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一株菊于心间

2020-03-28刘伯毅

思维与智慧 2020年6期
关键词:采菊东篱秋风

●刘伯毅

渐入深秋,萧瑟的秋风带着一丝丝苦雨笼罩着大地,曾经鲜艳夺目的百花纷纷变成片片落红,斜落、沉积在畦垅间,道路旁,大自然原本繁华的外衣在秋风的摇曳里,一件件掉落了。这时候,菊花却傲然昂首绽放了,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一千多年前,唐末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一首咏菊的诗:“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赞同他的前两句,而后两句作者称假如自己是司春之神,将菊花安排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这显然是曲解了菊花的品性,因为菊花不会倾慕浮华硬去凑热闹。或者说,菊花真的在春天开放了,那秋天我们又该多失落啊。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菊花最早的国家,自古以来,菊花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的《全芳备祖》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有多种功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观赏。菊花凌霜放花,不畏寒,不随百花同枯,有高洁的风格,西北风越紧,菊花越开得茂盛,寒露越重,菊花越开得艳丽。菊花用以拟人,好比是卓然独立,坚持笃行的君子。秋天的花,并不限于菊,如木芙蓉,色尤艳丽,但总比不上菊花那样受人推崇。说到菊花,不禁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想到这位爱国诗人痛苦地在汨罗江边独行的画面,而且还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晋朝的诗人陶渊明。

一千五百多年前,陶渊明因不愿向小人俯首,不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去彭泽县令,躲至村野乡陌,植荷种菊,吟诗作文。他是与清风共舞的高流大隐,是与明月嬉戏的田园诗人。他心香品洁,骨清神爽,静如秋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诗人物质上苦一点,但精神是自由和愉悦的。读着这样的诗句,似乎看到诗人正立于菊花之侧,在心绪散漫的黄昏时分,菊香飘过他恬淡的脸上,让他感到一种快意,远景是隐隐约约的南山,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车马喧哗”或什么“案牍劳形”,更无须“摧眉折腰”。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的人生真谛,人淡如菊,菊花是诗人的知音,是许许多多文人的挚友。

人淡如菊,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境界。实际上,我认为,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著、拒绝霸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花的淡定和执著。菊花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坚贞,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态,有在别的花争奇斗艳时默默从土壤中汲取养分积聚力量的执著。当其他花退去时,菊花才登场,秋天里的菊花,对大自然充满热情,如仕女唐装,在秋的萧瑟中带着几分傲气风华超然。这菊花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淡在自我积聚力量之中,淡在情操之内,值得人敬重和借鉴。

菊花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成长的茎梢带木质,每年秋季开花以后,茎便枯死,花和茎一起凋零,让人心生惋惜。过去的诗人还特别关注崇尚白色的菊花,唐朝诗人刘禹锡说“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白居易说“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种伤感情景,和现代流行歌曲“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却很吻合。但如今在城镇、乡村,尤其是城市,菊花呈现出了热烈甚至欣欣向荣的特征。由于人工精心培植,菊花花瓣繁复、叶绿且阔,色彩比过去还要艳丽,似乎花容一年比一年丰美,花姿一年比一年漂亮,菊花的品种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这应当是好事,体现了栽培技术的进步和对美的追求。但作为一个现代人,身处闹市,充斥于耳的是流行歌曲和纷乱的嘈杂声,终日被俗务缠绕,想的又是名和利,言行上又似乎离菊花越来越远,这真是一对矛盾。今人已很难有古人“东篱采菊”那样淡泊悠然心情了,由于看重金钱,看重物质,已很难有菊花那种独立寒秋、迎风怒放的傲岸昂首的精神和处世态度了,当然,也不去追求、更难做到人淡如菊的境界了。

秋天来了,面对姹紫嫣红、仪态万千的菊花,我们大家也许都要在自己的心田里垦出一畦、一畈净土,植入一株株淡定清香的菊花,以怡养我们的人生。

猜你喜欢

采菊东篱秋风
李久香
胡新科
深秋
菊与星
偶感
秋风
秋风吹
世间每一朵菊花,都有东篱的香气
何不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