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测温排查 辅助诊疗人工智能“上岗”抗疫“显神通”

2020-03-26

科学大观园 2020年6期
关键词:上岗测温筛查

“您有没有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亲朋好友?”

“基于您的情况,建议您在家隔离一段时间,做好防护。”

最近你或许已接到此类问询电话,但可能没听出来,电话那头并非社区工作人员,而是机器人。

2月4日,工信部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 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

据记者了解,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工智能企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而随着工信部发出倡议书,更多企业“秒响应”,围绕各类防疫控疫场景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科技创新力量,正在赋能抗‘疫攻坚战。”山西数据经济产融研究院专家王志鹏告诉记者,从新经济产业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来看,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这条路走对了。疫情过后,这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接纳度将提高,有望向各行各业延伸。

AI测温系统筑返城复工防线

随着返城复工日子的到来,从机场、高铁、地铁再到办公楼,人员集中流动不可避免。面对这一控疫防疫关键战场,视觉AI企业纷纷推出AI测温系统,通过“无接触感应”“高效率通行”“高温智能预警”等功能,构筑起了第一道防线。据记者梳理,这些企业的解决方案和系统,基本都可非接触远距离测温,发现疑似发热人员立即自动报警,测温精度可达±0.3℃;每秒能支持15人左右同时检测,人脸识别精度高,在口罩和帽子遮挡的情况下,也能快速筛查通行人群。

曠视科技告诉记者,经过春节期间调集近百人研发团队全力奋战,目前公司的AI测温系统已正式上线,并在(北京)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

上海虹桥安检自动体温测量。

商汤科技向记者表示,公司推出的“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可根据场景等级不同,提供不同测温测量形式,应用于楼宇、学校、酒店、园区出入口等,同时还可满足门禁识别和考勤需求。

云从科技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与红外热成像技术企业高德红外联合研发的AI红外无感测温系统已在武汉等多地高铁站、汽车站、机场、医院等交通枢纽与公共场所正式“服役”。

“正式上班前,我们的产品部、研究院都开始了疫情相关的产品研发工作,快速完成产品落地。”澎思科技人士亦表示,“目前,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已经在北京、江苏、山西等部分市、区试用,主要应用在火车站、地铁、医院、社区和政府机关、企业办公等场景中。”

语音AI成排查利器

视觉AI“张大眼睛”,夜以继日地拨打排查电话。

基层街道社区的健康情况追踪和流动情况排查,是当前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但很多街道社区范围广、人员多、情况杂,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走访,任务繁重又危险,难以快速完成。

针对这一战“疫”痛点,多家语音AI企业宣布为抗疫一线的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等提供专门的疫情防控机器人或智能全客服系统。

云知声对记者表示,疫情防控机器人已于2月4日在上海徐汇区虹梅街道率先上线,徐汇区预计将很快全面使用。此外,还在福建泉州安溪县、三明尤溪县等多地上线。

拿虹梅街道来说,辖内有数万居民及超4000家企业,每天至少需完成上千个电话的人员排查与信息采集量。而通过疫情防控机器人,可实现整体自动快捷呼出、全程录音备查、自动高精确度转写以及自动汇总电话拨打报告,对重点防控对象还可实现自动标记,效率较人工提升数百倍。

“1月27日项目启动后,仅用36个小时,我们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就完成各项研发,并正式上线打出了第一通电话,截至目前,已为江苏、山东、重庆、湖北、北京等多地提供服务,并源源不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服务需求。”思必驰人士告诉记者。

肺部AI 智能分析软件可以辅助筛查新冠肺炎。

医疗机器人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全自动完成病区消毒、医疗物品配送等工作。

机器人在隔离点进行送餐、送药工作。

据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东韵社区是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服务的首个基层单位,辖区内约有居民7000余人,仅用两个多小时,社区就拿到了机器人外呼情况的详细报告。报告记录了每个号码的接听情况,并将“有武汉接触史”和“有发热症状”的人员特殊标注。截至2月7日,思必驰疫情防控机器人在全部上线地区累计完成互动式访谈通话近50万通,通知宣贯类通话近100万通。

智齿科技人士亦告诉记者,目前其智能全客服系统产品模块都已匹配到抗疫前线的各种场景中,如为吉林松原市政府提供智能外呼项目,支持下辖60万人口的疫情回访和通知。“此外,针对教育、电商等在疫情期间衍生更多需求场景的行业,我们还制定了整体解决方案和支持政策。”

AI“医生”多管齐下

在战“疫”最前线,疑似患者的快速筛查、精确诊断以及药物研发仍是挑战,而人工智能同样正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生命的直接拯救者。

