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评价能力的建议

2020-03-28王玉雪

青年生活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王玉雪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评价的要求,对教师阅读评价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建议,包括要重视多种类型的阅读评价、关注阅读教学中评价语的使用、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以期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道:“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1]  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恰当而有效的阅读评价,教师应关注到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多种类型的阅读评价

《课标》中关于阅读评价的类型与要求是多方面的,阅读的类型包括朗读评价、诵读评价、默读评价、精读评价等。对于阅读评价的要求,以朗读评价为例,《课标》是这样要求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2]。”教师应根据《课标》中对于不同类型阅读评价的要求,根据各个学段的学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全方位的评价。教师不能用同一种评价方法统一评价学生的阅读。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朗读时,可以利用朗读评价表评分的方式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气综合考察;在对学生进行默读和浏览的评价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行默读和浏览之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要求学生默读准备回答问题、概括段意、归纳中心……在学生默读和浏览之后针对学生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评价。

二、关注阅读教学中评价语的使用

1.阅读教学评价语要有客观性

目前,一类枯燥的阅读教学评价语频繁出现:不错、很好、非常棒,这类评价语在课堂中呈现达到数十次。可想而知,学生面对过多的这种“佛系”评价语,很容易产生“麻木”的感觉,这种评价语完全不能起到应有的评价功能。教师的评价语必须要客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有利于下次表现得更好。例如:“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教师的这种评价语清晰、明了地向学生呈现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加地客观、具体,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功能。

2.阅读教学评价语要有激励性

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语的激励功能,例如,学生在朗读之后,教师可以这么评价:“读的多么流利呀!如果你能读出小壁虎看见自己又长出一条新尾巴时的高兴心情就更好了。你想再试一试吗?”由此例子可见,教师并没有完全否定学生的朗读,而是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充满信心,而且学生在下次朗讀时一定会更加饱含感情。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犹如孩子成长的营养剂[3]。因此,教师的阅读教学评价语一定要有激励性,而不是全盘否定。

3.阅读教学评价语要有导向性

导向性是指教师在评价时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教师可以这么评价:“你已经把这段话的大概意思说出来了,能不能抓住重点词句,概括得再简练一些?”可见,教师并没有说学生概括的不正确,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概括,指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评价中,对学生评价时不仅仅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正确与否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的回答与问题的契合度,回答是否富有条理,是否能用语言准确、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等等。

三、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1.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目前,阅读评价的主体过于单一,大多数都是教师评价为主,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无法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可以采取学生互评,或者家长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例如说,教师在让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可以不立刻给予学生评价,而是让学生之间先进行互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互相比较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后教师再给予学生朗读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能力有个清晰的定位。再比如说,教师在制作课外阅读评价表时,在评价主体这一栏中不仅仅要有教师评,还可以增加“学生评”“家长评”等评价主体,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形成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不断成长。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阅读教学评价也与《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目前,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对学生“ 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即过于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转个角度来说也就是学生的成绩。但是对于“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却始终被忽视,这样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结合三维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知识,又要注重指导他们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个性化理解。学生在参与一定的阅读活动中获得经验,增加自己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感受。

3.评价体系的健全性

评价体系包括先进的评价理念,合理的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等。有些教师为了图方便,利用学校统一的评课表进行评价,虽然这样遵循了标准,但是忽视了班级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体系有所欠缺。有的教师评价理念过于守旧,甚至有的教师不对学生进行评价,认为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这样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健全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阅读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主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l.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伟东.灵活运用激励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中国科教创新导刊[J].2012,30:34.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