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
2020-03-27赵英男
赵英男
“宅兹中国”本是学者葛兆光讨论“中国”一词历史与地理含义的著作的名称,却不料成为今年春节期间每位国人真实的生活写照。看着手机上电视中每日疫情播报,那种一开始身临其境的心惊肉跳,逐渐演变为沉痛过后的揪心。生产与生活虽然只是短暂的停顿,但这正如花儿乐队所唱,“空虚敲打着意志,仿佛这时间已静止”。当有几日天猫、京东种种商家都不再推送打折通知与降价短信时,就只有小区门口扫码出入与量测体温的“关卡”,空荡街道上面戴口罩的眼神示意,市区主干道上消毒设备与宣传车的流转停走,才让人感受到世界还在延续。我们不由地也会如歌词那般想:在平静而无波澜的日常生活背后,是否我们真的“有所掩饰”?
现在看来的确如此。不然我们也不会在疫情暴发之初会那样愤怒。相较于17年前,在通讯网络已然极为发达的今天,千里之外的一个消息就能让我们心痛得彻夜难眠、愤怒得无处发泄,呼呼大睡后又发现这些消息不见了。于是所有的伤心与痛苦,全然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默默地安慰自己:何必呢,毕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朴素的道德感却又拼命告诉自己,正是我们在太多人太多事上持此观点,才到今天这般模样。于是又一波转发、点赞、分享、评论,然后这一切又都仿佛未曾存在过一样,无影无踪到我们反而会自我怀疑:这都是真的吗?这些事情真的发生过?
这种疑问自然不会有答案,因为太多时候没有答案有时也是一种答案。久居家中泡在网上,见惯了那些对绝望中求救的患者家属冷嘲热讽的人、在医生因公殉职后讨论他或她算不算真英雄的人、为了防疫摔猫埋狗的人,又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感动和祝福,神经也就变得愈加麻木。此时反而能够渐渐想开:不管怎样,生活还要继续。
是啊,房租、房贷、学业、工作等生活中的一切琐事都已令人心焦,即便“新冠肺炎疫情”当头又如何?教师要直播、员工要办公、孩子要“停课不停学”、学者要申请项目、商人要开店营业,大家都有要忙活的事情。更何况使用的网络平台时而崩溃时而修复,向领导汇报的紧要关头父母喊着来吃饭,越是讲不会的题目时网络就越是变慢……这些技术性的细节已经足以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还哪有力气去刨根问底,寻求每一个内心疑问的答案。
但是,我们不说、不想、不看、不问,疑问是否就不存在了呢?并不会。我们还是想知道自己捐出的钱是否已经到账,还是想问问筹集的物资是否已然解了燃眉之急,还是想试试自己的文字能否给前线的医生护士与患者以信心和力量,还是想看看自己的报道可否用事实的力量安抚大家的焦灼和恐惧,还是想在日常努力工作之外为自己、家人、他人再尽一份力。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想了解一下那些让我们悲痛的、愤怒的、牵挂的、眷恋的一切,后来到底怎样了。
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们总是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拿着苹果手机、穿着耐克阿迪,我们习惯了正装术语,追求着冷静理性,忙碌着柴米油盐,期许着升职加薪。或许只有当“宅兹中国”成为现实,平日的节奏戛然而止时,我们才蓦然发现这一切都不重要。日常生活的軀壳此时无法掩饰那些令我们挂怀与关心、愤怒与伤悲、求问真相与答案的真正重要之事。同时我们明白,参与便会挂怀与关心、在意便会愤怒和伤悲、珍视就会希冀一个答案出现,而在参与、在意和珍视背后,便是我们还有希望与期盼。希望我们能永远保持这一期盼,无论是否“宅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