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龚鹏程这样为对联点穴

2020-03-29傅海青

对联 2020年4期
关键词:鹏程学问对联

□ 本刊记者 傅海青

导 读

当代但凡真正以读书人自居的,无人不知龚鹏程的大名。他仿佛一只惊鸿,搅乱了文坛这一池春水。

有人见他在文史社哲之间腾挪来去,也有人见他将经史子集之类挥洒自如,乃至于横通三教、纵贯九流,更有人见他游于国艺,不仅办书法展,倡导“文人书法”,还精于拳术、中医,且实战搏击亦不在话下。没有人知道他读过多少书,也没有人知道他能玩转多少东西。对于对联艺术和对联事业的发展,龚鹏程亦有话说,且听他独到的见解,且看他高妙的出招……

曾为博士、经生、官僚、教授,人天师范;

无非酒徒、剑客、才子、仙家,南北游方。

品读龚鹏程先生这副自题联,能感受到作者既有活色生香的人间烟火,更有蕴藉空灵的飘然仙气。

上联可见其多种身份,下联则见其性情——集行政与学术等多种才干于一体,洋溢着活泼跃动的生命力。

十年前笔者因读龚先生《国学入门》而步入国学殿堂。近年来,见龚先生在讲学、作研究、办书院的同时,先后在北京、天津、杭州、南昌、广州、法国卢浮宫等地举办了一系列书法展,并有意推动联墨艺术。如此,则有了对联杂志的这次专访。

走近龚鹏程,聆听他讲述对联艺术、对联的推广应用,讲述通贯学问的修炼方法。沉浸其中,浑然忘我,一眨眼竟过了半日时光。

▶▷连对联都不会,那对中国语文的特性就不能掌握

对联杂志:龚教授,您是出生于台湾的江西人,在您书中,对故乡和台湾多有描述,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认同。曾记得台湾楹联学会会长陈冠甫先生说过“国学以联为第一”,您怎么认为呢?

龚鹏程:陈冠甫,我们相熟啊,我当年主持淡江大学文学院时曾聘请他执教。我赞成他的这个观点。当年清华大学招考学生,陈寅恪先生出“孙行者”来考学生对联,他认为“连对联都不会,那对中国语文的特性就不能掌握”。

现在台湾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对联课程,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仍然保留了对联,宗祠寺庙名胜古迹都有对联,日常生活中对联也是不可或缺的。

大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楹联不少有错误,这说明社会对对联的重视不够。

▶▷日常生活中,让对联“活”起来非常重要

对联杂志:人生中的俯仰歌哭,您多用诗句来表现。“我为伤春真惘惘,犹来三界落花中。”“深杯微影忽成幻,入水枯鱼不择流。”这些佳句广为流传。而对联较诗有更广泛的生活应用,您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对联?

龚鹏程:对联原本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办书法展,在形式上增加了写春联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与,旨在让岁时聚会更多地回归传统文化。

古人最重视挽联。我们去参加一位先生葬礼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看联。品读挽联,感受生者对死者的情感、敬意、哀挽,对此逝者的评价,一生成败得失都在对联中呈现了。

楹联也是古代文人最重视的。比如曾国藩就写过很多挽联。我们很多前辈没有什么文集,他们唯一留下来的文集就是楹联集。除了挽联,还有嵌名联,过去很多前辈给人送礼物,就送这个。嵌名联本来是最俗气的,但用来推广很有用啊。还有祝寿的寿联,结婚的婚联等都很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希望对联能活起来,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对联是一个很好的国学入门手段

对联杂志:关于国学的治学方法。我们通常认为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通文史,然后出入于诸子百家。对联是小学的一部分,是训练小学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您认为是这样吗?

龚鹏程:对联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国学入门手段,但也不一定非要和“小学”结合起来,因为“小学”让人感觉非常高深,又是训诂、音韵、考证。对联则是很好玩的,在游戏中就可以学会,特别对于小孩子更要启发兴趣。把《笠翁对韵》编成歌来唱,朗朗上口。各种对类,拍手续对歌等,对着玩,轻松快乐。中国文字是音形义结合的一套综合符号,体系严谨,能充分表达思想。小孩子一旦熟悉了文字,就会对文字感兴趣。

建立在中国文字基础上的对联,能很好地引导人进入语言艺术的殿堂。对联可以是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而且还可以随意组合,就像七巧板一样。小孩子通过语言文字可以认识外在的世界,同时也开启他内在的世界。

▶▷为迎接新的机遇,要做好各方面准备

对联杂志:对目前对联的传承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龚鹏程:过去,我们从事国学教育的朋友们都太辛苦,因国家不重视,需要逆流而行。但是现在国家高度重视,由上而下,都在复兴传统文化,结果呢?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师资匮乏。比如说书法,所有的学校都开展书法教育,但是书法老师的缺口达80 多万。全国国学教育的老师缺口更是巨大。

