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20-03-27潘瑾
潘瑾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在倡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背景下,网络平台及其教育资源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教学手段。中职生处于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青春期,且面临不同程度的社会舆论、择业、个人发展的压力因素,易产生心理问题与困惑,但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并乐于接受。因此本文从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角度,探索信息化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途径,阐述其具体的优势与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教学资源;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8-0064-03
教育理念及其手段需要与时俱进。在当今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相关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化教育并与社会接轨。职业教育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需要更好地接受新鲜事物并具备适应新时期的专业技能。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角色,缺乏足够的个性化互动及自我探索。因此在网络教育的背景下思考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途径,既符合职业教育“自我教育”“自我帮助”的本质特征,又切实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全面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是贯彻教育方针、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对象、过程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学生不断增多,甚至因心理问题而自伤、自杀或他伤等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措施,防患于未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平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迎接未来社会的严峻挑战。为此,有必要在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及信息化手段的适用性基础上,思考如何优化心理成长环境,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一、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调查表明,中职生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期,呈现出一些特点及对应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四方面。
(一)认知能力日趋成熟,但学习问题突出
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逐渐定型,他们的知觉更具目的性和系统性,比起初中阶段更加细致和深刻,能够主动学习,理解记忆的能力越来越强,能自我归纳学习方法和规律。整体上,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能够脱离具体材料进行推理、概括,思维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虽然学习更加独立、系统化,但比起同龄的高中生程度要差,因为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能力、刻苦钻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这与其长期以来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外界因素有很大关系。另外,激烈的就业竞争也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失落和自我轻视。对此,学校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提供帮助。应关注学生极易产生的学业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等方面。
(二)自我意识强,人际关系敏感,缺乏责任感、集体意识
很多中职生对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能够做出比较合理的评价,但有过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表现为头脑活跃、思路开阔、争强好胜、勇于表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或过低,容易出现自大或自卑心理。与他人交往中,往往难以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难以理性对待,与朋友、同学、老师、父母等易产生冲突。个别学生依赖手机中的虚拟交往,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缺乏经验,有一种“自我中心”的观念和“为所欲为”的冲动。再加上自我约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强,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人际情感淡化,易出现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三)情绪体验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出现情感心理问题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中职生的情感世界丰富多彩、复杂多变。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承受力、转化力不足,情感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很多同学在意他人评价,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波动较大。缺乏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在极端情绪的支配下做出不理智的事,事后又极易后悔、自责。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们不能集中精力,沉溺在负面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因为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转移等处理,不少学生成为情绪的奴隶,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情感心理问题。
(四)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面临择业困难, 易对前途迷茫并产生自我否定
择业、就业是职业学校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他们主要面临的不是升学的压力,而是就业的压力。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表现为择业依赖退缩心理、择业紧张焦虑心理、择业思维定式等。许多学生会有诸如此类的担忧:我学的专业知识有用吗?现在竞争如此激烈,我的学历也不高,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吗?我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吗?现在消费水平这么高,我赚的钱足够养家糊口吗?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但是传统的人才观念以及自身弱点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来实现自我,使他们易产生自我认识偏差,甚至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二、 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网络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来访者普及心理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服务等内容。比如“中国心理在线”“华夏心理”“中华心理网”等,都是国内影响较大也相对成熟的专业心理网站。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网络手段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优势。
(一)突破时空限制,受众面广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一个心理教师只能面对课堂上的几十名学生。在传统的个体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次只能接待一个来访学生。由于人员和时间的局限,要想满足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可能性很小。而在网络中,则能整合许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分门别类设计呈现,真正意义上达到了资源共享。课前通过微课自学、测试自评等信息化学习手段,实现了翻转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网上视频咨询、语音咨询突破了咨询室的限制,增加了咨询接待量。开展网上团体咨询或辅导,一位老师可以同时接待多位来访者,服务效率大大提高。
