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0-03-30顾琪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独特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才多艺,而由于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风俗习惯和心理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适应校园环境、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易产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方法和路径上进行调整,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优惠政策的推出,越来越来多的少数民族学生离开民族聚居地进入高校学习,非民族类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少数民族大学生逐渐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具有独特性,从而形成特殊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情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文化。
一、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易产生一些困境和矛盾,影响他们的成长成才。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一)民族意识强,政治观念薄弱。
少数民族大学生有自己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进入大学之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受当地民族思想和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独特的思想意识和民族个性,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特殊性难以凸显,进入大学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离开民族聚居地,进入多元文化的校园,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意识加强,政治观念薄弱,政治认同感低。
(二)学业差距大。
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生活在较为偏远和落后的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教育较为落后,在落后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与东部地区所培养的大学生相比,无论是学习基础、思维方式,还是学习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少数民族大学生享有高考加分政策,和一同进入大学的其他大学生差距更大,容易产生困惑、自卑、封闭等心理问题。
(三)交往范围狭隘。
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数所比例较小,不同于汉族大学生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差异大,融入集体的能力较弱,风俗信仰、生活方式难以与大学环境融合,交往范围往往限制于同类民族的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共同的语言背景和民族习惯,这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容易走到一起形成小团体,从而导致与其他大学生接触较少,他们更乐于本民族的小圈子,而忽视学校这个大圈子。
二、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青年代表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年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青年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维护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通过对江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远离家乡,带着自己的理想与期望进入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完成学业后,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最终是要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为家乡的人民谋幸福,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做好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非民族类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意识具有特殊性及其民族意识具有个性化,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三、非民族类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路径
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区别于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多,方便管理和采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而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较少且分布较散,分布于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难以集中管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方法和路径上进行创新。
(一)充分发挥思政工作者的作用。
首先,发挥辅导员的辅导作用。辅导员应该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工作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同时,发动班级同学共同关注,增加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其次,发挥学业导师的学业指导作用。学业导师的任务主要是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业导师应及时给予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最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引导作用。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2]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老师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致力于改变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观念薄弱的现状,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二)加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各民族都自己文化,都有希望自己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播和发扬的心理。高校应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传统文化,民族节日和民族习俗等,应当开设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社团,举办少数民族联欢晚会,丰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少数民族大學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注重校园文化丰富性。与此同时,对于个别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活动要注意加强引导,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严禁任何传教活动,学校也应不鼓励过于突出的民族色彩。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融合发展。
少数民族大学生遇到问题应积极主动的与辅导员和学业导师沟通联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积极参加社团与部门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加强与其他大学生的交流,增强自信心,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政治理论,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干部的培养,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基层党组织要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干部、培养党员,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宣传,增强党性,筑牢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本领、效力祖国的思想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中不缺乏优秀的人才,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挖掘优秀分子,树立先进人物,发挥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为其提供摆脱困境的方法与路径,带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
[2]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3]许砚慧.探析非民族类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9+20.
[4]高岩.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工作探究[J].文学教育(上),2019(上),2019(03):170-171.
作者简介:顾琪,女,生于1999年12月,彝族,贵州毕节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8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8C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