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2020-03-29吴俊毅
吴俊毅
曲靖市消防救援支队 云南 曲靖655000
0 引言
当前如何深化消防体制改革,聚焦主业,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训词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消防安全保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是当前消防监督工作者亟待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当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1 当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消防责任落实仍有差距 国务院出台《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以来,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一批实施意见、细则等,有效推动了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但是消防工作责任落实“上热下冷、逐级递减”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乡镇街道、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管理“缺位”、责任“缺失”等现象仍然突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1.2 城市火灾风险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筑尤其是商业综合体、大跨度空间建筑、高层地下建筑等规模、复杂程度不断加大。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物流仓储、“多合一”等区域场所消防安全条件差。同时随着大量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对新风险、新问题认知不足,缺乏有效应对手段,致使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交织叠加、日趋复杂。
1.3 单位主体意识仍然薄弱 社会单位主动抓好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识不强,部分单位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不落实,值班人员不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置技能,日常防火检查巡查流于形式,检查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发现问题没有及时整改,缺乏内部定期绩效考评机制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单位内部系统化、闭合化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1.4 农村本质安全依然偏低 农村地区消防监管力量不足,消防管理工作缺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在火灾中伤亡情况突出;居民住宅户内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用电安全条件低,电气火灾多发;“三堆”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房前屋后柴草堆积情况还依然突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2 当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消防公共服务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物联网技术在公共消防安全管理中的运用程度不高,在监督执法、宣传教育等公共管理服务提供上与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消防内部“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格局尚未形成,信息数据质量还无法达到精确指导现实工作的要求,信息化对核心业务的支撑和促进效果还不明显,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
2.2 公众消防意识与现代社会治理方向不相适应 在近年来的持续宣传下,公众消防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并未真正形成,社会单位被动应付消防部门抽查的现象还很普遍,火灾隐患“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及受疫情的影响,单位经营困难增多,客观上造成单位控制直接生产、管理成本,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安全管理投入减少等情况;农村地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短期内难以改变,民众防火灭火、自救逃生意识不强。
2.3 消防监督队伍体系建设与消防监督工作实际不相适应 由于消防机构编制限制,数量严重偏低的消防监督执法力量已经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任务。基层消防监督队伍中,监督干部中所学专业为消防工程或管理的干部较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培训学习机制,监督干部掌握新规范、新技术、新标准的通道不畅,途径有限,导致与消防监督实际工作脱节,基础理论教育不扎实等问题普遍存在,消防监督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与消防监督工作需要尚有差距。
2.4 新职责任务与监管体制机制现状不相适应 消防改革转制后,消防监管由一个部门贯通式监管变为多部门分段式监管,消防部门与住建、公安等部门监管职责边界不清晰,造成消防部门监管责任无限放大。消防审验职能移交住建部门后,其专业力量和新的审验制度尚未建立,易导致新建项目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消防审验、新投入使用项目等信息共享机制也尚未建立健全。随着《消防法》的修订,派出所消防监管职责弱化,导致社会矛盾向消防部门转移。
3 当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3.1 构建多元化管理格局,强化责任支撑 从强化政策保障入手,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完善消防安全综合评价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政府综合考核和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内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不缺位、不越位。充分发挥政府综合考核“指挥棒”作用,充分解决消防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难题,彻底扭转消防部门“单打独斗”的窘状,倒逼相关部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我必须干”,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消防安全监管格局。全面推行单位风险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人“确定、培训、考核、监督”机制,不断推动社会单位实现消防安全闭合管理。
3.2 创新消防监管模式,强化力量支撑 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模式,切实找准消防监督的切入点和重要环节,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工作机制,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市场主体消防安全信用记录制度,将社会单位公开承诺弄虚作假、场所发生火灾事故以及受到消防行政处罚等情况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督抽查、结果公示、失信惩戒“一张网”。大力发展派出所消防警组、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网格员和农村“一委一办三员”等基层末端防控力量,充分发挥乡镇应急中心作用,突出抓好业务培训和履职检查。建立健全专家助力消防监督工作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技术服务机构开展隐患排查、风险评估、技术咨询等工作,全面参与隐患治理。
3.3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 深入组织开展监督执法岗位练兵活动,通过采取线上学习、人员轮流跟班学习、适时区域执法服务、实操实训比武以及专业技术机构或高校委培等有效方式,全方位提升消防监督员、消防文员、法制员和火调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实行消防文员协助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健全消防文员培训、绩效考评等工作制度。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关爱、关怀,完善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方法,健全干部选拨任用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合。深入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等信息技术,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监控管理,危险源在线监控,视频系统链接,消防预案实时推送的信息平台,通过对监控信息的大数据分析、计算,实现对单位消防安全状态的实时评估,将消防安全管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将监督抽查向全时监管拓展,从而有效解决消防监管力量不足,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3.4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强化素质支撑 进一步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法教育和党政干部培训内容。与教体、民政、文旅、宗教、文物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指导行业系统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单位法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从业人员以及消防设施操作、电气焊等特殊工种的消防安全培训。围绕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以重点单位、大型商业综合体以及公共娱乐场所为重点,深化“三提示”工作。充分利用科技化手段放大消防宣传教育的覆盖面,通过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网上展览、网上知识竞赛以及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开展全方位消防宣传。深入开展精准帮扶实施计划,建立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智障残障等特殊群体入户宣传制度。广泛发动高校学生社团、社区消防宣传大使、村(居)委会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楼长、快递(外卖)小哥、少数民族群众文艺队等社会力量注册成为消防志愿者,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全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在农村地区利用党群活动中心、农村大喇叭、农村文化书屋等,组织开展送消防报刊书籍、送消防公益电影、送消防文艺节目等活动,不断拓展宣传教育广度和深度。
4 结语
总之,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涉及诸多层面、诸多内容,需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发动社会单位,共同管理、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才能保证落实。同时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只有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才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