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山叫钟南山
2020-03-26余蕊均
余蕊均
17年前非典一役,敢医敢言让钟南山家喻户晓,也赢得了广泛的公众信任。而自那以后,但凡有急性传染病,广东省公布的防控组名单大多由他“挂帅”。即使年过八旬,也并不妨碍他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一次,没有例外。
眼下这场始于2019年12月的疫情,经过长时间的“攻防”,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截至2月2日12:19,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413例,疑似病例19544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
连日来,疫情防控工作牵动人心,每个人都拿着“标尺”在测量。有质疑少数领导干部失职不作为的,有批评捐赠物资发放不及时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这天,钟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晚,身着格子衬衫的钟南山出现在央视《新闻1+1》视频连线中,肯定了“有人传人”现象,证实有医务人员感染,坦言现在对它(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还很不够,同时提醒大众戴口罩有用,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10多分钟问答,丝毫不带虚的。事后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时才意识到疫情已然升级,应该提高警惕,而钟院士竟然已是84岁高龄,视频中完全看不出来。
而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在回复相关论文质疑的情况说明中提到: 论文中提及的15名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分别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于1月20日晚、武汉市卫健委于1月21日凌晨向社会公布。
直面疫情、关键发声,17年过去,还得是他。有媒体评价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从公开信息看,自1月18日开始,钟南山辗转于武汉、北京、广州,探实情、提建议、解疑惑:
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连忙赶往武汉,买不到机票只能坐在高铁餐车;
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从武汉飞往北京,马不停蹄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
1月20日,列席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如何遏制疫情扩散等提出具体建议。下午开始,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加媒体通气会、直播连线,忙到深夜。
1月21日,从北京回到广州,出席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为公众答疑。同一天,受命出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
1月30日晚,刚刚在北京开完会,在赶赴机场准备返回广州的路上,“插空”接受媒体专访。
2月2日,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通过粪口传播问题,他回应,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因为在粪便里发现了病毒,粪便是否传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
这位84岁的“战士”真的很拼。
有人把他称为“逆行者”,可钟南山说过,他“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不到前线,不看病人,又怎能肯定地说,大家把它和SARS联系是很自然的呢?
“我看过病人,发病的情况、白血球的情况、胸片的情况,有近似的地方。”尽管有很多同源性,但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MERS是平行的,这次感染疫情“刚刚开始,正在‘爬坡”。
2月2日,武汉“封城”第11天。
好在,更多人选择了支持。驰援行动,让“武汉,加油”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1月28日,鐘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学生传信息告诉他,现在大家的心情有很大改变,斗志都上来了。
钟老哽咽着说,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他眼含泪光。身在广州的他,努力“攻坚”的同时,不忘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战友们加油鼓劲。
相信会好的,必须有斗志,言语间充满了力量,我们很难用“老人”来形容眼前这位目光矍铄的“战士”。面对任何一场战役,心理防线不能垮,而提振士气,他更身体力行。
这段时间,微博上还出现一个话题,叫作#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阅读量目前已超过1.4亿。所谓“三山齐聚克难关”,则寄托着一种朴素又真挚的期待。
和现实中的风尘仆仆相映衬,钟老在网络世界里也很“忙”,他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各种“提醒”“呼吁”中,大到“目前不要出行”,小到摘口罩的方式,仿佛都要听他一言、看他一行,才作数。
一位朋友感慨,家中4位老人已然把钟南山的话奉为“铁律”,必须照章办。要知道,对长辈们而言,放下春节走亲访友的习惯,比年轻人要困难许多,但既然钟院士都说了,“就要听(话)”!
“春节前我说过,请大家目前不要到处跑。现在我还是强调不要出行,特别是武汉一带的,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钟南山在1月28日受访时再次强调。
这是信任的力量,没有人会对此感到奇怪。
不过,也有人借机编造出用盐水漱口、吸烟、饮高度酒等预防感染的低劣“谣言”,扰乱视听,“逼”得钟南山团队几次三番下场澄清。
“有一座山叫钟南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授刘境奇夫妇把对钟老的敬重放进了一幅素描肖像中,并以之命名,广为流传。
刘境奇说:“眼下正是疫情控制关键时期,谁也不能打扰钟院士,但希望他能看到这幅画,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我想,也一定能代表很多中国人此时此刻对钟南山院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