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研究
——以苏州地铁7 号线莫阳站为例

2020-03-27霍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配线停车场站点

霍婷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1 TOD导向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的含义

1.1 TOD的含义

20 世纪90 年代末,有关学者提出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TOD 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围绕公共交通站点,建立紧凑型邻里社区,适宜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同时,具有混合多样功能的公共空间,适宜人们停留和使用。TOD 模式的提出是土地与交通的新型整合互动模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紧凑、混合的土地开发模式。

1.2 站点一体化设计含义

车站一体化设计是指以站点为核心的城市节点的一体化设计,包含了对车站、车站上盖或周边地块商业开发、地下空间、交通接驳设施、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和景观以及其他市政设施的一体化设计。在TOD 模式的导向下,通过对站点地上、地下空间及周边土地空间进行高强度、多功能的立体开发,将交通体系与城市其他要素有机结合,形成轨道交通和住宅、商业、办公等空间的融合。构建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激发城市新活力,实现公共交通导向下的城市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

2 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开发设计模式

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模式根据开发空间的不同可分为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上空间开发2 大类。

2.1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资源

目前,地铁建设给沿线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机遇。TOD 导向下对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开发,就是通过对沿线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以站点为中心,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开发。一方面,利用地铁自然形成的空间以及多站间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例如,利用车站配线上方的区域,预留物业开发区,形成地下步行街的模式,通过地下商业街串联周边设施。另一方面,连接沿线现有地下空间使之形成网络,从而形成城市地下综合体,构建良好的地下公共空间体系,补充和优化城市空间,缓解中心地区用地紧张的问题。在TOD 导向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既实现城市空间扩容又完善了城市功能,打造城市立体空间,创造区域优势。

2.2 地上空间综合开发

地上空间综合开发主要包括车站与周围地块的上盖开发,以及停车场、车辆段上盖物业的开发2 种方式。

车站与周围地块的上盖开发是指根据规划对站点进行定位,在其周边形成商业、住宅以及办公的聚集,与车站站点形成耦合关系,通过便捷的交通接驳服务,提升地块的服务品质,吸引大量客流。加强公交接驳服务,达到站点周边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时,轨道交通的停车场、车辆段由于占地面积较大,且多位于起、终点,或车站附近,交通便利,开发价值高。因此,对停车场和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也是常见的一种开发设计模式[1]。其开发主要是针对厂库这种大空间建筑,在其上部设置结构转换层,进行商业、住宅、办公等民用建筑的建设。这种开发方式相当于工业建筑上盖民用建筑,因此,既要保证两类不同性质的建筑功能要求得到最大满足、确保功能分区明确,又要达到二者紧密结合、达到一体化整合的目的。

3 TOD导向下站点一体化开发案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莫阳站是苏州地铁7 号线的起点站,位于元和塘西侧,苏虞张公路东侧,规划南天成路西延北侧绿化带内,东西向敷设。周边现状为莫阳村拆迁区域,目前已拆迁完毕,场地施工条件较好。车站周边地块规划主要以商业与住宅为主。车站站前设置出入场线,站后设单渡线。车站西北侧规划为商业地块,且毗邻莫阳停车场,具有一体化开发的条件。

3.2 车站一体化设计要点分析

3.2.1 车站配线上方空间利用

莫阳站前后包含较长的采用明挖工法的配线区域,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对配线上方进行地下商业开发的方案可以降低覆土厚度,摊销结构成本。同时,配线上方的商业开发在运营期可以回收一部分店铺租赁收益。综上,配线上方的商业综合开发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3.2.2 车站与周边商业地块的结合

车站小里程端下穿莫阳河支流,支流约3.5m 深,大里程端右侧有元和塘,影响车站埋深。车站设计应合理确定覆土高度,合理解决莫阳河与车站小里程端的关系。同时,要将车站配线上方的商业空间与规划商业地块的综合开发进行统筹商业策划,统一物业管理。在平面布局上尽量使车站站厅层的商业开发与相邻地块的商业开发以延展的商业界面相连,以激活整体商业空间。

3.2.3 莫阳停车场的一体化开发

莫阳站西北侧毗邻7 号线莫阳停车场,现状为空地,同时,车站西北象限规划为商业用地,东北、东南、西南象限规划为居住用地。基于车站贴近停车场布设,拟结合车站、停车场功能一体化综合利用,并定位为居住、产业、绿地及配套等功能,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加强车站、停车场与周边地块联系的紧密性,为一体化开发预留合理的条件[2]。

3.3 一体化开发设计思路

3.3.1 配线上方预留商业

莫阳站受出入场线及单渡线影响,车站长度较长,配线上方空间具备预留商业开发的条件,因此,车站配线上方设计为预留商业开发区(见图1)。但是由于周边规划的商业片区尚未实施,故车站在小里程端处外墙预留暗柱,使其具备空间完全打开的条件。

图1 配线上方预留商业开发剖面图

3.3.2 车站与周边商业衔接空间设计

车站与西北侧规划商业采用开放式衔接。为避让莫阳河支流,小里程端站厅层局部做降板,并做出一个半地下层,利用半地下层与西北侧规划商业地面的高差,做一个下沉广场(见图2),通过下沉广场这种开放空间与商业空间进行有机的衔接,利用下沉广场把地下商业延续到地上,并综合发展商业、娱乐、餐饮和休闲设施。实现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过度,兼容性高,既可以作为城市开放空间节点,又可以作为地铁出入口前广场,还可以作为城市商业空间的延伸,无论对城市空间、建筑空间还是地铁空间都是一种积极的贡献,对提高商业人气有着显著作用。

图2 车站与商业衔接剖面图

3.3.3 停车场一体化开发

由于莫阳站毗邻莫阳停车场,并结合规划地块的功能,可将停车场与车站、商业功能一体化综合利用,定位为居住、产业、绿地及配套等功能。同时,车站与停车场综合开发部分优先选择商业延长面相邻的方式,避免通道点式相连的方式,尽可能增大商业接触面。必要时可以设计下沉的商业广场与规划商业进行有效接驳。

目前,莫阳停车场周边均未实现规划,由于车站周围规划为商业及居住用地,因此,停车场的开发要充分考虑生活配套等公共生活设施。建议结合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打造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居住小区,并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带动周边整体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

同时,考虑停车场带来的车辆噪声污染、上盖通风采光以及景观的影响,对影响基地环境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库上平台开发和落地开发统一考虑,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库上绿化与基地周边绿化贯穿,形成良好适宜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质量。设置足够的停车位,实现停车场办公人员和住户合理分流。

4 结语

TOD 模式有效指导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开发,莫阳站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是集车站配线上方物业开发、与站点周围规划商业地块的一体化开发,以及停车场开发为一体的高强度综合开发设计,通过对莫阳站一体化设计的分析,希望为以后车站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配线停车场站点
关于无配线车站码序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停车场迷宫
ZD6型道岔转辙机配线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
50Hz轨道电路配线测试工装技术探讨
“8·12”后,何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