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对策探讨

2020-03-30万燕铃刘媛媛杨文华周艳平崔敏刘海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阿替普脑梗塞溶栓

万燕铃,刘媛媛,杨文华,周艳平,崔敏,刘海燕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山东 东营 257091)

0 引言

脑梗塞发病原因为动脉血管(颅内或颅外)出现狭窄或闭塞改变,而代偿性侧支循环尚未建立,脑组织缺血而不能满足正常代谢水平的需求而出现脑软化、坏死[1]。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原则为早期恢复病变血管的供血功能,满足脑组织的代谢水平,恢复大脑功能[2]。溶栓治疗室目前临床治疗脑梗塞的最为推崇的方法,早期溶栓治疗可在脑神经组织未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时就恢复病变血管的供血功能,显著降低脑梗塞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但溶栓后会出现继发性出血、再灌注脑损伤、溶栓手再闭塞、脑水肿等并发症,因此溶栓后的护理与治疗效果关系十分密切。本项研究选取我院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 月脑梗塞溶栓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 月脑梗塞溶栓患者40 例为研究对象,男19 例,女21 例,年龄49-75 岁,平均(61.4±7.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3],其中发病3小时之内者有28 例,6 小时之内者12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溶栓治疗的治疗指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阿替普酶(爱通立),20 mg/支,剂量0.9 mg/Kg,100 mL 生理盐水溶解,其中10%在1 分钟内静脉推注,剩余90%1 小时内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泵入,用药最大剂量<90 mg,患者在24 小时内不宜进行置导尿管或胃管等有创操作或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后6 小时、24 小时、7 天检查凝血四项,1 天后头颅CT 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熟悉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资料、辅助检查、危险因素等信息,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指征、禁忌症进行初步评估,并预判患者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脑梗塞发病急、进展快,患者多由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突然出现障碍来院就诊,患者缺乏前期的心理准备,且对病变预后的期望值较高,在对患者进行溶栓并发症介绍时患者多会出现恐惧、焦虑心理,所以护理人员有必要在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2 溶栓前护理:为尽快恢复病变血管的供血功能,减少患者发病到给药时间,我院特建立了溶栓绿色通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了解病史、既往史,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瞳孔、意识、语言功能、四肢肌力和肌张力等,遵医嘱1 小时内完善患者溶栓前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床旁急救药品及设备准备齐全。如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是导致脑出血的高危因素[4],因此溶栓前需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

1.2.3 溶栓时护理:留置针穿刺,穿刺静脉选择粗直的血管,用药时观察药物有无外渗,杜绝与其他药物在同一通路输入,全程心电监护,增加巡床次数,注意患者意识、肢体、语言变化,每15 分钟检测1 次血压,患者如有头痛需立即报告主管医师。本项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上肢静脉给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适症状,病情较平稳。

1.2.4 溶栓后护理:①预防出血的护理,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出血,这是由于缺血后血管壁出现损伤,继发了纤溶系统、使凝血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结构破坏通透性增加,出现再灌注后的出血。如果出现颅内大量出血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溶栓后6 小时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常规,1 天后复查CT,如患者无出血倾向则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天,10 天后可100 mg/天长期服用,嘱患者遵医嘱定期检测血小板、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预防溶栓后再出血。如患者清醒溶栓后2 小时可进食少量易消化、温凉半流质或流质饮食,禁热食、硬食等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食物。溶栓后24 小时内不可进行导尿、胃管插入等有创操作,如疾病治疗所需穿刺,则需延长穿刺后加压时间,一般10 分钟之上,另外嘱患者不能抠鼻、刷牙或口腔护理时尽量轻柔,避免粘膜出血,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笑、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以免发生颅内出血意外。②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脑水肿,出现颅内高压,严重者形成脑疝危及患者生命,颅内高压的症状主要为喷射状呕吐、剧烈头痛、嗜睡、血压升高、视神经乳头水肿、呼吸不规则等,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如发现以上症状需立即通知在岗医师。③早期康复护理,患者溶栓后24 小时内绝对卧床,待24 小时后如生命体征稳定,可行早期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康复性训练。体位摆放:患侧肢体需保持良姿位,下肢垫软枕直到足外侧避免足下垂;按摩:由头部开始,依次按摩头部、上肢、下肢、每次按摩20 分钟,注重患者关节活动能力恢复,每次按摩时间和力度因患者而已。言语功能可通过复述、看图说话进行训练,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进行进食、穿衣、下床活动,要求家属参与康复训练,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1.3 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神经功能。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机体各部位的出血。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进行评价,记录溶栓前、溶栓后6 小时、24 小时、7 天的分值,分值与神经功能呈反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 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NIHS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患者溶栓后6 小时、24 小时、7 天后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 评分)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 评分)的比较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T P溶栓前 17.53±4.6 17.15±5.3 0.284 >0.05溶栓后6 小时 12.17±2.9 16.42±4.3 3.662 <0.05溶栓后24 小时 8.22±2.5 15.18±3.6 5.829 <0.05溶栓后7 小时 6.31±1.9 12.47±3.1 4.957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发病急,进展快,患者自发病至出现不可逆性脑损伤时间窗口小,一经诊断需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5],阿替普酶具有较好的溶栓效果,是人体的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半衰期短,无抗原性,可与血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而不激活血液内的纤溶酶原,不会激活全身纤溶系统,具有一定安全可靠性[6]。但心理护理、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护理仍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

患者及家属对脑梗塞虽有一定的常识性了解,但对溶栓治疗的认知仍有盲区,尤其是对并发症的畏惧而不敢进行尝试溶栓治疗,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有利于保证临床的良好预后。溶栓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如无异常可遵医嘱给予患者三天阿替普酶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7],溶栓时护理人员需增加巡视次数,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内出血的临床症状,如有异常需立即通知在岗医师,并遵医嘱对症处理。溶栓后不得放松继发性出血的警惕性,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改善效果。

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心理护理及贯穿整个溶栓过程前后的有效护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25%,且溶栓后各阶段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护理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脑梗塞溶栓
发现腔隙性脑梗塞怎么办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阿替普酶体外溶凝效果评价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