过去人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学好语文才是核心竞争力。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对语文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一直在强调大国崛起和文化自信,但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的文化潮流。对联的传承发展,就要抓住这个机遇,着手编辑对联教材,培养师资,而且要研究教学方法,一种能够很快上手的方法。研讨对联与各个领域的关系。不能用不合时宜的方法去教。比如20 年前的“读经教育”,王财贵先生所提出的“小朋友,跟我读”,在当时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没有师资,所以只要能讲普通话,就能教读经,这样民众很快把经典读起来了。但是20 年过去了,这种方法显然是不行的。

对联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完全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感兴趣,高高兴兴地学起来。

▶▷对联的推广方法要对路,让大家高高兴兴学起来

对联杂志:对联尚属于小众,推广还是比较困难。

龚鹏程:对联是小众,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最重要的是,方法是否对路。

fi(x(t)u(t),t)在区域 R 中连续,且在区间 I 中具有任意多次导数,u(t)在该区间也存在任意多次导数,并存在正数H 和自然数N,使得

汉服在现代社会的推广方法值得借鉴,汉服与时尚结合,与游戏、化妆、首饰、动漫等相结合,引发了现代人的兴趣。其实汉服是很复杂的。每一个朝代服装的形制不同,颜色、材料、穿法等都不一样。汉服的考证也很复杂,但现在很多人都高高兴兴穿起了汉服。

对联的推广要与生活结合才能活泼。比如朋友过生日,除了吃蛋糕外,是否可以做一副对联,题咏一下?出去旅游是否也可以做副对联?还可以把那些精彩的对联故事,名人对联拿出来传播,让大家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高高兴兴地学习。

龚鹏程先生为对联杂志题词承先启后 任重道远

很多从事国学教育的朋友经常会抱怨:“国学这么好,就是没有人学。”但是您看一看,现在网络上的东西都送到你的嘴边了。你的好东西,别人没有吃过,你总得想办法吸引别人来吃啊。

英语的传播有录音带、视频节目,相关配套的工具书都做得非常精美。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还有阶梯英语。学习起来非常方便。跆拳道在全世界推广得那么好,段位的升级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表面上让人学的是技术,其实传播的是道。相反,我们的武术、古琴,教法都非常老套。如果现在你还让孩子扎马步,“三体式”站桩一扎扎半年,人早跑了。

▶▷做学问的窍诀给《对联》杂志读者透露一下

对联杂志:您淹贯四部、博涉九流,兼综三教,学问如此广博,居然只花了三几年时间,这本事是怎样炼成的?

龚鹏程:学问是通贯的嘛。自由,随兴,游戏一直是我读书求学的态度。

我小时候喜欢武术,经常和人打架,因为我个头小,难免跌打损伤,受了伤就要治疗,练功也要吃药,这需要懂得中医中药,台湾所有国术馆同时也是国医馆,我在练拳的同时就了解了中医中药。我教的学生,既练武术,也学中医,练拳、点穴、经络等都了解。我后来在中医研究所教书,还担任少林禅武学会会长。

小时候,我每天清晨对着太阳呼吸吐纳。因为练武,所以对武侠小说很感兴趣。武术里有少林、武当、峨眉各派,武术背后是宗教,是江湖,自然就了解了宗教和中国社会的侠客状况。

练武同时,我收集了很多传统武术的资料。当时我在台湾,不仅买来台湾的武术杂志,还把香港的武术杂志都买到了,研究文献考证,史料分析等等,武术和内丹、道术都有关系,我在玩的过程中,把这些学问都摸清楚了。上大学期间,丰富了很多学术语言,把国学诸领域的大底也摸熟了,掌握了中国学问之大纲大本。此后不过渐次精修,并于西学新学相孚会,相激荡,相印发而已。大学时我注《庄子》,写了几百万字呢。

中国学问本来是贯通的,就像人一样,不可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身体是经络贯通的,学问也是一样啊!把精气神结合在一起,这个学问就通贯了。治国学须有通识,亦在养成通识、成就通人,知识总是分门别类的,但读书的却是人。人的知、情、意必然整合为一体;其知性知觉知识来源虽繁,门类虽别,亦仍是内在整合于人的,读书人怎能舍己徇物,依从外在知识分类而忘了自己。

我走的是综合路子,而现在学问都切开了,为学只讲专业,而不知天地之大美,学术之全体大用,其实儒道释是通贯的,学问都是通贯的。做学问诀窍就是用通贯的方法,走通的道路,别走不通的路,这是最大的秘密。

我的方法最节省时间,先通贯,真正经典没几本,大致有个基本认识,然后再慢慢增加,慢慢熟悉。做事有本有末,把大的根本掌握了,细部的知识以后再说。

现在人嘛,觉得国学好像很难,其实是没有真正产生出内在的爱好。比如,进了糖果店,你会不会问:“糖果这么多,怎么办呀?先从哪个吃起?开个糖果单给我吧。”肯定不会的,你一定是抓起来就吃。

读书也一样,你觉得哪本书好就开始读。随兴读书、随兴做学问,生命才是充实的、自然的。兴之所在,思维之、读诵之、兴尽则返,生命于此优游,也在此成就,渐渐地就有了内容。

博学之道,重在精神心态,不是知识上的不断叠加。

猜你喜欢

鹏程学问对联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巧出对联
审计意见、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崩盘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晨雾
静与动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