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会见亭的律师远程会见系统设计与应用
2020-03-28毛博文天津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
毛博文 天津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
引言
通过构建基于智能会见亭的律师远程会见系统,旨在监所远程会见精细化管理、会见资源科学配置、智能装备辅助盯守等方面作出诸多探索,完善服务内涵,让律师会见真正“少跑腿”,获得更便捷、更高效的会见服务,扎实推进公安智慧监管建设对接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
一、背景与现状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建设进程的逐步加快和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安监管场所面临羁押量居高不下、在押人员法律权益保障需求提升、律师增加法律服务供给等一系列新课题,传统监所律师会见模式已跟不上新时代公安监管工作的要求,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国家法治战略推进监所会见保障提档升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完善律师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将律师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体布局,作出各项具体部署。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先后联合出台《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快速联动处置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律师的会见权益,给监所造成了无形的压力。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省会城市和一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基本实现全覆盖。据测算,当前仅有37.2%的在押人员曾经接受过法律服务,如果其余62.8%的在押人员也同样会见律师,则会见量至少增加1.5倍。
(二)监所会见室建设滞后
看守所现有会见室资源数量和接待能力难以应对爆发式增长的会见需求。仅以天津为例:全市看守所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功能用房配建数量差距明显,且现有会见室改造难度较大,资源严重短缺,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会见需求。
(三)影响诉讼进程拉长诉讼周期
律师接受法律援助指派后,由于监所接待能力所限,律师会见不到当事人,律师将以“无法会见当事人”名义申请案件延期审理,迭代会见数量增多,监所安全风险增加。
(四)监所去化能力降低导致押量积压
由于案件结案比例低,大量在押人员羁押期限被动延长,同时律师会见需求也同步居高不下,导致监所会见室房间资源更加紧张。
随着刑事辩护全覆盖的推广,律师到监所会见“排队等候时间长、会见室资源紧张”等现象给监所窗口带来接待压力,也给律师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焦虑。
二、现状与优势分析
监管场所亟需创新一种“识身份、稳运行、易部署、保安全、广受众”的会见模式回应律师的期待;同步解决“监所会见室增配、律师会见资质核验、律师会见全程监测”等管理课题,达到新模式在不影响“监所正常接待秩序和监所执法细则底线”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律师满意度和监所执法、服务诉讼水平的创新目标。
(一)国内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开展律师视频会见探索主要分为三类模式:(1)共用属地派出所或办案区现有的远程提讯系统,侧重于盘活现有资源;(2)基于监所现场接待大厅,侧重于改进排队体验;(3)基于物联网思维,侧重于便利化及安全。具体分析对比见表1。
?
(二)智能远程会见亭在监所律师会见的应用优势
智能远程会见亭作为新型会见装备,在监所律师会见工作中具有以下应用优势:
(1)律师不必奔波监所,更不用排队等候,只要按照预约时间到达指定会见亭就可随到随见,解决了“刑事辩护全覆盖引发会见量爆发与监所会见室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