(二)经济上减少了财力、物力的投入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还是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学生的个别心理咨询,还是教师的专业培训,都需要投入较多的师资和经费。但网络形式更加高效环保,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和学校运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都降低了。比如,网上使用心理测试量表,可让来访者随时自测以增进自我了解,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在必要时寻求帮助。网上测试与传统纸笔测试相比,省时、省力、省钱,诊断分析也更为便捷。如网上预约咨询,来访者在平台上自助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心理教師可以直接浏览相关信息,并统计总结来访情况,节省了时间、人力与物力。
(三)信息化资源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网络时代的精神核心是自由平等。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身份的差别和地位的高低,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这很符合中职生崇尚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们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网络手段的教育尤其突出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学生们在网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自身需要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他们就各种感兴趣的心理问题,借助微信、微博、电邮、心理平台等方式,与他人实现交流沟通、平等互助,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的管理与教育”。
(四)更具有私密性,有利于学生真诚、开放,探索自己并改善心理问题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由于社会依然存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传统偏见,相当一部分学生无论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还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中,都不愿或不敢暴露自己,更不敢去专业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但在网络平台中,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更有安全感,愿意做更多的自我暴露。另外,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使学生不必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而可以直接而真实地表述自己,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加快心理咨询的进程和效率,并减少传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阻抗的发生。
三、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途径
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平等、灵活、多维度的资源载体,具有传统教育手段难以匹敌的优势,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信息交互完成,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测试与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帮助自己
学生通过网上相关的心理资源,搜索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心理知识并进行自测。测试后可以直接获得反馈及建议,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与困惑。如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了挫折,可以搜索人际互动相关的心理效应、心理误区及黄金法则等知识,促进自我探索,将学到的知识主动应用于生活中,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二)设置在线咨询、互动,通过电邮、聊天工具、留言板等满足个性化心理需求
比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当前的困惑,以书面文字、语音等形式在互动工具中呈现,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心理教师的邮箱中,对方可以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将解决方案发送到来访者的邮箱。用电子邮件进行心理咨询的主要优点是保密性强,咨询时间比较自由,双方均可选择自己方便的时间提问或回答问题,也可以远距离咨询。但是它也存在局限性:时效性差,通常无法及时答复,而且不适宜答问咨询。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还可以使用麦克风、摄像头和心理老师直接进行语音聊天以及视频聊天。心理教师不仅可以获取来访者的语音信息,而且可以直接观察其面部表情及体态上的变化,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心理,对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有很大帮助。这与在一般的心理咨询室内进行的咨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它最大的优点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使远程咨询、交流成为可能。
网络论坛、留言板是当前网络中比较流行、运用范围较广的交流方式,它内容丰富,交流方便、快捷、自由。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所需解决的问题、存在的疑虑或者想了解的心理知识,以帖子的形式发布在论坛、留言板上,而网友、心理教师则可以跟帖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发帖人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论坛、留言板的主办方也可以不定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常识和专业知识,组织各种相关话题的讨论,以方便来访者的学习,实现自我解困、自我疏导。
四、警惕信息化手段带来的副作用
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目前学生的手机成瘾现象,应注意鉴别、引导学生了解科学、适应自身的心理健康资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适度利用网络手段,避免学生陷入网络平台资源而忽视真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和学习体验。
面对网络负效应给中职生造成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开辟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园地,积极占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首先,要在网上开辟符合学生需要的、有吸引力的专题栏目,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者联络学生的新纽带。其次,要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线咨询和辅导的整体配合,避免沉迷网络事件发生。探索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路径,这是加强中职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还应将对学生最基本的网络道德要求规范化、具体化,与学校原有的德育考评制度挂钩,形成一套固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寇振华.职业院校青年学生心理教育探析[J].时代文学,2007(3):192-193.
[2]田晖.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探析[J].河南农业,2007(10):49-50,52.
[3]张骞,张大均.加强学校挫折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70-72.
[4]李会霞.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导刊,2001(7) :65-69.
[5]韩竹梅.网络平台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观察,2010(1):76-77.
[6]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北京,100012)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