一区域发生的近缘种昆虫的种间生殖隔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 本试验中,将两种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两种诱芯均能正常地诱捕到各自的靶标昆虫,而互不干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两种目标昆虫的诱捕器合并为一个诱捕器,减少了诱捕器的挂放数量,从而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本次试验中,只做了马尾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这两种松毛虫的双诱芯诱捕器对靶标昆虫的诱捕作用,其他种类的松毛虫或是多种松毛虫混合发生时,多诱芯诱捕器是否能正常诱捕到各靶标昆虫还需要试验证明。 另外,本次试验是在两种松毛虫轻度发生和中度发生的林地中进行,重度发生的林地双诱芯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是否受高虫口密度的影响尚不清楚。

猜你喜欢

思茅松毛虫毛虫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思茅区总工会:举办游园活动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毛虫与蛾子
毛虫和蛾子
绿林深处幽见思茅之美 自然人文共谱茶城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