医疗AI企业深睿医疗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已向武汉市第九医院捐赠肺部疾病智能解决方案(新冠肺炎增强版)系统及整套设备,并陆续展开对全国400多家合作医院的升级工作。据悉,该系统在原有全肺AI辅助诊断系统基础上,对新冠肺炎的筛查功能进行了专门强化,可帮助新冠肺炎的早期影像进行大规模病例筛查,检出率高,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病人。

另一家医疗AI企业左手医生,面向大众推出了通过手机就能进行的肺炎筛查、预问诊和居家隔离指导3款产品。

“当用户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疑似症状时,可先使用肺炎筛查功能进行判断,它会模拟医生问诊过程,最后给出相关结论以及诊疗建议和居家指导,避免患者盲目就医,最大程度上减少交叉感染。该产品还在原本的智能导诊基础上迅速升级为医院版,作为医生线上接诊患者的前置模块,大大减轻人力,快速提升了医生诊断效率。”左手医生团队介绍道。

据悉,目前已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等30多家三甲医院上线了左手医生的“肺炎筛查”功能。

商汤科技人士亦透露,公司旗下智慧健康團队基于在AI药理、AI基因分析方面的长期研究积累,目前已与至本医疗等多家专业医疗机构、科研高校联合,针对“新冠”生物大分子治疗方案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解决病毒对单一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提升对病毒变异的抵抗能力,达到抗击病毒目的。

AI平台公司第四范式则告诉记者,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南京大学、苏北人民医院临床专家成立联合团队,研发出基于AI的新型冠状病毒溯源、精准防控和疫情推演方案。该方案可结合病患信息,在关系网中找到潜在传染源头,并根据源头轨迹溯源可能的传播源以及潜在的超级传染者,推演疫情发展情况,实施疫情精准防控。

AI机器人:需求倒逼进步

飞碟形“脑袋”、圆柱形“身体”,“熟门熟路”地在医院各个病房间串门——近日,一段消毒机器人在武汉疫情一线“工作”的视频在抖音走红。像这样在特殊时刻走红的“特殊志愿者”不在少数,快手平台上,一段外形酷似货架的机器人在医学留观点送餐的视频,就收获了70万+赞。

对于新冠病毒“人传人”“聚集性传染”的特点,一大批机器人企业驰援一线,让无惧高风险环境的机器人主动承担了更多病患服务相关的高危工作——

在战“疫”最前线,疑似患者的快速筛查、精确诊断以及药物研发仍是挑战,而人工智能同样正在其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生命的直接拯救者。

例如,钛米消毒机器人,能够将消毒剂打成干雾状喷射在空气中,可以做到360°无死角消毒,病毒杀灭率在99.9999%。

猎豹移动旗下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向武汉火神山医院、郑州版“小汤山”医院赠送的多台“豹小秘”机器人,除了能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还搭载了红外测温系统,并能进行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远程问诊。

无锡安之卓医疗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配药机器人,操作人员不需要直接接触药物,避免药物暴露在空气中可能产生的交叉感染。

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一批像钛米一样此前籍籍无名的机器人企业意外获得了曝光,甚至连公司内部陈列的样机都已被征用。

同样从事消毒机器人生产的灵至科技,其订单量从今年1月20日起开始翻番,如今的需求量已是平时的7~8倍。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度的统计,截至2018年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约为5.1亿美元。总体而言,体量较小、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应用领域来看,康复机器人在我国医疗机器人中所占比重约为41%,辅助机器人为17%,手术机器人为16%,大多直接面对临床。而其中医疗服务机器人的占比仅有8%。以前是拿着产品找客户,现在是订单主动找上门。医疗机器人行业也在重新审视服务性机器人的新机遇。

不断从前线传来的新反馈,也在倒逼机器人公司反思技术进步,猎户星空首席战略官王兵表示,“第一,机器人操作时,还是具有一定复杂性。在部署过程中,需要有工作人员前往现场支持。第二,豹小秘没有手臂,就没办法把所需物品直接递给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

服务机器人均在无人的“理想”环境下低速行驶,但如何应付正常医院环境下人流拥挤、嘈杂多变的环境,并保持平稳高效完成任务,也是现有机器人企业需要共同突破的难题。

据IDC统计数据,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但目前,该赛道约70%的企业均处在早期融资阶段(A轮及以前),截至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不过210亿元。

换句话说,AI+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却具有蓬勃的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上岗测温筛查
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朔州“上岗”
高危型HPV筛查与TCT联合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缉毒犬的一生
两癌筛查中的健康宣教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肯尼亚:测温枪需及时校准
高速CCD像机的测温系统标定方法
你所不知的宫颈癌筛查小秘密
以最佳状态上岗
测温电路探讨