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表现性评价
2020-03-30常婷
常婷
摘 要:学生面对真实问题会有怎样的表现,这就是表现性评价。学生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由此作出表现性评价,依据具体的要求,有具体的实际内容。作为一项评价,表现性评价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知道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也要关心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以此对教学及时作出调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作出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表现性评价 学生教育
一、表现性评价的心理学意义和主要特征
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对其实现的成就作出评价,这就是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不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情感态度等方面。所以,表现性评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考试成绩,也不只是对学习能力的评判。[1]
1.表现性评价的心理学意义
除了关注知识和技能水平,表现性评价还关注学生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知识和技能应用在实际任务里,这就是一种实践能力的体现。但是要真正做到在任务中解决问题,仅有单一的技能水平是不够的,还要结合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全面考察综合能力。除了能够把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学生还应当具备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一个人全面综合的能力的应用,才能不断丰富对客观世界的了解,体会到个人和客观之间的互动,从实践活动中收获乐趣和价值。通过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形成亲身实践的行为取向。[2]
2.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征
评价目的的多样性。和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测试不同,表现性评价不只是给学生打分,更主要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评价内容不封闭,不单一。表现性评价不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评价,还关注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样也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的问题既有极强的实践性。表现性评价所针对的任务和问题都是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不是抽象的问题。
评价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完成表现性评价要求的任务,学生只凭单一学科的知识是无法解决的,要综合运用各类学科知识,灵活运用技能才能解决。
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强调思维要具有发散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只要合乎逻辑,可以有多样性的答案。当然,这种评价也比较费时费力。虽然是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客观表现作出的评价,但这依然是一种主管的评估,最终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
综上所述,表现性评价正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的评价批判的基础上的。它并没有脱离学校教育,是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但是考察的内容又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传授的技能和知识,而是包括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情感水平和价值观。
二、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制定
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可以编制评价等级量表和细则,完成对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标准制定。
1.学习评价性量表
学生在实际任务的表现是多样性的,所以科学具体地评价学生表现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只有认真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等级量表和细则,才能对学生做出合理、专业的表现性评价。
在表现性评价中,我们还做不到用一个普遍标准,来对全体学生在所有项目里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量化的评价。而且表现性评价本来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既包含知识和技能上的,也包括个人情绪等主观表现。学生在任务中的表现是多样化,最终给出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所以对学生的表现无法给出量化的数据,只能做出等级评估,一般可以分为优秀、良好、滿意、一般和较差这五个等级。根据实际评价项目的不同,可以灵活制定等级划分。[3]
2.表现性评价细则的制定
根据考察项目的内容,做出有关的评价细则,这不但可以准确描述学生的行为表现的水平,也可以让老师的评价做到公平、公开、可信。对学生来说,通过对细则的把握,也能了解自己在学习任务中的实际表现,从而制定合理的预期目标,从而促使自身的学习行为和表现有更好的效果,带来自身的全面进步。
要制定表现性评价细则,就要详细了解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对此作出等级描述。在描述中,要列出最终任务结果的主要方面,作为评价的表现标准。这些标准不宜太多,一般在十到十五项之间。对于学生的行为和结果尽可能用可观察、可量化的标准去界定。表现标准和学生的行为表现顺序尽可能对应。制定评价细则要注意高效、务实、具体,否则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浪费时间。
三、表现性评价中的问题
1.表现性评价费时费力
无论是设计任务,还是制定标准,以及实际中的评分,都要占据老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此外还要考虑到任务的具体实施中需要的场地工具等。
2.评价工具缺失带来的误差
多数评分根据对于评估标准都缺乏精准客观的描述,评分标准解释模糊,甚至有歧义,这就无法确保评分的准确性。而且在评分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任务中的多种表现进行评比,就很容易造成教师在评分标准的使用上不明智、不合理。
3.教师评分具有主观性
由于学生的表现行为无法量化,教师在评分中也不能避免主观性,打分和学生的实际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甚至会出现一些偏见和不合理的高分。
结语
表现性评价是对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行为表现作出的综合性评价,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教师要尽量采用详细、精准的表述和科学的评价流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使教师和学生在对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中共同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文开艳.探析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6(6):76-77.
[2]车亮,何声清.新课程背景下表现性评价在我国的应用探析[J].科教文汇,2013(22):84-85.
[3]肖云徐.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