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细菌感染分析

2020-03-27严庭兰

中外医疗 2020年1期
关键词:降钙素阳性率细菌

严庭兰

福州市第八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1

近年来, 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在临床微生物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可对人体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作出相应反应的蛋白质,可作为细菌炎症检测的重要指标,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同时,C 反应蛋白作为人体内可随细菌感染与组织损伤时而导致浓度升高的蛋白质物质, 也可作为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重要指标[2],该次实验为观察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与C 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对于诊疗的意义, 方便选取2014 年12 月—2017 年11 月于该院就诊88 例细菌感染患者与同期88 名健康体检者作对比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88 例细菌感染者纳入该次实验的观察对象(即观察组),所有观察对象均于该院就诊,且在入院时根据病理学检测诊断为细菌感染, 其中有男性感染者40 例,女性感染者48 例,感染者中年龄最大为75岁,年龄最小为 20 岁,平均年龄(42.43±5.42)岁,在 88例细菌感染患者中存在14 例严重尿路感染,40 例重症肺炎,20 例严重脓毒症,14 例感染性休克;再于同期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相同数量的体检者作为对照对象 (即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中有健康男性42名,健康女性46 名,其中年龄最大者为77 岁,年龄最小者为 18 岁,平均年龄(40.02±6.66)岁;输入两组患者的性别、 年龄等基本资料至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综合对比,显示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实验过程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检测当天叮嘱所有观察对象保持早晨空腹状态,在标本采集当天清晨待检者空腹状态下对其前臂静脉血进行2 mL 血液标本采集,采集完成将所采集静脉血液标本进行真空静置,静置时间设定为30 min,静置后进行上机,设定上机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离心完成后测定实验所需数据, 应注意测定数据时所选标本为离心液上层清液。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 反应蛋白; 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降钙素原, 根据免疫比浊法临床操作规程进行该次实验中的检测操作, 且该次实验所涉及实验器具均为原装配套,无另外采购试剂[4]。

1.3 观察指标

测定分析两组的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的浓度及阳性率, 对观察组细菌感染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浓度及C 反应蛋白浓度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其中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的观察时期为治疗前、治疗后2 d 时、治疗后3 d 时以及出院前。 健康人群血清中降钙素原浓度低于0.5 ng/mol,C 反应蛋白浓度低于3 mg/L[5]。

1.4 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获得数据统一输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对比,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降钙素原浓度及C 反应蛋白浓度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浓度以及C 反应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761,P<0.05;t=65.147,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对象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对比(±s)

组别 降钙素原(ng/mL) C 反应蛋白(mg/L)观察组(n=88)对照组(n=88)t 值P 值1.84±0.69 0.09±0.04 27.761<0.05 38.14±5.25 1.32±0.74 65.147<0.05

2.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阳性率

观察组的降钙素原阳性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降钙素原阳性率 (13.63%); 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阳性率(70.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14.77%)(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对象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阳性率对比

2.3 观察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情况

治疗后, 观察组实验对象的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d、治疗后3 d 及出院前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观察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对比(±s)

表3 观察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时间 降钙素原(ng/mL) C 反应蛋白(mg/L)治疗前治疗后2 d治疗后3 d出院前38.14±5.25(34.12±6.01)*(26.19±3.27)*(16.88±2.77)*1.84±0.69(1.27±0.58)*(0.82±0.17)*(0.32±0.09)*

3 讨论

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的全身性细菌感染, 而病原微生物又是导致大部分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引发原因, 当前临床中主要采用细菌培养级病原学检查的方式对细菌感染患者进行病情检测,但是病原学检测时间较长, 而细菌感染病情发展程度较快,如临床需要对病情进行高效的诊断,则应在细菌感染早期就标记炎症反应物, 依靠早期炎症反应物的变化帮助临床作出诊断,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滞后性, 不利于临床快速诊疗[6]。 传统的炎症指标包括急性时相反应(acutephase response,APR)、白细胞数量以及体温,在患者受感染早期或部分急性排异反应都可引起患者急性时相反应中C 反应蛋白的升高,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临床中较为敏感的蛋白质物质,其一般在人体内受到刺激作用时迅速产生增长, 并在机体感染发展以及病情严重恶化时浓度迅速升高, 当在感染或急性排异反应导致的刺激停止后, 肝脏合成CRP的反应仍然会一直持续达数天之久, 因此通过对C 反应蛋白的指标进行测定对病毒感染、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手术进行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如将其作为检测诊断的唯一指标, 在临床应用中漏诊及误诊率较高,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率[7]。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人体内的一种微量糖蛋白质,主要由前列腺细胞分泌而成,当人体受到严重的各类细菌感染、慢性炎症或器官脏器衰竭时,其浓度将会急剧升高, 反之当各类细菌感染的程度逐渐下降,其浓度将出现显著下降,故将检测降钙素原浓度列入临床细菌感染的诊疗中,效果显著。

由该次实验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浓度以及C 反应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降钙素原阳性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降钙素原阳性率(13.63%);观察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70.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C 反应蛋白阳性率(14.77%)(P<0.05);治疗后,观察组实验对象的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均显著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d、治疗后3 d 及出院前降钙素原及C 反应蛋白浓度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P<0.05)。该结果与苏青弟等人[8]的研究结论类似,苏青弟等人的研究中表明:肺炎组患儿抗感染治疗前CRP、PCT 和 WBC 水平分别为(12.24 ±6.35) mg/L、(0.18±0.15)ng/mL、(14.25 ±7.59)×109/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0、5.867、2.548,P<0.05)。 肺炎组患儿抗感染治疗前CRP、PCT 和WBC 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65、7.232、5.112,P<0.05)。 PCT、CRP 与WBC 预测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 0.928、0.834 和 0.718 (P<0.05),PCT 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 和WBC。 PCT 早期预测肺炎患儿细菌感染的统计学效力明显高于CRP 和PCT;将CRP、PCT 和WBC 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小儿细菌性肺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综上所述, 在临床细菌感染患者的确诊中应用降钙素原联合C 反应蛋白共同检测, 可快速准确判断细菌感染的程度,帮助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便于病情的评估及后续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降钙素阳性率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欧美的猫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