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古村落旅游设施模块化设计研究
——以屏山村为例

2020-03-31冬,

关键词:服务设施皖南古村落

吕 冬, 李 早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皖南古村落的旅游业即开始兴起,给皖南地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活力。然而在现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游客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村落原有的旅游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很多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为谋取眼前利益而不顾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大拆大建的现象时有出现,村落内无休止的新建和改建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这种不经过科学规划的“造村”运动也给古村落的传统风貌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毁。

长期以来,古村落中传统的建造也还存在抗震性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严重问题。因此,探讨适合于古村落的建造模式十分必要。而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建造成本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1],同时其建筑构配件均可以按照皖南地区建筑部件的标准模数在工厂对部品进行加工设计,只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建筑建造的全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在古村落中进行积极推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将以黄山黟县屏山村为例,详述整个设计到装配过程,及后期的效果呈现。

一、屏山古村落及其服务设施概况

(1) 屏山村概况 屏山村位于黄山市黟县县城东北约4公里,属典型的皖南古村落。屏山村旅游特点相对于其他皖南古村落而言比较特别,即每年的三四月以及九十月份均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的艺术类高校学生在此写生。众多的学生游客给村落中的服务设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统计,近两年村落在旅游旺季时的写生数量有近7 000人,加上村落原有1 000多名村民,造成了在每年三四月份的写生旺季期间,整个村落的配套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且质量明显落后,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2) 村落服务设施概况 为切实了解不同主体对村落各种设施的不同需求,研究者通过在村落中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询问村民以及游客对村落中各类服务设施的需求,并最终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归纳总结出目前村落中亟须增加的旅游服务设施。调查人员于2018年3月25日在屏山村随机向村民及游客发放问卷,总共发放问卷100份,村民和游客各50份,本次调研有效数据为97组,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人数统计

问卷表中针对村民和游客列举了对环境卫生设施、生活服务型设施、文化休闲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等项目的需求意向,游客和村民分别如实填写,最终归纳出不同主体对不同旅游服务设施的需求程度,见表2。

表2 不同人群对各类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统计

通过分析归纳得知,针对环境卫生设施而言,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表示村落中严重缺少环境卫生设施,这一设施的需求百分比都很高(93.73%和97.96%),而在这其中,游客和村民尤其对公厕的需求量大,但目前村落内只有一处旅游公厕。公厕的缺失导致众多学生频繁在村民家如厕,这给写生游客以及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生活服务设施而言,大多数(62.50%)的村民认为村落中缺少卫生室和快递点,部分村民反映自家的柴房和饲养间较破旧,使用不方便。而针对文化休闲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而言,村民反映这两类设施均较缺失。大多数村民在农闲时候基本上都在自家看电视或者去邻居家串门,生活较为单调,村落凝聚力渐渐丧失。而由于小卖部等商业服务设施在村落中分布较饱和,村民及游客对此类设施的无多余需求。

二、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模块设计

(1) 传统居住空间标准模块单元尺寸 皖南传统住宅的建筑平面形态主要有“凹”形、“回”形、“H”形和“日”形平面。但无论是哪一种平面形态,其功能空间主要由厅堂空间、厢房空间及天井空间组成。通过对这三类主要功能空间进行定量化分析,可以寻求出皖南地区民居建筑的特征要素。

通过对屏山村45户住宅的厅堂空间、厢房空间及天井空间的面宽值、进深值、面宽与进深比值以及层高做出散点图汇总表,如图1。

图1 主要功能空间面宽、进深与面宽比例散点图

通过分析得知,厅堂空间的面宽尺寸范围在3.0米-5.2米之间,进深尺寸在3.0米-5.8米之间,进深与面宽的比值在0.8米-1.2米之间;厢房的面宽尺寸范围在2.3米-3.4米之间,进深尺寸在3米-5.8米之间,进深与面宽的比值在1.5左右;天井的面宽尺寸范围在6.0米左右,进深尺寸在3.0米左右,进深与面宽的比值在0.5左右[2]。综合分析后确定将后期旅游服务设施的标准模块单元设置为3米×6米。一方面,3米最接近各功能空间面宽和进深的最大公倍数;另一方面,3米也是标准模数,适合后期对建筑各构配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同时3米×6米的功能空间也符合皖南地区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最小活动单元。

(2) 各类设施功能模块平面设计 模块化设计策略主要是对功能不同,或功能相同而属性、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以此为据来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各种功能模块的选择和组合而构成不同的定制产品,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2]。而建筑模块化也就是设计出标准模块和非标准模块,通过模块之间的排列组合,从而设计出一系列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建筑,如下页图2所示。

模块化设计是装配式施工的前提。对环境卫生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文化体育设施按照3米×6米的平面尺寸进行模块化设计,各类活动均能够在标准单元模块内完成。其中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公厕和垃圾桶,生活服务设施包括村民所需的快递点、卫生室(诊所病房)、柴房、饲养房等设施,文化休闲设施包括村民会议室、棋牌室、休闲空间和管理用房,体育运动设施包括健身房和健身活动场地等。

