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的策略探讨
2020-03-29黄政
黄 政
广西柳钢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柳州545000
引言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设备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机械设备能够进行长期的使用,并且它的外在形态和物质资料都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运输企业中设备的应用范围较广,为了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应该对设备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养护,充分发挥设备的应用价值。
一、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运输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它为中央与地方、城市和乡村构建机紧密联系,为生产和流通工作提供便利,优化分配和消费的模式。在运输企业的助力下,经济建设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社会产品和商品的流通速度逐渐加快,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国家为车辆运输提供系统化的基础设施,为运输企业构建平稳的发展环境,此外在技术创新和国家政策的助力下,运输技术得到有效的革新。
设备能够保证运输企业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如果设备管理不完善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但是目前许多运输企业没有构建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导致许多的技术得不到有效使用。设备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为:第一,运输企业缺乏对设备的重视,过于追求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没有制定设备维修和养护工作计划,无法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设备破损的几率。第二,生产人员缺乏充足的技能知识和操作经验,并且对规章制度的重视度较低,经常出现违反操作流程的情况,影响设备的使用价值。此外因为生产人员的能力不足,设备发生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错过最佳的维修时间。第三,维修技术不达标。比如,维修人员不具备完善的维修资质、设备零部件不足、检验人员配置不科学等。设备维修人员缺乏学习意识,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掌握的技术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二、运输企业加强设备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运输企业在设备进行管理时应该坚持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各个生产和运行环节的把控。首先应该规范采购环节,企业应该与优质的供应商进行长期合作,保障设备的使用效果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正式入库之前应该进行抽样调查工作,出现问题应该立即进行更换。其次,在入库后要按照使用的频率、类型、易损程度、价值等特征进行分类。要为每一件设备设置对应的标签,便于之后的管理和检索工作。最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以往设备的应用数据,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工作人员应该对设备进行妥善管理,提升整体的控制效果,明确各个阶段的操作安排[1]。
(二)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体系。运输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该自上而下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采取责任制的模式,把责任有效地落实到个人。例如,在设备储存、生产使用和养护维修等环节进行网格化的管理模式。把企业的整个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每个区域板块设置一个负责人,他们对这个区域中的设备进行统一化管理。比如,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明确设备的使用者、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给维修部门、明确维修的情况等。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严谨性。此外,企业可以把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进行挂钩,对表现较好的员工予以一定的奖励。
(三)打造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输企业应该提高设备管理的先进性,以设备全周期管理理念为基础,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集成的运输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牢牢把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升设备基础化管理的水平,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扩大管理的范围;把设备管理的流程固化在系统中,提升管理流程的精确性和标准性;构建系统的设备业务管理体系,对运行、维护、统计管理进行全面的动态监管,为设备配合专属的二维码;利用信息系统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及时掌握它的运行状态,抄录维修的信息数据,为之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合理意见[2]。此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现有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危险预警机制,提升设备的可靠性,避免发生停机的问题。
(四)规范设备的使用模式。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要求使用设备,保障其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减少维修的次数,降低养护和维修的成本。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应该参考设备的特点、结构模式以及工作内容,保障任务的合理性,避免工作量超过设备的运载负荷。采取设备岗位责任制的模式,严格贯彻定人、定机、凭证的管理模式,保障工作人员和设备都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五)完善设备维修、更新和改造工作。要想提升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就应进行系统化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首先应该为设备运行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要进行系统化的卫生清扫工作。其次以《设备自修自检范围》书为参考,明确设备检修和维护的时间。结构维修人员的数量,妥善安排设备的检查工作。高精密的设备应该进行特殊的标注。最后,应该制作维修和养护成果登记表,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的放矢,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六)为操作人员提供培训。运输企业应该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系统化的岗内培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增加他们的实践性经验。此外,为维修人员配置专项比赛,举行练兵活动,不断优化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进行维修操作时应该明确消耗的时间、需要的材料和支出费用等,对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结论
综上所述,运输企业应该以实际为出发点,对设备管理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把控,保障设备一直处于稳定运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