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感设计中的意象互通解析

2020-03-30陶瑛孙宁娜张凯

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通感意象

陶瑛 孙宁娜 张凯

摘要:通过研究,明确通感设计中意象互通的定义与概念,解析意象互通中“意”的层次。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厘清通感设计中意的界定与层级,通过对于艺术通感的研究,从而研究在产品设计中意象互通由艺术通感到设计通感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意”的层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产品通感设计中意象互通的概念,将“意”分为“神”、“情”、“志”三个层次,对其关系进行梳理。

关键词:通感 意象互通 意象

中图分类号:J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2-0078-03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在信息流主导下,现代产品由单一的感知通道向多维度的感知通道发展,交互方式也愈发丰富,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和体验需求也不断提升。为使用户在此基础上,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将通感运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提升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满足用户的情感与体验需求。通感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对于通感在现代产品中的应用研究,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通感

通感一词源于希腊语,其英文为Synesthesia,直译为“联合的感觉”[1],主要指各感官之间的相互交错与综合体验。即由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各种不同感官而产生感觉,感觉之间能相互触发、转换[2],并形成伴随体验。通感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感觉挪移”,即感觉之间替换与转译,这是通感的基础。感觉挪移是较为简单、初级的通感形式,是最贴近感知活动的生理机制,以一种感觉激发另外一种感觉,而这两种感觉在某一属性有较为相似的因素,因而能够将暂时沟通连接起来。

“多觉叠加”,即突破单一感觉的局限性,多维度刺激和唤醒用户本能或记忆。多觉叠加是感觉挪移进一步的深化和丰富,感觉挪移是通过直接感受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之间的联系做出反应,多觉叠加是在感觉挪移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感觉系统联系在一起,多维度、多层次地表现和反映客观事物。

“意象互通”则是通感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是指以感觉的转译为基础,它将“意”、“感”、“象”相互融通,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强调以情类物,以物拟情,从而激发用户情感与思考,并形成具有意蕴、反思的深层情感体验。

二、通感中的意象互通

在通感的意象互通中,“象”指的是外在“表象”,即一切可由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客观事物。不仅包含事物的形色质,还包括声音,气味,质感,味道等。

“意”则是指人的意态、意绪、意趣、意志等,是人们所追求的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一般具有三个层次:“传神”、“抒情”、“言志”。

“意”与“象”的互通,则须通过“感”才能得以链接、转换,主要包括视、听、触、嗅和味等感官通道[5]。人们通过五感对事物表象的接触与感受获取信息,并通过大脑对其进行信息加工,形成相应的伴随体验,其相互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三、通感设计中的意象互通

通感设计是在通感理论研究基础上,借助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系统[6],对现实世界进行感应、匹配,使不同的感官相互融通,并通过设计对产品进行全新诠释,将用户从较为单一的感知方式中释放出来,使产品信息快速、准确、及时传递的基础上,更为生动、多样化,从而创设具有“陌生化”、“新奇感”、“趣味性”、“系统性”的感觉路径和形式,使用户获得多维而独特的体验。

而通感设计中的意象互通,是对于使用产品的用户来说,通过感官通道接触、获取产品中“象”的信息,并进行感觉的互译和叠加,使用户内心与产品的“象”产生交融,引发用户共鸣,从而用户获得更为生动、多样、趣味、深刻的独特体验。

(一)意象互通刻专神

“神”强调了逼真的意象与形态,能在感觉上引起共鸣,即通感中刺激物和伴随体验形成对接。“传神”指的是将原有事物的表述和传达变得更为生动更逼真。

“传神”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南齐的谢赫首先提出的绘画“六法”中,“气韵生动”为最上。《六砚斋笔记》中记述“元僧觉隐日:‘吾尝以喜气写兰”。其中对于“喜”的描述,以兰的花叶舒展飘动,如同愉悦舞动的少女,从而传达出“喜悦”的感觉,此处将舒展吐露的兰花通过生动形象地传达与欢快的舞者联系,赋予兰花“喜”的意态,及时快速精确地激发用户联想,即意象互通的传神。

