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教学法在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30王玉芬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任务教学电气控制中职教学

摘  要:在我国工业化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电气控制早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课改下,教师要积极探寻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模式,以此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应用任务教学法。

关键词:中职教学;电气控制;任务教学

所谓的任务教学法,是指在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设计出一个又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任务,以此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体验的过程中,对任务的完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电气控制知识,享受到电气控制相关学习乐趣,促进其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教学方法。

一、课程现状及改革必要性

中职电气控制教学旨在培养机电设备的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一门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同时也是专业基础课程,是电机学、工厂供电、电机拖动基础三门课程的有机结合。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岗位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目前,中职教学大多推行项目式、任务式教学,在教学环节上多采用“讲、演、练、评”的模式,虽将课堂延伸到实训室,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模式化,与实际生产脱节,与职业标准相去甚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不能学以致用。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致使学生仅会模仿教师搭建电路,不能主动思索和创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懂电路设计,甚至不会读图;且大部分学生调试以及故障分析、排除能力极差,这与职业学校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相悖。

3.部分从事该课程的教师多是缺乏实生产、操作经历,教学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4.现阶段课程考核模式多为流程化,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无视考试。

二、课程建设和改革

(一)课外布置学习任务

在课前,结合新知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极具探究性的任务。在设计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网络渠道向学生共享与新课有关的微视频,以此使学生在课前自主下载微视频,观看微视频,并结合微视频内容和教材内容,对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所设定的任务进行自主探究[1]。在部分章节可优先安排,变验证性实验为先导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后带着问题回到课堂,通过问题牵引思维和探究,促进他们进行深层次反思,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批判思考和自我构建的过程。

例如,在理论授课前先完成电机降压启动控制实验,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和接线过程有了了解,再回到课堂,头脑中就会产生一连串问题——为什么要降压、为什么能降压、实际中怎么用、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等,这些问题能促使他们进行深度学习与探究。另一方面,对实验内容也不能像“撒胡椒面”,既面面俱到又浅尝辄止,必须由若干串联式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化。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新知内容产生感性的认知。

(二)课堂讲解学习任务

开展电气控制课程实验任务教学分为三个步骤:任务准备、方案制定和方案实施。下面以某型调温除湿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升级改造任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任务准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分析该型调温除湿机的工作原理、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2]。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该型调温除湿机在电气控制设计上的缺陷。例如,温度调节缺少闭环控制、没有温湿度显示、不具备声光报警、不能实现远距离动作等。在综合考虑成员的知识水平、协调能力、操作技能等因素后,学生自主确定各组人员名单和组长人选。

2.方案制定

完善的方案是确保任务完成的关键。整个过程由学生自行组织,经过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反复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围绕总体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核,并指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各组制定的方案应尽量详细,包括时间节点、任务分配、软硬件框图等要素。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规划能力。

3.方案实施

(1)对方案进一步细化

在软硬件设计方面,教师应当鼓励各组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例如,电气的自锁与互锁环节既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由软件来完成;同样的控制逻辑有些小组使用顺序指令实现、有些小组使用移位指令和置、复位指令也能完成[3]。这些不同的思路正是学生思维碰撞、相互质疑与探究,进而激发创新知识固化的过程,也是下一步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2)硬件接线与系统联调

这一阶段是任务教学的主体内容,是促进理论知识向实验技能转化、促进学习能力向创新能力转化的主要过程。很多实际操作技巧,如元器件安裝、接线工艺、PLC端口连接、程序调试等只有经过这一过程才能获得。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组开展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组织排除故障。教师在过程中是旁观者和帮助提供者,只有当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或面临重大失误时才介入指导。这样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融会贯通。

结语:

在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任务教学的作用,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在课前、课中创设极具探究性的任务,以此使其在任务解决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包宏栋.电机变压器融入电气控制线路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分析[J].天工,2019,(2):136.

[2]  燕必成,邹金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实践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探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29):122.

[3]  王娟.项目教学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18,(21):219-220.

作者简介:王玉芬,女,汉,1966年7月2日出生,高级讲师,研究专长:电工,电气。

猜你喜欢

任务教学电气控制中职教学
电气控制技术问题分析
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运用分析与研究
电气控制柜的装配工艺与实施要点研究
电路控制线路设计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中职舞蹈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任务引导三段式在中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