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驱动煤矿救援机器人优化设计
2020-03-27肖雄亮方月娥
肖雄亮,方月娥
(1.湖南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2.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131)
1 引言
煤矿井通常具有作业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的特点,矿井灾难事故时有发生。由于矿井事故现场环境复杂,人工救援存在效率低、危险性高等问题,因此煤矿救援机器人成为近年来煤矿机械研究领域的热点[1]。中国矿业大学研制了履带式救援机器人,通过摆臂的攀爬机理,能够跨越壕沟、台阶等障碍[2],但履带行走速度低,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矿井救援作业效率;文献[3]提出了一种六轮可变形救援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运动灵活性和越障性能,但铰接构型载荷能力较弱,而煤矿救援机器人需要搭载多种传感器和救援载荷[4]。仿生机器人是模拟生物行为的机械结构,可实现对环境的自适应,文献[5-8]分别提出了仿尺蠖、仿蚯蚓、仿马机器人等构型,具备良好的地形适应性。
在研究了多腿动物行走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轮腿结构的救援机器人,通过控制摆腿的动作可以实现姿态变换,适应矿井复杂地形环境。机器人主车体可搭载多种载荷,满足矿井救援环境检测作业需求。液压驱动行驶可提供大扭矩动作,具有良好的机动性。
2 救援机器人结构设计
2.1 仿生设计概念
多腿动物能够通过调整腿部步态实现行走、跳跃等动作,能够在崎岖的地形上稳定行走。通过抬离前腿和伸长后腿来调整身体质心,使身体适应障碍高度,当越障行为即将完成时,伸长前腿并抬离后腿,避免触碰障碍。根据这种行为,设计了一种具有越障能力的多轮腿式救援机器人,如图1所示。
图1 多腿动物越障行为Fig.1 Horse’s Obstacle Surmounting Behavior
2.2 结构参数设计
救援机器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机器人由机体、摆腿机构和行走轮构成,行走轮由马达驱动,摆动腿通过摆动马达驱动,整车采用分布式驱动方式,控制灵活,便于在狭窄的矿井环境中执行生命探测等搜救任务。
图2 救援机器人结构示意图Fig.2 Rescue Robot Structure Diagram
整车基本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为确定机器人关键结构的设计参数,针对其在壕沟和台阶的越障几何约束机理进行分析。
表1 救援机器人基本性能参数Tab.1 Rescue Robot Performance Parameter
机器人通过壕沟的几何运动学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机器人跨越壕沟几何模型Fig.3 Geometry Model of Crossing Moat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式中:Smax—壕沟宽度;
L—摆臂长度;
R—车轮半径;
L1、h—摆臂旋转轴心到行走轮轮心的水平和垂直距离。
根据设计要求,摆臂旋转轴心到机体上端的高度为40mm,前后摆臂旋转中心距为620mm。因此可得:
其中壕沟宽度Smax≥300,根据几何原理可得L的取值范围为[120,150],所以初选摆臂长度L=140mm。机器人前轮越障时,前摆臂抬起至最高位,如图4所示。
图4 机器人前轮越障示意图Fig.4 Diagram of Front Wheel Obstacle Surmounting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式中:H—障碍高度。
代入上述参数值可得H=210mm>160mm,满足越障性能指标要求。机器人后轮垂直越障过程,如图5所示。
图5 机器人后轮越障示意图Fig.5 Diagram of Rear Wheel Obstacle Surmounting
根据几何约束关系可得:
式中:φ—中间后轮接触过程中底盘与台阶水平夹角;
θ—底盘后侧斜边与水平方向夹角;
β—底盘后侧斜边与机体垂向夹角。
对式(3)~式(4)代入上述相关参数值,可得 φ=23.6°,β=74.1°所以:φ+β>90°,sinθ<0。
此时L+R=220mm>160mm,满足救援机器人越障性能需求。综合以上分析,初选尺寸满足救援机器人设计需求。
3 救援机器人机构参数优化
在煤矿救援机器人初始结构设计参数确定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越障效率,需要对摆臂腿机构参数进行优化,根据前述越障分析结论可以得到优化设计目标函数为:
轮式机器人的越障能力主要由前摆臂确定,初始摆臂姿态约束,如图6所示。
图6 初始摆臂越障姿态约束Fig.6 Initial Swing-arm Surmounting Posture
式中:L1—行走轮心之间的距离;L—摆臂长度;R—车轮半径;θ1—车体倾角。
式(6)即为优化约束条件。利用GA遗传算法设置相关参数变化范围,选择最优适应度和个体,基于MATLAB的选择过程,如图7所示。经过约70代优化迭代,可确定摆臂腿的最优参数为141.9mm。
图7 MATLAB GA算法选择过程Fig.7 MATLAB Genetic Algorithm Choosing Process
4 质心运动分析
为了说明摆臂运动对机器人质心的影响性能,建立了机器人的质心运动模型,如图8所示。
图8 质心运动模型Fig.8 Centroid Movement Model
以中后轮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则可得到机器人本体、前后摆臂的坐标分别为:
代入相关参数值,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可得机器人质心轨迹可行域,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知,摆臂运动对机器人的质心位置具有明显影响,验证了利用四足仿生摆臂腿机构进行姿态调节的可行性,机器人最大质心变化范围约为200mm,该范围内能够满足机器人的越障设计指标需求。
图9 机器人质心轨迹Fig.9 Robot Centroid Trajectory
5 救援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为了验证救援机器人的越障运动学性能,在ADAMS中建立了台阶、壕沟等虚拟障碍环境,并根据结构设计与优化的参数建立了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在野外场地垂直台阶进行了摆臂姿态实验。
5.1 台阶越障仿真
机器人跨越台阶的过程,如图10所示。从仿真可知,机器人可通过调整前后摆臂位置姿态实现整车质心调节,并适应障碍高度,验证了多轮腿机构的可行性。
图10 跨越台阶仿真Fig.10 Crossing Step Simulation
越障过程中前后摆臂腿摆动角度的运动曲线,如图11所示。曲线说明,摆臂运动规划过程为典型阶跃过程,摆动角度范围为[-75°,25°],说明所设计的摆动角度阈值合理。
图11 越障摆臂摆角变化曲线Fig.11 Swing-Arm Changing Curve
越障过程中质心变化曲线,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知,机器人越障高度约为162mm,满足设计指标需求。
图12 机器人越障质心变化曲线Fig.12 Robot Obstacle Surmounting Centroid Curve
5.2 跨越壕沟仿真
机器人跨越300mm壕沟仿真过程,如图13、图14所示。从图14的摆臂扭矩曲线可知,当前轮、中轮、后轮依次触碰壕沟边缘时,均对摆臂的扭矩输出稳定性产生影响,但当越障完成后逐步趋于稳定,仿真表明机器人能够通过300mm壕沟。
图13 跨越壕沟仿真Fig.13 Crossing Moat Simulation
图14 跨越壕沟过程摆臂扭矩曲线Fig.14 Swing-Arm Torque for Crossing Moat
6 结语
针对煤矿井复杂环境搜救问题设计了一种多摆腿式救援机器人,利用运动学约束的方法设计了机器人结构参数,并利用GA算法对摆臂腿机构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机器人的质心运动模型,并分析了摆臂运动对质心位置的影响,利用ADAMS对机器人跨越壕沟和台阶的运动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摆腿机构的可行性。研究为液压驱动救援机器人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