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 数字化转型背后那朵云
2020-03-28
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鳞次栉比的厂房和楼宇,让乡村和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不仅实现了人类空间层面的互联互通,让人们更加方便和快捷地沟通和交流,也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体验。作为三大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在道路、桥梁、楼宇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水泥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面临挑战
水泥行业转型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水泥产量维持在23亿-24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在创造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水泥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产能过剩、资源和能源利用率低、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整个行业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巨大压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水泥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还比较低,多数环节还依赖于人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此外,由于水泥产品的特点,需要在靠近消费的地区设厂,无法完全进行集中化生产,给企业的生产和交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面对当下的挑战,水泥行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继往开来
确立数字化转型新目标
华新水泥是中国水泥行业的鼻祖,成立于1907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新中国成立以来,华新水泥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工程提供了水泥,包括葛洲坝、三峡大坝、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十大建筑等著名工程。隨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华新水泥走出国门。目前,华新水泥在全球拥有150多个生产基地,业务已经从单纯的水泥生产,拓展到混凝土、装备制造、环保、新材料等多种业务。
说到华新水泥的过去,华新水泥数字化创新中心总监汤峻透出骄傲和自豪。在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的带领下,华新水泥一直坚持走自主研发这条道路,成为中国水泥行业也是首屈一企业指的,拥有独立研发、设计、制造各种水泥生产设备的能力。在企业管理方面,华新水泥很早就采用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式,并始终朝着企业规范化、员工职业化的道路发展。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华新水泥也走在了行业前列,不仅很早就实施了ERP系统,还推出了华新网上商城。
近年来,华新水泥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分布越来越广,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华新水泥来说,目前碰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统筹管理国内外的众多工厂。目前,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行业主流,要实现快捷的响应速度,更贴近于客户,就需要更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随着互联网时代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化办公成为趋势,也给华新水泥的信息化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有一个很全面的构想,即要通过工业智能化和商业智能化,帮助企业实现业务上的转型。工业智能化是指在生产环节,提高自动化程度,运用智能化的技术;在商业智能化方面,打通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壁垒,比如从财务、营销、采购、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以及工厂管理的闭环。未来,华新水泥还将利用人工智能的手段进行市场预测,调节工厂产能。
对于华新水泥来说,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能耗,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满足环保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汤峻表示,华新水泥希望在水泥行业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效展示,对水泥行业起到明显的示范作用。
牵手华为云
百年老店焕发新生机
传统的集中式的数据中心,已经很难满足华新水泥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所以上云对于华新水泥来说是十分自然的选择,华新水泥也将上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一般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已经有数据中心的企业,在上云的选择过程中,都会有很多顾虑,比如说数据的安全性、响应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华新水泥通过谨慎调研,最 终选择华为云作为华新水泥云平台的提供商,华为云在保障数据安全性、品牌以及团队实力方面得到了华新水泥的认可。
华新水泥的上云迁移涉及数据中心、IaaS层以及ERP、CRM等全核心业务系统上云。华新水泥数字化创新中心系统运维部部长刘哲松谈到,未来在华为云全部上线之后,将会有几方面的改善: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过去信息系统存在一些烟囱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下,CPU、内存等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使用华为云以后,可以大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成本。企业上云后,每年的运维成本至少节约30%;机房设备、网络专线、维保以及用电费用可节约近300万。
提升网络效率。由过去机房的数据中心(二级网络资质)转变为华为云(一级网络资质),在网络上会有更大的效率提升。
满足移动化办公场景需求。以前要通过VPN、专线访问系统,现在可以实现直接通过互联网移动化办公。
运维的可靠性得到提升。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IT人员的运维压力越来越大。上云以后,可以利用华为云平台背后强大的资源,增强运维实力。
谈及企业上云的经验心得时,汤峻表示,企业上云最大的困难是观念上的改变,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上云的认识还不充分,对云的安全性还存在顾虑,已有的IT重资产,反而成了前行的包袱。此外,与制造企业相关的信息化人才还比较缺乏。而李叶青早已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上云就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在汤峻看来,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转型得益于管理层推动改革的魄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李叶青已将传统工业与数字化的融合定义为公司的四大战略之一,在企业数字化创新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决心与支持力度。
数字化转型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其实是个两难的事情。经济的大环境以及技术的发展逼着传统企业亟须寻找一种更为先进的管理模式,而对于广大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的中 国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之路就显得尤为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采访的最后,汤峻鼓励生产制造企业的伙伴们要坚决走数字化转型道路,“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是必须走,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相关链接
中国水泥业复产率达31.45%
中国水泥协会近日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2月25日,水泥行业复产率达31.45%,人员到岗率达60%。据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陈柏林介绍,数据来源于协会对水泥行业10家大集团进行复工复产的调研统计。从水泥行业统计范围来看,这10家集团水泥熟料产能 比重超过全国总量的50%,能够代表当前水泥行业的总体复工复产形势。由于水泥需求是延后释放,因此水泥行业现状对全年整体需求影响不大,预计2020年水泥需求将维持在23亿吨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