图2 各类服务设施功能模块设计

三、屏山古村落装配式服务设施设计

(1) 基地位置及现状 本方案的设计地块位于村落北侧,处于村落的核心位置,如图3。基地现状为一矩形地块,杂草丛生,地块东、南、北侧均为民居,西侧为一小径,通往村中的小型中心广场。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中心广场在村落东西向主干道上,周边民居分布密集且风貌保存较为完整,广场在白天吸引大量的学生群体在此写生,而夜间也聚集不少附近居民在此休息、聊天。从调研反馈信息得知写生学生和村民对此广场的环境卫生设施的需求十分强烈。

图3 基地位置及现状

(2) 建筑模块组合方式探究 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设计时要考虑基地方位内现有的两棵古树,在利用3米×6米标准模块对基地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与树木的关系,并最终对基本模块进行不同组合,最后形成多种设计方案,如图4、图5。

当地块首层有两个标准模块时,其平面组合方式共有7种;当地块首层有3个标准模块时,其组合方式共有6种。考虑到地块范围较为紧张,以及地块对角线方向上的两棵古树需要保留,选择将首层设为两个标准模块以便于流线组织和空间功能布局。最终方案的首层为两个标准模块相互错动且中间拥有公共空间,同时在主次入口均能够形成皖南地区常见的天井空间,与周围传统民居建筑相呼应,如图6。

图6 最终方案首层平面布局

针对不同旅游季节游客量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做了不同的服务设施设计,具体见图7。

图7 不同旅游季节下各类服务设施设计

(3) 旅游旺季时建筑室内功能布局 旅游旺季时尤其是在每年的上半年,此时学生较多,设计的环境卫生设施主要为公厕以及其他为学生群体服务的相关功能空间。方案由四个标准模块组成,其中一层两个标准模块分别为男、女厕所空间;二层两个标准模块分别为交流空间和管理员房间。首层两个体块的平行交错布置一方面使得男女厕所分区明确,最重要的是能够较好地保留两棵古树,同时利用交错出来的空间组成交通空间和院落空间。主入口朝向西侧布置,可直接与村落中心广场相连,既保证了公厕位置的隐蔽性又便于广场人群快速到达;次入口与东侧庭院相连,方便人流的快速疏散。另外,在主、次入口处均设计了皖南建筑中常见的天井空间,无论是从空间感受上还是从建筑肌理上都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二层空间设计上,由于建筑东侧视野非常开阔,能够远眺群山,因此在方案中将一层屋顶设计成室外交流平台,使人在休息时能够充分地享受远处的美景。

(4) 旅游淡季时建筑功能布局 写生淡季时,游客及写生学生群体均较少,此时村落中主要以村民为主。为获知村民的具体需求,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统计村民对各种活动设施需求的具体信息。其中文化服务设施包括文化广播站、图书室、棋牌室,体育运动设施包括健身场馆、体育广场,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快递收发点、卫生所、农业技术咨询站点、柴房、饲养间等,都是村民普遍需求的。

第一是饲养间+柴房+晾晒空间。皖南民居的柴房建筑大多是主体民居的附属建筑,与建筑主体毗邻,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设计则利用旅游旺季时公厕设施的主体框架和标准模块,将内部空间改造成柴房+饲养间的复合功能空间加以重新利用,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闲置。

第二是快递代收+医务室+会议中心。将室内空间改造成村民生活服务设施,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时会议中心的设置有利于增强村民的凝聚力。

第三是茶座+健身房。将室内空间改造成文体活动中心,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健身房以及活动场地的设置可以满足村民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皖南地区建筑风貌解析及设计效果展示见图8。

图8 设计效果图

天井空间是皖南地区建筑特有的空间布局形式,屏山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3],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天井在民居中的重要性。建筑中采用天井空间,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另一方面,新建建筑中的天井能够保护村落的空间肌理,在本方案建筑平面布置上设置有多个天井空间,以满足采光及通风需求。皖南地区的建筑的外立面上很少见到窗户,主要以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为主,由于建筑平面组合方式的千变万化使得马头墙的外在表现形式变化丰富。本方案外立面同样采用马头墙的立面处理形式,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建筑色彩处理上采用皖南传统建筑所采用的黑、白、灰三种主色调为主,点缀少量天然木材的暖色色调,质朴典雅、内敛含蓄,达到了建筑与山水林木和谐共生的效果;在建筑门窗及建筑细部上,方案将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与竹雕的雕刻艺术融入建筑当中,与大面积的马头墙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力求体现皖南建筑特有的地域特色风貌。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皖南古村落
河南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管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皖南的秋天》《余晖》
追梦皖南川藏线
《皖南印象》
自然资源部发文要求:加强规划用地保障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面向云计算服务设施的高效测试技术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