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2020-03-30汪任璐
汪任璐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立即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发展的思想非常丰富,新发展理念立足于新的大势大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的新发展,研究新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对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发展;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前言
唯物辩证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发展观。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新发展理念这一重要方略彰显出了与时俱进的品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
2.立足新时代,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社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2.1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且吸取了国内国外的发展经验,新发展理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社会矛盾和风险隐患出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发展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
2.2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时代化的发展
新发展观的形成,是对世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代化发展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开放与创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这一概念丰富了新时代的内涵。
2.3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世界化的发展
基于世界历史潮流,新发展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历史背景下,从适应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出发,利用全球化思维提出并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空间问题。 为协调国内和国外两大局势、统一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
3.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念内涵
3.1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于发展内涵的思想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和发展问题解决方案的一般要求是:按比例和协调发展。以马克思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为基础,“协调发展”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过去,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存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解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当时发展的重点,这样的发展观更加侧重于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升。在马克思简单再生产和扩大生再生产的基础上,新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唇齿相依。
从经济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思想,拓宽了传统意义上发展的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3.2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于发展目的的思想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发展思想的根本目标。
新发展理念里蕴含的共享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价值取向的体现,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共享发展则直接关系到人民主体地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规划和布局是共享发展所包含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强调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内在价值的传承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注入了时代新内涵。
3.3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于发展动力的思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阐明了物质生产的重要性。在社会的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发展动力升级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站在战略发展机遇的重要十字路口,必须培育新的力量,拓展新的空间,用创新来促进中国的发展。
作为发展动力的源泉,改革不能仅仅通过促进量变来满足,在必须促进质变的领域和环节,我们必须以类似革命的形式来促进质变。创新理念更好地代表了改革和革命的共同特征,与开放理念一起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源泉和巨大推动力。在新时代,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的基本动力:内部创新和外部开放。在发展的定位中,新发展理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发展,更能满足当今中国的发展需求。
3.4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義发展观关于发展条件的思想
交往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把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作为理论起点,通过世界历史的形成逻辑促进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其论证具有逐步深化的逻辑过程。
开放发展准确把握全球化规律,顺应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强调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互利共赢。 过去的开放发展更加侧重于“引进来”,更多关注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而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今天的开放发展理念,在深刻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自己的发展”。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社会是你和我之间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建设提升开放的经济发展体系。新发展理念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密切相关的内在双赢逻辑,也更加强调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
3.5新发展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于发展状态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消除兩极分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价值目的。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从自然中产生和发展,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不只有对立关系,新发展理念为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统一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遵循新发展理念,其不仅强调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阐明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用更具体、更直观、更具实际意义的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4.结语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当今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指导实践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了立足于实践的新发展理念,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之一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与此同时,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新进展更是新发展理念。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注入生机与活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于中国的具体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新发展理念不仅是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更是符合时代要求,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对于我们解决发展问题,增强发展势头,发挥发展优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社会规范发展的纠正器。社会在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向或轨道偏离。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始终是对我们的提醒,并使我们的试金石标准化。新发展理念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升华,更是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纲领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一方面,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指导下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促使世界更加积极地正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意义。在潜移默化中,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和谐发展的新思路,为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探讨[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研究,2016(1).
[4] 双传学.论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与实践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16(4).
[5] 韩振峰.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67-70.
[6] 陈金龙.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16,(1):4-8.
[7] 魏传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哲学思考:精神、立场与范式[J]. 求实,2017,(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