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主流融媒体平台与曲艺传播之道

2020-03-28胡一峰

曲艺 2020年11期
关键词:曲艺强国内容

胡一峰

曲艺是中华民族一切说唱艺术的统称,是中华艺术宝库中极其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回顾曲艺的发展史,媒体变革的力量不容小觑,广播、电视等媒体都对曲艺发展形成了重要影响。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兴起以及媒介融合,更为曲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传播载体和形式,不仅改变着曲艺的传播方式,而且反映出新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也更深层次地改变曲艺的本体。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短视频平台对曲艺发展的影响,如王兴昀的《移动互联网视野下的曲艺传播与推广》,陈世海、袁丽红的《浅析融媒体曲艺传播中评论的价值》,杜晓杰的《融媒时代少数民族曲艺的跨媒介传播探析》等。

相比而言,现象级爆款APP“学习强国”对曲艺的传播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学习强国”平台由中央宣传部主办,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学习强国”自身定位为“立足于党员,面向社会的学习平台”。事实上,不论从内容、功能还是实际效果来看,它已成为新闻资讯、思想理论和文化艺术的网络集散地。2019年4月初,注册用户已超过1亿人。截至笔者撰稿(2020年9月)之时,在安卓平台的安装量已突破9亿次。论者认为,“学习强国”的“现象级”传播效果的原因主要是内容资源上的优势和社交互动上的创新。确实,“学习强国”聚合了海量优质内容,包括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等。而文化类内容是“学习强国”庞大的内容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板块,也是“学习强国”品质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关于“学习强国”的研究或以平台本身为研究对象,或关注其作为新闻传播和思想教育平臺的意义,对“学习强国”文化类内容的专门分析和研究几乎为空白。曲艺是“学习强国”文化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进行分析,显然有助于更好地回应融媒体环境下曲艺面临的挑战,探索其有效发展策略。综观“学习强国”平台的曲艺内容,可以发现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第一,内容全面,曲艺经典作品和现实题材曲艺新作成为主流。“学习强国”作为综合性媒体平台,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就“曲艺”相关内容而论,大体可分为曲艺资讯和曲艺作品两大类。曲艺资讯类囊括了主流媒体有关曲艺创作、曲艺活动等方面的新闻报道,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曲艺行业的最新动态。曲艺作品的内容十分丰富,各曲种经典作品和现实题材新作占据主流。以评书而论,有单田芳的《贺龙传奇》《大河风流》《少林将军许世友》,田连元的《水浒》《刘秀传》《为信仰而奋斗的人们》,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话说泰山》;相声方面,“中国传统相声”专辑呈现了许多珍贵的相声名家音频,如张寿臣的《巧嘴媒婆》,马季、刘宝瑞的《拔牙》,马三立、张庆森的《开粥厂》,还有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等名家的专辑;鼓曲方面,则有骆玉笙京韵大鼓专辑、北京琴书名家关学曾专辑等。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曲艺听不腻的关键在于有‘味道,能让人反复咂摸过后仍会觉得回味无穷。有些观众甚至说,经典的相声段子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想笑。这就是曲艺特有的、能让人慢下来细细品味的魅力。”①应该说,互联网为文艺资源在线欣赏和分享提供了极大便利,而在当下网络环境中,这些经典曲艺作品音视频在各种文艺类资源网站也时有所见,但音像品质良莠不齐,有的被人为切分甚至植入了营销广告。而“学习强国”上的经典曲艺作品绝大部分音质较好,内容纯正,当它们被比较全面地收集起来、集中呈现在一个平台上,仿佛一座小型的曲艺数字博物馆,不但免去了曲艺迷搜罗之苦,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欣赏条件。同时,现实题材新作也是“学习强国”曲艺内容的重头戏。比如,长篇评书《郭明义》根据纪实文学《郭明义之歌》改编而来,生动刻画了“当代雷锋”郭明义的英雄形象。今年年初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广大曲艺工作者积极应“战”,创作了一批大战“疫”主题曲艺作品,“学习强国”也给予了集中呈现。多样化的曲种和主题集中的作品,全面呈现了曲艺在战“疫”中发挥的政策宣传、科学普及、鼓舞人心、振奋士气、舒缓焦虑等方面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强国”的曲艺作品基调健康,积极向上,韵味隽永。近年来,个别曲艺演员以低俗、无聊的作品迎合一部分“粉丝”需求,迅速“走红”,甚至成为所谓的“流量担当”。有的短视频平台或听书软件,为了流量变现,把这些品质不高的作品作为重点推送对象,客观上拉低了网络空间曲艺作品的格调门槛。相比而言,“学习强国”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曲艺内容,如一股和煦的清风,让人听得舒心,笑得开心。