(2)律师仅出示手机的电子证件即可打开会见亭开始会见,其便捷性、实名实人认证的准确性是传统证件核验方式无法比拟的。
(3)监所不必改造原有会见室,只需在监区楼道部署会见亭,免工程量,省地省钱;律师端会见亭也可在符合条件的任何区域快速部署。
(4)在押人员会见不出监区,既节约警力,又节省时间,可以服务更多的律师远程会见,大幅提高监所接待民警的工作效率,缓解接待压力。
鉴于此,该装备改变了律师监所会见的常规模式,在存续几十年的现场会见模式之外,创新了“物联网+智能装备”为载体的远程视频会见新模式,实现对律师会见的提质增效。
三、系统设计架构
(一)设计目标
基于智能会见亭的律师远程会见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适用广普、部署便捷、身份核验准确、多媒体交互稳定、环境精控、盯守智能、防范脱逃,达到细化会见流程颗粒度,提高会见管理精度,降低民警盯守强度,提升会见整体智能化水平的管理成效。
(二)设计思路
该系统主要依托“物联网环境监测技术、图像识别、云直播互动、电子证件核验”技术,通过发挥物联网传感器对场景变化的感知能力,以会见亭内的实时环境为监测基础,定时自动采集,优化判断后自动调节环境质量;结合亭内图像的动态识别,实时确认当前使用者的身份及数量;借助直播多码率、多格式、低延时的特点,实现双向稳定视频互动;依托电子证件金融级生物特征识别和动态二维码防仿技术确保使用者具备相应的会见资质。
(三)设计架构
该系统参照分层模型分为七层,如图7所示。
1. 用户应用层
将用户划分为“律师、在押人员、提讯民警、盯守民警和律协管理员”五类角色,便于分类订制智能化应用模式。
2. 门户展现层
主要实现统一授权服务,实现单点登录,让用户无缝使用底层应用。
3. 应用系统层
负责门户展现层用户的请求和调用,向门户展现层提供数据,通过调用底层接口为上层提供服务。
4. 应用支撑层
主要封装环境质量、电子证件、交互、预约鉴别、管控等各项服务和中间件,供应用系统层调用。
5. 网络控制层
用于感知设备管理、参数分析、调度控制。
6. 网络接入层
各种有线、无线、局域网通信方式的接入。
7. 感知设施层
通过环境质量监测、光电检测、动态识别、防脱逃、信号侦测、电控联动门锁、电子证件识别、视频交互设备完成环境参数和图像的采集。
四、系统功能及流程
(一)组成及功能
基于智能会见亭的律师远程会见系统主要包括亭体、PC端视频互动客户端、云直播、证件卡包、在线预约会见,如图2所示。
1. 亭体
采用金属框架板材填充,配备各类智能物联网感应模块、智能锁具、多媒体交互机组和防脱逃组件,作为远程会见基础载体。
2. PC端视频互动客户端
负责双向音视频交互。
3. 云直播
负责全网多对链路调拨、双方握手、间歇探测、信道加密、视频保存。
4. 证件卡包
提供电子律师证、电子身份证展现,保证达到金融级人脸识别、实名实人认证。
5. 在线预约会见
提供申请提交、审批、撤销、评价等功能。
(二)使用流程
系统将现场会见的“律师排队、资质查验、房间分配、提解出监、固定讯问椅、会见交流、提解回监”等人工操作动作全部提升为远程会见的“电子证件身份识别、空间隔离、视频监控、隐私安全、图像识别、人体感应”等全流程智能化自动控制。具体流程如下:律师提交预约申请审批通过后,按照申请时间到达预约会见亭,经出示电子证件核验身份后进入亭内,与此同时,对端监所提讯民警按照预约时间将被会见人送入指定会见亭开始会见,会见过程中,亭内各种感应设备持续监测保障环境质量,预防违规行为发生。
(三)关键技术
通过“监测环境、识别图像、互动云直播、核验电子证件”等方法实现律师远程会见。接下来,进一步阐述关键部件工作原理,亭体内部及外部设计如图4、图5所示。
1. 会见亭由底座[1]、支柱[2]、亭盖[3]构成主体框架,在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柱,支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亭盖,在支柱之间设置挡门[5]和多个墙体[4]形成密闭、独立的空间;
2. 亭体外侧安装异轴同步自动窗帘[6],保证亭内隔音隔视;
3. 亭内安装视频模块[9]、收声器[10]进行远程音视频交流;
4. 亭内安装光电检测模块[30]自动调节灯光[8],保证人在灯亮人去灯熄;
5. 亭内安装温湿度监测模块[29],自动控制亭内空调[28],调节温度;
6. 亭内安装监视摄像头[7],全程录音录像,可自动识别、测定人员数量,并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动态捕捉、识别和测定人脸,确认身份,以智能行为管控代替人工监视,节省人力资源;
7. 亭外安装电子证件识别门锁[16],确保出示电子律师执业证后,在身份真实可靠的情况下,亭门自动打开;
8. 安装讯问椅,监所端亭内配备符合公安部行业标准的讯问椅,防止在押人员会见期间自行离开座椅,预防脱逃;
9. 会见亭成对使用,分为律师端和监所端,使律师和嫌疑人在空间上不存在交集,可有效提高会见效率,也杜绝了非法物品传递的可能。
(四)主要性能指标
?
