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写苏区荣光 奏响时代强音

2020-03-27唐祎泾熊雪景赖永星谢龑

党史文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石城县石城贫困户

唐祎泾 熊雪景 赖永星 谢龑

石城县,是具有辉煌历史的中央苏区全红县,也是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县,“居难安、食难饱、衣难添、路难行”是长期以来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石城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奋力攻坚,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脱贫成绩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年底的49820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222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18年年底的0.8%;29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石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摘帽”后的石城人民再接再厉,继续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48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8%。

不忘初心,决战决胜堪重任

石城这片红色的土地,处处是血与火的历史痕迹和峥嵘岁月的光荣印记。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十次亲临石城,宣传真理,播撒火种;1931年12月,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起义官兵入驻石城秋溪整编,诞生红五军团,成就一支钢铁劲旅;1934年9月,红军长征前夕中央苏区北线战场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石城阻击战打响,为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集结与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革命先辈为之苦苦追求、千万先烈为之付出生命的理想,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初心和使命。穿越承载热血荣光的历史时空,迈入新时代,又该如何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呢?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群众奔小康、谋幸福,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党和人民交与我们的历史重任。石城县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尽锐出战,下足“绣花”功夫,奋力书写了这份光荣的历史答卷。

思路向扶贫聚焦。“2018年提前脱贫摘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全力打造国家精准扶贫创新示范区”——这是石城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众志成城许下的铿锵誓言。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上来,将想问题、作决定、抓落实是否有利于脱贫攻坚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全县出台农业产业扶贫、电商扶貧、光伏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兜底保障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信息化扶贫、金融扶贫、水利扶贫、整村推进扶贫等扶贫方案,以“1+1+N”形式完善目标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万事俱备只等一声号令,千军万马只为脱贫攻坚!

人员向扶贫集中。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认真执行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调度脱贫攻坚制度,将第一书记纳入县后备干部队伍管理,把最优秀的人才调配到扶贫队伍来,把一切工作力量集中到扶贫中来。132名包村指挥长统揽132个村(居)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75名专职扶贫干部上下联动推进工作,132名村第一书记、132支驻村工作队、3257名结对帮扶干部下村精准对接帮扶,4个调研指导组常态化开展调研指导,45家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与深度贫困村,143支1296人志愿者队伍主动参与扶贫。包村指挥长、县乡村三级扶贫队伍、驻村帮扶队伍、调研指导队伍、社会扶贫队伍等五支队伍齐聚,合力攻坚,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用沾满泥土的脚印丈量着脱贫攻坚的深度。

资金向扶贫倾斜。投资2.5亿元的铜锣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顺利竣工、长乐现代农旅休闲示范园顺利开园、屏山2000亩蔬菜大棚建成投产、濯坑60兆瓦的协鑫地面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一个个扶贫项目的投入使用离不开扶贫资金的支持保障和监督管控。石城县坚持扶贫资金优先保障,通过向上争资争项、撬动金融资金、整合部门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积极筹措,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格局。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近75亿元,谋划实施产业、就业等精准扶贫十大重点项目,其中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等各类金融贷款近40亿元,惠及合作社447个、种养大户959个、贫困群众10900余户。同时,通过督查、巡查、审计、交叉检查等方法,对项目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每笔支出用在刀刃上、每项拨付围绕脱贫转。

驰而不息,精准施策出实招

“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战线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为全面打赢这场硬仗,石城全县上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下足精准施策的“绣花”功夫,将脱贫攻坚一步一步走深走实。

精准为要,扣好第一粒纽扣。石城县创新识别程序,严禁国家公职人员、离退休人员、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购商品房人员、购轿车人员、经商办企业人员、好逸恶劳人员以及现任村干部等“八类人员”进入贫困行列(家庭特殊困难除外),列好负面清单,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组织3000多名干部深入1881个村小组,对全县5万多农户进行全覆盖摸底调查,逐户核实。全县共识别出贫困户12470户49820人,并一一建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同时,开展常态化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扣好“第一粒纽扣”。

产业为先,“3+X”模式强造血。“前几年我种植蔬菜只有两三亩,现在扩大到七八亩,你看我种的辣椒相当漂亮,每年收入至少3万多元。”屏山镇新富村贫困户陈汉口经常欣喜地向人介绍自家的田地。

近年来,石城县探讨完善“3+X”产业扶贫模式(“3”指吸纳贫困户参与“烟、莲、菜”产业增收;“X”指选择参与特色种养产业增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或通过土地、资金入股与劳务用工等方式参与,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