在通感设计中,如果说感觉挪移强调的是感觉互译的准确,那么意象互通中的传神则是更为重视生动的再现,或是产品生动形象的表达。

在产品设计中主要通过产品的形色质表现与另一事物产生联系[7],从而进行语义联想。通常该类产品的“神”指的是形象地表达造物特征或形态,是典型化的艺术形象。例如原研哉为长野冬季奥运会设计的节目册(图2)为体现冬奥会的特点,将冬季的特色融入了设计中。采用了一种白色松软的纸,以压凹和烫透的方法,使文字部分凹陷下去,呈现半透明的效果。如同晴日里的雪原,在阳光的照射下,白茫茫的雪地泛着柔和的暖光,好似抚摸着蓬松绵软的棉花,被纯净的白雪所包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冬日的氛围和漫步在雪地上感觉,凸显了冬日的轻松柔和又纯净的感觉。

将视觉转换为触觉,为突出冬奥会的特色将冬日的特点进行提取,提炼了雪地脚印的意象,凸显了冬天的特色,如图3。

(二)意象互通之抒情

“情”为抒情,抒发作者的感情。使人们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切身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在接触到此事物时,通过有共同的经历或记忆激发过去的回忆[4],唤起个人的情感共鸣。

抒情是艺术形式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例如在中国传统诗词创作中抒情诗占据了半壁江山,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本为无形的东西,愁思也不是“多少”一个数字的问题,而是像那江春水,样是有深度、有广度的。水是客观具体的物象,愁是主观抽象的感情,將春水喻愁,把愁情的痛苦和绵延通过春水的流动凸显出来,使人准确快速回忆起江水的广阔与连绵不绝,体会到作者所经历的情感,唤起对于愁的共鸣,是为意象互通的抒情。

文学中通过作者在诗词中对于物象的选择和描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同样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产品的外在物象以及行为方式进行主题设计,通过产品本身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与记忆中的事物有相似性,引发回忆[8],使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师预计达成的情感[9],常以“物”联系至“情、景、事”。例如Nendo工作室设计了一款“sunset日落蜡烛”,如图4。其外表看上去和一般的白色蜡烛没有区别,点亮后烛心会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不同的颜色变化以及香氛交替。

蜡烛并不仅仅是提供光亮,颜色的变化也在提示着时间的流逝。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的烛身长度的减少,蜡烛内芯颜色从黄色开始依次变为橙色、红色、紫色、最后变成蓝色,如同正在缓缓下落的太阳照映着天空的颜色,从落日前的微黄天空,到太阳下落时“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橙红色,再转变为太阳基本落下,仅剩的落日余晖映照出来的紫色,最后太阳完全落下,留下天空原本的蓝色。与此同时,每一种颜色对应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初期清新的佛手柑、清爽的檸檬草,再到中间最为热烈的甜马郁兰,逐渐转变为芳香治愈的薰衣草,最后归于深蓝色天空的浓郁天竺葵,如图5。

使用香氛变化、烛芯颜色不停变化来判断时间。色彩转变过程喻释着日落天空时的光影变化,将落日时的天空颜色的特点进行提炼扩大,使人们更加直观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流逝,也在提醒人们时间在悄无声息地溜走,引发对珍惜时间的深层思考。将视觉和嗅觉进行组合叠加,形成了多种感觉在同一个意境表下的组合。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是对产品意象的解码过程,通过视觉和嗅觉感受到蜡烛的“象”的变化,由此联想、想象到落日的场景,进而感受到时光的快速流逝的感伤之情,如图6。

(三)意象互通之言志

“志”指意志,即深层次的反思。“言志”是以物象表达作者意志,体现反思层次的深层涵义。通过描述或事物的展现,使人们能体会到深层次的哲学内涵,对人、事、物、环境进行思考,激发用户反思,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一寸光阴一寸金”将难以具化的时光喻为金子,体现出时间的珍贵,引发人们不能浪费时间的深层反思。

