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果导向视角下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20-03-31邢培岩

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理学课程目标理念

付 奕 于 芳 邢培岩

成果导向视角下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付 奕 于 芳 邢培岩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反向设计理念。文章将OBE教育理念运用到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构建中,从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建立运动生理学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并通过评价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从而更有效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进运动生理学教学的发展。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学者Spady等首次提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1],其核心是“学生主体、产出导向”,要求以“预期的学习成果”进行课程定位、教学设计与持续改进,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成效。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OBE教育理念是以“结果为本”,强调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做什么”,而非“教师计划做什么,”完成了思考范式的转变。该理念要求在建立课程体系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专业培养目标、毕业需求及该专业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并通过评价持续改进已有教学目标,使教学质量获得稳步提升[2-4]。近年来,OBE教育理念已逐步融入医学、理学、农学等课程教学中,成为髙等教育质量发展新趋势。目前,这一理念尚未进入体育专业课程教学领域,但其反向设计理念,同样适用于体育专业课程教学。

运动生理学课程隶属于人体生理学分支,是体育专业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多开设于第二学期,是运动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是从人体运动的角度,研究人体在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具有体育、生物与医学理论交叉融合的专业特色。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范围兼具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两者相辅相成,应用性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能够有效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多年来,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师为了完成教材内容,将授课重点放在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而疏于培养学生应用运动生理学原理和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只能通过机械记忆完成课程考试,教学质量难以保证[5]。因此,本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依据成果导向理念和反向设计原则,在确立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构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并通过评价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以确保该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达成。

1 OBE教育理念的内涵及框架

OBE教育理念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界的主流理念,美国学者Spady将其定义为“学生预期达到的能力决定教育的组织与设计”,即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首先要明确通过课程教学“学生能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然后围绕这一目标组织课程教学,以保障预期学习成果的达成。这就涉及到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队伍和支持条件保障等环节。从图1来看,基于OBE教育理念下,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前提和依据,其制定依据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学生认知特点,最终与毕业要求相适应,体现能力培养的导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被视为达成课程目标的手段,依据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重组教学容和明确教学重点,以确保该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达成;教学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有效;教师队伍和支持条件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保障,涉及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教学资源建设;评价体系反映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度,可为教学效果的实际达到度提高依据,同时也为后续改进奠定基础。

图1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框架

具体在课程教学设计层面,专业教师应着力建立一系列适应学习主体发展需要、满足培养目标和毕业需求的课程自适应与完善机制。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目标)?这是OBE教育理念的核心。其次,就是课程希望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学习成果(需求)?通过哪些途径或措施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过程)?如何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是否已达成(评价)?哪些支持条件或措施可以保障学习成果的获得(改进)?这就涉及到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策略与方案设计、教学质量与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最终形成课程教学设计的闭环。

2 成果导向视角下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构建

2.1 依据成果导向理念和反向设计原则,建立课程目标

运动生理学是运动解剖学的后续课程,融合了体育、生物及医学知识,其任务是运用运动生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解释人体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机能变化特征及机制,科学监控和评价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及健身效果,有效预防或避免运动伤病的发生[6]。在课程定位和设计上,应体现“知识为载体、能力为导向”的OBE教育理念,将运动生理学课程目标与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体现能力培养的导向。基于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应用生理学知识科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这一预定目标,运动生理学课程目标定为:一是能够运用肌肉收缩、能量代谢、神经调控及内分泌调节等原理,分析运动过程中每个系统的变化特点及规律,并能运用它来解决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能够综合运用呼吸,血液循环,神经,运动系统等常见的生理功能指标监测健身过程和体质健康的评价;三是能够依据不同普通人群和专业运动员的运动目的、体质特点设计训练方案或健身处方,有效达到预期的训练或健身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运动生理学课程目标纳入绪论部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程性质、主要内容及实际应用领域,让学生入脑入心。

2.2 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重构教学内容

运动生理学涉及到生物学、医学知识与技术的运用,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学时有限,多数高校设定为32学时~72学时间。而体育专业学生多数属于文科,高中并未系统接触运动生理学所需的基本生理学知识。如何在限定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就成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

依据运动生理学课程目标、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有限的教学时数,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重组核心内容,删减部分与课程目标不相关的内容。体育专业学生大多专项运动技能突出,但相关背景知识欠缺,自控能力较差,没有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因此,在重构教学内容时,应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围绕运动这一主题将教学内容归纳为肌肉运动生理学、器官系统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及健康与体适能生理学四个知识模块,在保证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少而精”。各知识模块教学内容选择,坚持“课程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领悟各知识点内涵,根据自己实际学习需求,通过运动生理学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资源,获取各种信息,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运动生理学课程学时分配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以及各知识模块重要性进行分配,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实践,为后续体育保健学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2.3 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教学方式

