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氧酶完全缺失无腥味大豆新品种东富豆1号培育及栽培技术*
2020-03-31薛恩玉李媛媛王晓云王绍东
高 媛,薛恩玉,姜 妍,李媛媛,王 遂,王晓云,王绍东**
(1.黑龙江省种业技术服务中心,哈尔滨 150080; 2.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哈尔滨 150036; 3.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30; 4.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28)
大豆脂氧酶(Lipoxygenase)主要有3种同工酶(Lox-1、Lox-2、Lox-3)[1],是导致大豆具有豆腥味的重要因素[2-3]。科研工作者通过人工杂交、诱变育种等遗传育种改良手段,去除大豆种子中的腥味,不仅节省了加工业去腥成本,而且扩大豆制品的适用范围,提高大豆附加值[4-5],对于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东富豆1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选育而成,由东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五大连池市富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育成,黑龙江省龙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推广,是我国春大豆区首个具有脂氧酶Lox1、Lox2、Lox3完全缺失的无腥味大豆新品种。东富豆1号的无腥味特性加工适用范围广泛,如无腥味大豆油和无腥味大豆面条(黑龙江农耕大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无腥味全豆冰激凌、布丁和大豆酸奶(上海旭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产品(见图1)。
图1 东富豆1号高附加值系列产品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东富豆1号是以东北地区极早熟春大豆品种华疆1号为母本,以同时缺失脂氧酶Lox1、Lox2、Lox3三个同工酶的日本大豆品种Ichihime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法,南繁北育相结合而育成。
1.2 选育过程
2009年以华疆1号大豆母本,以Ichihime为父本进行杂交,2009年冬季杂交后代F1去伪杂种后海南加代,2010年春播前,对F2种子进行脂氧酶Lox1、Lox2、Lox3缺失检测,获得脂氧酶完全缺失的纯合无腥味个体,2010—2012年进行F3-F6代优良株系的选择,2013年株系签定并测产,经产量分析决选稳定品系东富豆1号,2014年公司内产量鉴定,品种比较和异地鉴定表现出稳产、高产、抗病的特性,适宜机器收获。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品种区域试验,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定名为东富豆1号,品种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8043(见图 2)。
图2 东富豆1号品种审定证书
2 品种特征
2.1 农艺性状
东富豆1号为东北特用春大豆品种,全生育期105天左右,有效积温2 130℃左右,株高75厘米左右,百粒重19~20克。紫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型收敛,披针形叶,荚型弯镰,荚皮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黄色子叶,黄色种脐(见图3)。
图3 东富豆1号大豆植株特性
2.2 品质及抗性
东富豆1号为脂氧酶Lox1、Lox2、Lox3全缺失大豆品种,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粗蛋白质含量41%,粗脂肪含量21.5%,蛋白脂肪之和62.5%,为蛋脂双高大豆品种;3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为中抗灰斑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东富豆1号在2015—2016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试验设立了嫩江农场、二龙山、尾山农场、孙吴县种子管理站、黑河爱辉区种子站5个试验点,产量结果见表1。2015年5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2 253.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8.9%,5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16年5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2 274.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增产10.2%,亦全部增产,且增产幅度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2015—2016年2年黑龙江省东富豆1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263.9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9.6%。
表1 2015—2016年东富豆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3.2 生产试验
东富豆1号2017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试验点设置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结果见表2。5个试验点平均产量达到2 28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45增产8.9%,5个试验区全部增产。
表2 2017年东富豆1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4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茬整地
适于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或内蒙古、吉林、新疆同类生态区种植。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正茬地块,进行秋翻、秋耙、秋起垄。
4.2 选种和处理
选用东富豆1号的原种或良种,剔除虫食粒、病斑粒、杂质等,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2010大豆种子要求,选用适合当地的种衣剂包衣。
4.3 播种与施肥
该品种在适应区域5月上、中旬播种,条件许可下施优质有机肥500公斤/亩做基肥,结合播种施磷酸二铵10公斤/亩+氯化钾4公斤/亩作种肥,花期结合趟地追施5公斤/亩尿素;选择气吸式播种机,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垄距65~70厘米,保苗35万株/公顷左右。视土壤墒情播后及时镇压,达到种子均匀一致,覆土严密,播种深度3~5厘米。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与除草
在大豆播后3~5天,进行封闭处理,用50%乙草胺乳油2 250~3 000毫升/公顷,对水250~300公斤/公顷。大豆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深度20~25厘米。齐苗后及时铲趟,做到两铲三趟,封垄前结束,伤苗率小于3%,后期拔净大草。
4.4.2 病虫害防治
用7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灰斑病,用量为1.5公斤/公顷,对水500~600公斤/公顷喷雾;用2.5%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虫,用量250~300毫升/公顷,对水350~450公斤/公顷喷雾;用10%氯氰菊酯防治大豆食心虫,300~400毫升/公顷,对水400~500公斤/公顷喷雾。
4.5 收获与贮运
人工收获在落叶达到90%时进行;机械联合收割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收获全程严格防止人工混杂和机械混杂,脱粒后进行机械或人工清选,并进行单独贮运,做好标记,以防混杂。
致谢:感谢黑龙江农耕大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旭洋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对东富豆1号无腥味大豆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力支持和研发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