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

2020-03-27郑嵘炅邓泽润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影像学门诊

张 洁, 郑嵘炅, 邓泽润, 何 丽, 范 珊, 张 韬,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 乌鲁木齐 830054)

自2019年12月以来,在中国湖北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武汉市,新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引起了爆发。目前已导致全国近7万例患者感染及全球多个国家流行感染。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上报所有COVID-19病例,中国内地共报告72 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 672例(61.8%),疑似病例16 186例(22.4%),临床诊断病例10 567例(14.6%),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在确诊病例中,大多数年龄为30~79岁(86.6%),湖北省(74.7%),轻/中症病例为主(80.9%)。确诊病例中,死亡1 023例,粗病死率为2.3%。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31个省的1 386个县区受到了影响。截至2月11日,共有1 716名医务工作者感染,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1]。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COVID-19流行期间的3 21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望予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COVID-19流行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的3 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及流行病学数据收集 所有就诊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史,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特征、武汉及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居史或居住史等。

1.2.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健委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胸部影像学表现为肺炎。最终明确湖北省外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

1.2.3 COVID-19核酸检测 根据诊断标准收集病例,疑似病例首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采集咽试子标本,冷藏保存并检测。疑似病例经专家讨论后送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COVID-19的核酸检测。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2020年COVID-19流行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3 216例,其中确诊患者3例,占比0.09%;疑似患者257例,占比7.96%;居家隔离患者768例,占比23.88%;排除患者2 188例,占比68.04%。武汉当地居民739例;非武汉本地居民,最近到过武汉588例;非武汉本地居民,接触过武汉旅居者482例;其他疫区接触史707例;无接触史700例。男性1 769例,年龄1~80岁,平均年龄为47.2岁;女性1 447例,年龄7个月~88岁,平均年龄为55.5岁;儿童159例,年龄7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5.8岁。咽试子采样363例,包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拭子,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42例,儿童68例。363份咽试子标本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3份,阳性率为0.8%。

2.2 临床特征

2.2.1 临床表现 3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伴随症状包括发热3例(100.0%)、咳嗽咳痰3例(100.0%)、乏力1例(33.3%)、咽痛1例(33.3%)、肌肉痛或关节痛1例(33.3%)。257例疑似患者中伴随症状包括发热151例(58.9%)、咳嗽咳痰194例(75.8%)、乏力90例(35.2%)、腹泻2例(0.7%)、咽痛76例(29.3%)、肌肉痛或关节痛45例(17.6%),见表1。

表1 3 21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

2.2.2 实验室检查 确诊及疑似患者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水平及肝功能均正常。3例确诊患者血常规中,1例(33.3%)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57例疑似患者血常规中,115例(44.9%)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见表2。

2.2.3 影像学改变 所有确诊及疑似患者均行肺部高分辨薄层胸部CT(HRCT)检查,部分患者肺部CT表现为正常或其他肺条索等改变,故本研究中归为其他。3例确COVID-19患者中,胸部HRCT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1例(33.3%)、呈斑片影2例(66.7%)。 257例疑似COVID-19患者中,胸部HRCT表现为多发的磨玻璃影89例(34.7%)、呈斑片影85例(33.2%)、肺结节阴影18例(7.0%)、肺炎肺间质阴影31例(12.1%)、其他34例(13.4%),见表2。

表2 3 216例患者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3 讨论

COVID-19与SARS-CoV、MERS-CoV 为同一种属,其传染力极强,所有人群都易感,呈家庭聚集性及医院内爆发流行,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甚至死亡[2-3]。对流行初期425例COVID-19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4],平均潜伏期为5.2 d,RO估计为2.2,即每例患者平均将感染传给2.2人。WHO估计的基本再生数RO为1.4~2.5[5]。对1 099例确诊患者的分析发现[6],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87.9%)和咳嗽(67.7%),腹泻(3.7%)和呕吐(5.0%)少见;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50%的患者入院时胸部CT表现为毛玻璃样阴影;5%的患者需要在ICU接受治疗。

本研究对3 216例COVID-19流行期间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伴随症状包括发热1 875例(58.3%)、咳嗽咳痰1 435例(50.9%)、乏力608例(18.9%)、腹泻73例(2.3%)、咽痛980例(30.5%)、肌肉痛或关节痛476例(14.8%)。确诊及疑似患者均无明显的呼吸困难等表现,提示患者均处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本研究提示绝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数存在伴随症状,包括咳嗽、乏力、咽痛及肌肉关节痛等,并不都具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提示发热患者COVID-19流行期间存在不典型症状,可能导致误诊及漏诊。本组研究中实验室检查显示,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部分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CT 均为阴性,和文献[6]报道一致。因此需要注意在该病的初期,患者的炎症反应相对较轻,血常规及完全正常不能除外该病。本研究确诊及疑似NCP患者早期最重要的影像学特征是胸部 HRCT 显示为多发的斑片状的磨玻璃影,部分伴有肺炎肺间质改变。部分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而没有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注意不要漏诊。

本研究发热门诊就诊的所有病例中确诊COVID-19患者3例,占比0.09%;疑似患者257例,占比7.96%;居家隔离患者768例,占比23.88%;排除患者2 188例,占比68.04%。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武汉当地居民739例,占比22.9%;非武汉本地居民,最近到过武汉588例,占比18.5%;非武汉本地居民,接触过武汉旅居者482例,占比14.9%;其他疫区接触史707例,占比21.9%;无接触史700例,占比21.8%。提示对于湖北省外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询问流行病学史至关重要。确诊的3例病例中2例为武汉当地居民,1例接触过武汉旅居者,其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提示新疆均为输入性病例,本次研究提示本地区病例可能处于输入期向扩散期输入的阶段,要坚决阻断家庭聚集性病例社区传播链。故发热门诊筛查对于NCP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发热门诊是医院诊断和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首要窗口,在实际接诊治疗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7]。面对COVID-19突发传播时期,全体医护人员要加以重视,通过强化专业知识技能、严格遵守医院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连续监督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采取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措施[8]。随着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增加,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也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更好地预防疾病扩散。因此,持续深入地提升门诊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帮助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做好后期的诊治、隔离、消毒、治疗和病情汇报,降低医院内部感染发生率。同时,协同疾病监控机构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样本收集、消毒防范工作,科学合理地应对突发性传染性疾病,才能更好地把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影像学门诊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门诊支付之变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儿童医院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