针对目前社会的发展,应着力培养集“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一体的应用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教师讲授难以达成,而应引入参与式教学模式,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力争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成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态度转变。

引入OBE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案列教学、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保障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体育专业学生自控力差,多数同学没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一的纯理论讲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往往上一节内容还未理解又开始下一节内容,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热情,只能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已确保通过考试,但除了成绩什么也没学会。体育专业学生虽然理论知识薄弱,但其接受过系统运动训练,多年训练经验使其对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实践中的生理现象比较敏感。因此,教师可借助问题导向教学和案例教学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训练情景中,并提出相应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各知识模块,选择一些运动案例,以案例中涉及到的生理现象为基本线索,提出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在讲述运动性疲劳这一教学内容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不同项目运动疲劳可能出现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运动时为何会产生疲劳?其生理机制是什么?如何有效预防疲劳?怎么能够缓解运动性疲劳?等,这些问题在运动实践中最为常见,能够引起学生关注。通过教师的基本讲解与启发,将常见的问题理论化,用生理学的角度去了解,去讨论,进而认识到运动的生理实质及其规律,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以后在遇到此类问题,就会自觉的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

在提高课堂参与率的同时,应积极引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教师依据运动生理学教学目标,开发校本化SPOC在线资源,将课程概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教学视频、作业与单元测试等资源分模块放到网站上,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的独立预习与巩固,可通过网站巩固课堂所学,拓展思路[8]。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作业及答疑,及时反思教学中存在的纰漏和不足,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2.4 明确课程目标达成途径及依据,完善评价体系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包含定性与定量评价,可以系统反馈运动生理学课程“教”与“学”的整体状况、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对课程目标及教学改进提供目标指向。基于OBE教育理念,考虑到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运动生理学的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建立集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属于动态行为评价,考核形式以作业为主;诊断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考核形式以各章节随堂测验为主;终结性评价为目标达成评价,考核形式以期末考试为主。学生课程成绩在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权重占比分配,最终获得综合性评价(见表1)。此外,该评价结果可用于持续改进教学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评价与监控机制保障其有效运行,评价活动主体、评价内容与持续改进途径详(见表2)。

表1 各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权重占比分配

课程目标分课程目标权重(本列总和为1)∑Pi=1各考核方式评价比例分配(每行总和为1)∑Wik=1各考核方式在课程目标达成中的占比(所有行列总和为1)∑∑Sik=1Sik=Pi×Wik 随堂测验(1)作业(2)期末考试(k)随堂测验(1)作业(2)期末考试(k) 一0.30.20.30.50.060.090.15 二0.30.20.30.50.060.090.15 三0.400.50.500.20.2 各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贡献率0.120.380.5

表2 确保评价结果用于后续教学过程持续改进的机制简况

机制名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持续改进的执行途径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督导组同行专家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课程评价的依据,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对于存在问题较大的,由教学副院长约谈、扶力 试卷检查分析制度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命题质量、阅卷质量、课程目标实现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 座谈会学生专业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对反馈意见进行统计与分析,及时整改

3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人们对科学健身、慢病防治、休闲体育的需求日益提升,相应对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与规格不断发生改变,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加快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OBE教育理念正是一种适应学习主体发展需要、满足培养目标和毕业需求的课程自适应与完善机制。基于这一理念,我们从预期的学习成果入手,反向构建运动生理学课程体系。依据培养目标、毕业需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建立课程目标,依据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有限的教学时数重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通过评价体系进行持续改进,从而更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获得和运动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崔艳清,王艳萍.OBE理念下课程评价体系研究-以《移动产品界面交互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130-131.

[2]王岱霞,陈玉娟.OBE理念下《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111-115.

[3]李晓川.OBE理念下高职动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125-127.

[4]李晓岩,毕冰,王晶英.基于OBE理念的《生化分析技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23):171-173.

[5]邱丹,池瑜忠.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6,30(4):135-137.

[6]龙碧波,史晓伟,张新定.创新教育理念下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7(4):4-5.

[7]赵晋枫,张策.案例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7):689-690.

[8]于芳.后MOOC时代运动人体科学课程SPOC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19,40(6):125-126.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xercise Physi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ults-oriented

FU Yi, etal.

(Central North University, Taiyuan 030051, Shanxi, China)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7039),中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

付奕(1968—),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生理学课程目标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专业认证视域下高师院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关于职教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