“言志”是以“传神”、“抒情”为基础的表达形式。在文学领域中对于意的体验在现代产品中同样适用,将与产品与有哲学层面的思维进行联系,激发用户反思。实现“物”联系至“情、景、物”再联系到“反思”的深层思维,“反思”包括了个人志向、社会责任,例如环保意识、人文关怀、文化传承等深层次思考。“言志”表达的是精神境界和人格风貌,内在的思想与情感或愿望意志和心态情绪。

例如这款名为WELL的水井式玻璃台灯,如图7,是由Mejd Studio设计,其灵感来源于传统的手摇式辘轳的外形和工作原理,使用木质的手摇式辘轳控制灯泡所处的位置,以此来完成灯的亮度调节,如同真的小型水井一样。

其外形是一个水井的造型,瓶身是半透明渐变色,上半部分为完全透明的玻璃,下半部分是如同烟雾的磨砂质感。灯泡部分的设计采用了黄铜材料,使其拥有更合适的重量感,更容易进行上拉或下降的动作,更加具有“提水与放水”的质感。当调节灯的亮度时,用户摇动辘轳架,灯泡就会像小水桶一样在瓶内上升下降。

在水井灯中,主要以传统古井形态和工作原理为基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摇动辘轳感受到黄铜材质沉重,通过触觉的重量感知,联想到当提拉装满井水后的水桶时的沉重感,需要费力地进行拉动,体现出能源的获取的不易;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摇动辘轳使其上引门二降,模拟提水与放水的行为方式,当进行提水行为时,灯才逐渐变亮,表达出只有付出了才能得到,以及现代的各大能源的缺乏,寓示珍惜能源,重视能源危机。通过触觉的感知变化转移为视觉上灯光的明暗,将触觉至视觉的挪移,从产品本身及其操作方式通过用户摇动辘轳,才能获得更多的光照,体现了能源的重要性,如图8。

(四)小结

意象互通中“意”的这三个层级都在于使用户与设计师之间产生共鸣,这三个层级的关系是思维逐步深层的过程,

通感设计中的“传神”强调在感觉挪移的基础上,通过生动逼真的产品形态创新,使用户能够自然产生共鸣,是意象互通中的最直接体现,属于“反射性”思考。“抒情”不仅有感觉挪移,还包括了多觉叠加,将“物”与“感情”相联系,相较于“传神”的直接反馈,它在思考的过程中唤起记忆,触发情感,处于是思考层次中“反射性”以及“转换性”之间。“言志”是前两者的升华,以“传神”和“抒情”为基础,是用户站在哲学层面上对于信念、价值观等进行的联系性思考,属思考层次中“转换性层次”和“批判性层次”之中,

结语

通感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打破了感官之间的界限,赋予了产品独特的创新性,带给用户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享受,给用户提供了新的情感体验。意象互通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连接象与意的融合,赋予产品生命和情感,使产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意蕴,引发人们的深层次的思考。不同层次的“意”所带给用户的是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针对用户需求,选择相应的“意”进行设计,可以使产品与用户更加贴合,带给用户更为美好的产品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梅.书籍设计中的视触觉——从钱锺书的自通感”到杉浦康平的“五感说”[J].文艺争鸣,2010(4):144-146.

[2]陈育德.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23-25.

[3]王雪.基于平面设计分析交互的艺术通感转译[J].设计,2016(09):56-57.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88-89.

[5]马梦云,蒋姗姗.艺术通感在香水瓶设计中的视觉表达[J].设计,2018(12):142-143.

[6]吴英杰,岳涵.论感官通感与产品造型设计的关系[J].设计,2018(11):56-57.

[7]杨敏敏.浅谈产品设计中的“通感”[J]艺术与设计,2009(08):231-233.

[8]张玕,潘祖平,程玖平.通感修辞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25-28.

[9](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一一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02-105.

猜你喜欢

通感意象
浅析《荷塘月色》中部分语篇的艺术语言运用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说通感
通感修辞很美妙
高中语文古诗词意象学习策略研究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