第二,架构创新,努力把用户偏好与艺术本体相结合。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曲艺资讯类分别在相关新闻频道之中,而曲艺作品类内容则归属于“电台”频道,这也符合曲艺以“说唱”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特征。“电台”频道下设6个以“听”命名的二级频道,其中,在“听文化”又分音乐、戏曲、长书、广播剧、曲艺、诗文等。“听曲艺”作为专门类别,除“春秋书场”“欢笑园地”“鼓曲荟萃”“妙语文韵”“曲艺微课堂”“中国曲艺名家名段珍藏版”等栏目,还有《抗疫有我“艺”起同行》专题,集纳了“学习强国”自身相关频道以及多个地方平台的抗疫曲艺内容,并根据防疫科普、致敬英雄等不同主题进行二次细分归类整合,形成了系列专题。比如,《战“疫”英雄赞》中包括河南坠子《必胜曲》、铁片大鼓《一桌饭》、群口快板《众志成城战疫情》和快板《万众一心战病毒》;《为逆行者点赞》则包括天津快板《胜利凯旋》、长子鼓书《为逆行者点赞》、京韵大鼓《战“疫”歌》、北京琴书《人间大爱》、广西壮族唱天《请战书》、独脚戏《祝君健康》、徐州琴书《战胜疫情迎春天》。显然,这样的处理如同一台在线主题曲艺晚会,使受众得以充分领略同一主题、相似内容经由不同曲种表达时所呈现出来的多样化艺术韵味,更有助于表现曲艺丰富的形式美感。同时,作为“学习强国”最主要的曲艺频道,“听曲艺”在内容分类上既关照到了不同曲种的区分,也吸收了学界对曲艺形式的基本分类,尽可能展示各曲种艺术本体的特色,但又不像有的听书软件那样简单地以曲种或形式为标准对平台内容进行分类,而是从受众需求和偏好出发设置平台分类架构及命名,比如“春秋书场”的“春秋”二字体现出了评书内在的历史感;而“欢笑园地”则充分体现出相声谐谑讽喻的艺术特点。在这一创新架构下,名家评书、传统相声等较多网民感兴趣的内容被推送到显著位置,进行重点推荐,这无疑为用户快速获取感兴趣的内容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提高平台的用户黏性,也有利于推动曲艺经典更好地走近大众。