农业产业效益显现。推行“政策奖补+基地示范+合作社组织+保险兜底”模式,做优烟莲传统主导产业。全县烟叶种植稳定在2.3万亩以上,白莲种植达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5万亩,合计覆盖带动9900余户贫困群众增收,占再识别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9.3%。同时,山地鸡、油茶、脐橙、薏仁、翻秋花生等优势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孕育出一片新的希望。

旅游扶贫优势引爆。围绕“旅游强县”战略,利用好青山绿水等资源优势,探索出“景区带动型”“农旅融合型”“节事民俗游型”三大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旅游企业+贫困户”“旅游协会+贫困户”“自主创业+贫困户”“旅游商品+贫困户”“旅游技能+贫困户”等方式,带动1300多户贫困群众参与增收。

光伏扶贫温暖助力。与苏州协鑫新能源公司合作投资4.5亿元建成60MW地面集中光伏电站;利用赣江源农发公司平台投资3.96亿元建成88个共计56.54MW村级联村光伏电站,光伏扶贫收益全部划入村集体,由村集体统筹用于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产业发展奖励、乡风文明奖励、爱心超市运营、深度贫困人群保障等支出。

电商扶贫拓宽增收。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平台,积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一线品牌电商企业入驻,打造了“赣农宝”“农村淘宝”等涉农电商平台,3000多户贫困群众把农特产品放在电商平台销售,石城的优质农特产品也“走出去”“叫得响”了。“云上的石城”,让贫困户离全面小康更近了一步。

就业为基,六项举措拔穷根。“既可照顾孩子,又可料理家务,还增加了务工收入,这个扶贫车间真是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了。”小松镇胜和村贫困户陈红英高兴地说。在石城县,像陈红英那样被困在家中无法外出工作的贫困户还有2600多人。

围绕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石城县通过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扶贫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带动就业、“一村一品”项目带动就业等六大项目,全面提升就业扶贫实效。其中,建成就业扶贫车间37个、就业扶贫基地37个,带动贫困户869户增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043名,带动贫困群众6100余户群众增收;建设“一村一品”产业基地14个,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929人就业增收。

民生为本,四大保障兜底线。让幸福的笑容写在每一位百姓的脸上,这是党员干部最大的心愿。石城县坚持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夯实教育、健康、安居与民政兜底四大保障扶贫群,让每一位贫困群众都能学有所上、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困有所托。

架桥铺路挪穷地,易址安居富一方。石城县严把易地搬迁对象“四线”要求,让288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走出了深山,住上了安全屋。其中,投资2.5亿元建成铜锣湾“进城进园”集中搬迁安置点,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每户自筹1万元即可搬迁入住,2538名贫困群众的“进城梦”照进了现实。同时,投入资金9462万元,全面解决3682户群众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其中建成农村保障房909套。“安居扶贫”,让贫困群众奔小康的路上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力量。

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使命。石城县全面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构建完善从幼教到大学的资助全覆盖体系。实施特殊困难儿童兜底保学计划,保障了困境儿童有尊严地上学。筹资3000多万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偏远山区的学生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教育扶贫,为山里的孩子“拉齐”了人生起跑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石城县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民政救急难”五道保障线,确保贫困户住院自负费用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同时探索推行“3+1+X”医疗扶贫模式动态跟踪贫困群众健康状况,贫困群众没有了“不敢生病、不敢住院”的担忧。“五道保障线”,贫困群众头上的“保护伞”撑起来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又该如何保障其脱贫呢?石城县对于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群众,实行保障兜底,全部纳入低保或五保保障范围。目前,全县有农村低保6814户152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468户13204人,低保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比达86.8%,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敢为人先,石城样板闯新路

脱贫攻坚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探索过程,关键是找对符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子。石城县依托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优势,突出问题导向,对标顶层设计,探索基层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石城样板”。

创业致富带头人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隊。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指示精神,实施“千人铸造计划”,走好“四部曲”,培育了104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

第一步,把握标准选好人。突出政治思想强、创业意愿强、创业基础强和带领能力强四个条件,把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将最优秀的分子选进队伍。

第二步,培训激励育好人。采取老师带学员、师傅带徒弟、老生带新生等模式,聘请创业导师,组建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出台金融、土地、税收、教育等方面政策,提升了创业效果。

第三步,选准路径带好人。积极探索,租赁返聘、抱团互助、协会吸纳、产品代销、订单收购、代养增收六大链接模式,把贫困群众利益链接起来,扩大了贫困户受益面。

第四步,科学考核管好人。坚持签订责任状、完善考核、关爱激励多管齐下,营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累计举办培训班15期,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043名,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珠坑乡坳背人黄小勇,曾是深圳市年收入百万元的一个小老板。2014年返乡创业,流转了农田山林6000余亩,建立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累计帮带贫困户136户2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被评为县级优秀创业导师,个人典型事迹经国务院扶贫办转发并向全国宣传推广。