五、创新特点
智能律师远程会见亭在“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等方面得到提升。
(一)智能化
在国内率先实现律师会见三证电子化核验,通过电子律师证二维码智能比对律师身份、会见资质、预约档期,实时控制开锁指令并启动音视频交互模块接入对端信号开始会见。
(二)集成化
亭体集成温湿度、光电、红外、烟雾等感应模块智能调控风扇空调,提升会见环境质量。
(三)数字化
云直播为自持技术并架设在私有云上,提供全数字化直播,动态可调节。
(四)网络化
会见链路架设在互联网,混合加密,安全可靠,实现律师远程会见,为下一步将会见亭下沉到基层司法局甚至司法所,实现更便捷会见打下基础。
(五)移动化
亭体属完整可迁移式会见单元,可快捷部署、安全隔离、堆叠扩展。
天津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总队于2017年6月开始研发智能远程会见亭,从最初的设计、制作模型小样到试点单位的反复调试,不断增加新的功能,逐步完善,目前已基本定型。经科技查新证实,该会见亭填补了监所装备行业空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六、应用成效
智能律师远程会见亭经过设计、研发、调试,以会见亭为载体,形成了一套“预约、审批、核验、会见、监控、评价、提解”的完整机制,目前,已在天津地区看守所和天津市律师协会部署,进入常态化应用阶段,月均服务会见892次。其中,市内跨区会见比例达45%,环比增加了8.3倍;律师现场会见频率明显下降,以单次会见往返路途20公里计,每年可节约燃油22吨,节约时长21600小时,律师会见满意度达97%,特别适合各类应急会见情形。例如,2019年9月30日,天津市某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赵某的法援朱律师接到法院通知,国庆节后即将开庭,但预约现场会见已无时段档期,而且国庆期间监所封闭不提供会见服务。为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该所特意为双方安排远程视频会见,受到当事人和朱律师的一致好评,维护了刑事诉讼公正,提升了公安监所整体形象。由此可见,该成果成熟度较高,性能稳定,效益显著,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提升执法水平
通过研发“基于公安部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电子身份证和证件卡包的电子律师证”识别锁具,将律师会见资质查验与会见亭门锁结合起来,将资质查验由纸质律师证核验提升到基于人脸识别的电子律师证动态核验,在全国率先实现“无纸化”在线核验。
(二)提高会见效率
常规律师会见大多属于程序化会见(单次15分钟内),而出入监区搜身加上往返会见室路途也需要15分钟,费时费力。会见亭部署在监区内,无需搜身和往返路途,会见效率翻一倍。
(三)降低执法强度
会见亭内具备图像识别、人体感应等多个智能化模块,可大幅降低提讯民警的盯守强度,日平均盯守时间由8小时降低为15分钟,仅为原来的3%,由死盯死守变成智能提醒,原监控室会见盯守民警已转岗为提讯押解民警,每个基层监所平均增加押解警力2人。
(四)降低改建成本
会见亭购置成本仅为监所会见室拆改成本的30%,且新增会见亭数量明显多于会见室拆改数量,具有较高性价比。
(五)杜绝安全风险
远程会见属于非接触式会见,监所不必担心现场会见过程中律师传递违禁品,降低会见风险,提升监所安全。
(六)防止疾病传播
会见亭采取了物理隔离会见模式,杜绝空气、飞沫等疾病传染渠道,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高发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战效果。
综上所述,会见亭能够应对刑事辩护全覆盖带来的新挑战,节省律师奔波劳顿,增加律师有效工作时长,进而提升全社会整体法律服务水平。
七、结语
本文介绍的智能律师远程会见亭创新提出了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构建律师与监所之间的远程会见服务新体系,在监所智慧化变革的当下,达到了提高会见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细化服务内容、缩短等候时间的效果,从而提高会见服务质量和监所管理水平,重塑监所会见新秩序,使监所律师会见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