第三,功能多样,突出地方文化推介和艺术普及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文化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的“曲艺曲种”条目记载,根据1982年调查,现代曲艺曲种初步统计为341种。在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说唱形式。一般认为,现存曲种共400多个。曲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发挥着地方文化名片的重要作用。“民间戏曲、说唱艺术是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形式,无论从其演唱及流传的范围看,还是从其形式及内容的风洛看,都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比如,同属于滑稽型曲艺,北方的相声与上海的独脚戏、四川的谐剧风格迥异。这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上海、江苏、苏州、昆山、张家港等地方学习平台上可以欣赏到大量评弹作品。其中,有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如《春江花月夜》(江苏学习平台),有的则反映当下社会重大事件的,如《全民抗疫筑长城》(苏州学习平台)讴歌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秀发》(上海学习平台)讴歌了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九〇后护士闵文静为支援武汉,毅然剪去留了七八年的长发的感人事迹。再如,浙江、杭州等地方学习平台上有不少莲花落作品,而山西学习平台上则有太原莲花落作品,给人们提供了差异化的艺术欣赏。由此可见,通过“学习強国”的地方平台,曲艺作为地方文化识别码的功能发挥得更加充分。正如《2019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曲艺篇》所指出的,“由于基层曲艺在融媒体传播中能见度较低,难以形成有效推送,也就无法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吸引有影响力的基层曲艺名人和更多的观众参与,直接影响了曲艺传播能力和社会效应的发挥”。②用好“学习强国”平台,或许能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应对之道。此外,“学习强国”平台上还有不少带有艺术普及功能的曲艺视频,这些视频当然也包含曲艺作品或其片段,但不以作品展示为主要内容,而是致力于传播普及曲艺知识,为人们更好地欣赏曲艺乃至于学习曲艺提供了帮助。比如,辽宁学习平台上不仅有不少二人转作品,还有《东北二人转手绢技巧》的教学视频;而上海学习平台上的《高博文说评弹》由被粉丝称为“吴韵一哥”的高博文主讲,以内行人的专业水准分多集介绍了评弹艺术,播放量已达47万多次。显然,借助于“学习强国”平台的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曲艺在艺术普及和美育方面的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长期以来,曲艺在反映百姓生活、抒发美好理想、建设精神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散发着独特的魅力。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明确提出曲艺传承的新方略,给曲艺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用好融媒体平台是曲艺抢抓机遇、推动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学习强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融媒体语境下主旋律传播的新趋势,分析这一平台上的曲艺内容提示我们。优秀的曲艺作品应主动对接主旋律融媒体平台。20年前,姜昆先生敏锐地看到互联网对于曲艺发展的巨大威力,倡议发起“让相声上网”,一时轰动社会。他还说过,“文化走入网络,标志着文化选择了大众,我把中国的互联网络,看作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最棒的阵地,文化信息是互联网最大的信息源,应该是网络的未来。”③今天,社会审美多元化日益多元,尤其是都市人群对曲艺的审美诉求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媒体平台,往往代表了不同的审美偏好和目标人群。抖音、爱奇艺、喜马拉雅、荔枝、蜻蜓、优酷等互联网平台的文娱布局日益广泛,曲艺理应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截至笔者撰写此文时(2020年9月)抖音平台的“谁说曲艺不抖音”等话题,已拥有了1.5亿次播放、1.3万个视频。天津名流茶馆抖音号制作的“相声很内涵”为主题的普及相声知识短视频,体现出文化自信,也提高了曲艺的传播力。而多项研究表明,抖音用户最热衷于看到“有趣”“搞笑”的内容。不过,曲艺固然大多有风趣幽默的特性,但并不一定都可以贴上“搞笑”的标签。反过来说,如果以“搞笑”作为曲艺进入融媒体的通道,难免有窄化、矮化曲艺艺术内涵之虞。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曲艺应更好地把“学习强国”这样的新型主流融媒体平台,作为传播和展示曲艺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和现实题材新作的重镇。一方面,推动平台进一步完善曲艺内容,使之更符合曲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在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同时,以更加主动地姿态研究新型主流融媒体平台的媒体特性、传播规律和用户特征,主动对应,为自己开拓更加广阔的艺术传播空间。

(作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参考文献:

[1]崔凯:《交互媒介下的曲艺生态新格局》,《人民日报》,2016年11月18日,第8版。

[2]薛宝琨主编:《中国曲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注释:

①马瑜整理:《飞瀑沐流尘溅玉振清音——详析曲艺界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建议》,《曲艺》,2018年第4期,第21—27页。

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编写:《中国艺术发展报告》,中国文联出版社,2020年,第222页。

③明红:《笑星姜昆触“网”》,《中国信息导报》,2000年第7期,第38—39页。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曲艺强国内容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曲艺泉城》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