屏山镇屏山村人赖宝林,建立宝利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白莲、养殖小龙虾与山地鸡,公司成为“赣州市级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208户,户均增收5000元;个人荣获“赣南乡村明星”、国务院扶贫办(蓉中)培训基地创业导师等称号。

社会扶贫网线上线下扶真贫。石城人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品格,为汇聚全社会力量,扶贫部门大力推广使用社会扶贫网,指导贫困户发布爱心需求,引导爱心人士通过社会扶贫网进行精准对接。

石城县坚持分类施策,着力提升注册率、发布率、参与率,深入挖掘志愿者、企业商会、政府支持三方面潜力,进一步用活爱心帮扶、扶贫众筹、电商扶贫、扶贫展示与扶贫评价五大平台,构建完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四大体系,凝聚多方合力参与扶贫。全县爱心人士注册突破4.5万人,对接贫困户需求55374个,对接成功率达94.5%;140余家企业捐赠资金物品3500余万元;“扶贫爱心超市”筹集资金126万元,贫困户通过劳动挣取积分、兑换生活物品达2.6万户次。

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切断因病返贫之根。针对非贫困人口患重大疾病医疗负担依然沉重,存在“因病致贫”的可能性。2018年,石城县试点实施城乡居民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财政出资110元/人、个人出资20元/人。非贫困人口享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目录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最高可报销90%,目录外个人自付费用最高可报销75%。参保人因病住院,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补充保险”三道保障,三项报销补偿叠加后,年封顶线最高可达60万元。非贫困户邓中排因患“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共花费12.98万元,基本医保报销5.76万元,自负达7.22万元,后通过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4.68万元,自负仅为2.54万元。

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赔付大病患者4100人次,赔付金额3500多万元,人均赔付8708.69元,自付比例由55%左右下降至20%,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感恩奋发,扶贫扶志得始终

“现在我长期在外务工,生活不存在困难,特申请退出贫困户,把扶贫政策的惠泽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2018年木兰乡木兰村村委会收到贫困户廖平的退出贫困户申请书。

2016年,廖平的父亲廖成华得了重病,花费12.3万元,自付仅为6000元。现在,廖平务工每月有3000多元工资;母亲每月有近2000工资。廖平说,“我很感激党和政府,帮我们家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人要感恩,现在我们好了,不能再给政府负担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不是“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石城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进,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由“表”至“里”的嬗变。

精神文化感召人。着力弘扬苏区精神,倡导以忠诚任事的擔当、坚韧不拔的追求、苦干实干的作风、开放包容的胸襟为内涵的“实诚精神”,引领社会好风尚。深入开展“扶德扶志、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道德讲堂”活动等,让群众学政策、增信心;评选脱贫典型、“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举办“我的扶贫脱贫故事”巡回宣讲,传递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

智力扶贫带动人。以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为抓手,围绕农业技术、家政服务、园区技能、农村电商等,精准组织各类培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实行送教上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丰富农家书屋活动,让农民群众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乡风文明教化人。充分发挥乡村理事会、宗祠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加强对厚葬薄养、赌博致贫、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赣南新妇女”运动,团结巾帼力量促进农村落后风气好转。

长溪赖氏奖学助学基金会有基金100余万元,全部来自于乡贤捐赠,以“奖励高才生,扶助贫困生,激励小学生”为宗旨,13年来,已累计资助大学生282名,其中贫困生73名,较好地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在西外村活动室三楼,一群老人聚在一起,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打牌,无不乐乎。旁边的厨房下,也是一番热闹景象,有的在切菜,有的在捏肉丸,锅里鱼汤的鲜香味直钻人的鼻孔。“我们这里办的‘孝老食堂,一天两餐,老人在这免费吃。食堂资金主要来自于乡贤捐赠,不足由村集体经济弥补。每天都有三十多人,热热闹闹,老人们都很高兴。”西外村党支部书记说:“随着对孝善养老工作的深入宣传,大家都有‘比较心理,特别是开展了‘老人住老房问题专项治理后,社会上尊老孝老的风气明显好多了。”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2019年,石城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脱贫攻坚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嘉奖通报。石城人民在新时代书写了新的光荣,由此站上了接续奋斗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如今,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等的作风,创造一等的工作,着力建设实力时尚幸福新石城,描绘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美画卷。

题图 石城县高田镇湖坑村烟叶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 / 梁发明

猜你喜欢

石城县石城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石城进入采莲季
石城县烟叶采烤分一体化与传统模式对比分析
清代赣南农村的地权流转——以石城县契约文书为中心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用心呵护青山绿水 江西石城:绿色高颜值 引来八方客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石城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